植物肥大的现象 酒店俱乐部行业是否存在肥尾现象?



前几天,和一位做酒店俱乐部的朋友在茶社聊天,朋友感慨:至从去年国家出台了林林种种的政策之后,企业整体运营成本上升明显,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其实这位朋友所传达出来的情况,不仅仅代表他这一家企业。今年开年之后,全国大多数企业都倍感压力,似乎去年出台的各种政策所产生的影响,积累到今年春天集中爆发,不少企业在春暧花开之时,却依然感受到冷意逼人。

政策的积累效应使08年的企业倍感压力

 

首先是CPI不断上涨所导致的通货膨胀。从去年开始,每月公布CPI统计数据的那几天,就是企业与民众倍加关注的日子。CPI会不会继续上升?央行会不会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物价会不会继续上涨?银行会不会加息?……今年2月份CPI同比上涨8.7%,创12年来单月增幅新高。远高于CPI>3%的通胀“警介线”。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老百姓现在面临的已不再是房子涨价、猪肉涨价、牛奶涨价等单项品类的价格上涨,而是全面的货币贬值与通货膨胀。

其次是出口退税的不断调整。06年9月,我国曾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142个税号的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07年4月15日起,我国再次调整钢材出口退税率。部分特种钢材出口退税率降为5%;另有83个税号的钢材取消了出口退税。6月1日起,国家对142项商品加征出口关税,以进一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增加能源、资源类产品、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促进贸易平衡。降低出口退税率,会缓解出口退税和出口增长的矛盾给中央财政的压力,同时也必然会导致一些新的行业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效益。

使外贸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感觉压力激增的另一个因素是人民币持续升值。这使得以成本领先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锐减,由于国际市场上多以信用证、远期汇票等方式进行结算,人民币持续升温的趋势,也对金额较大的未收款项产生了不确定影响,使企业在新项目签约和制定预算时难以操作。

再就是08年开始执行的“两税合一”,它意味着长达20多年的内、外资企业税赋“分制”时代宣传结束,统一采用25%的税率时代开启。

在国内1381家A股上市公司中,所得税税率为33%的有654家,占比为48%;税率为15%的公司有549家;另有178家公司享受各种优惠税率;剩余公司有的享受零税率,有的先征后返,有的未披露。房地产、零售、电讯、油气及采掘业等行业实际税负超过25%,两税合并后受益较大。而合资或科技园中税务优惠非高技术公司、汽车、消费、电力等行业,由于实际所得税税率低于25%,因此行业整体在两税合并后会有一定的损失。

最后一项对企业影响巨大的政策便是08年元月开始实施的《新劳动法》了。虽然《新劳动法》的出台对企业也有着诸多利好:比如从法律上确立了企业的知情权,从而控制了员工入职的风险;商业秘密保护纳入法制轨道,有利于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员工试用期辞职也需提前通知,便于企业顺利交接等等。然而,更多企业还是感觉到《新劳动法》的颁布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用人成本的增加。根据权威报道,来自企业和专家的对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预测分别是15%和30%。

其实上述种种政策在出台之前,政府就已经开始“吹风”,比如“两税合一”就酝酿了10年,历时3年,才于08年正式实行。而《新劳动法》在推出之前,51JOB、智联招聘等专业机构都就企业如何应对之类的问题举办过专题讲座。那么为什么众多企业仍然感到极度不适应呢?

这种现象可以用股票行业的肥尾现象来解释。1965年,通过对美国股票市场的研究发现,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分布并不完全符合正态分布,而是两端比正态分布胖,而峰值比正态分布高。对于此种现象学术界有两种解释,我个人比较推崇第二种。学者们认为由于投资者对信息处理的速度是非线性的,也就是说信息产生的影响并不是马上在当前的价格上反映出来,而是有所滞后。这种信息的累积会在薄弱之处集中爆发,从而导致肥尾现象的产生。目前企业的“不良反应”也符合这种肥尾现象,由于对政策应对的滞后,并受多种政策的叠加影响,企业感觉压力陡增。

那么上述政策对酒店俱乐部行业的影响有多大呢?酒店俱乐部行业是否会出现这样肥尾现象呢?这些正是朋友所着重关心的。

酒店俱乐部行业的前世今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酒店俱乐部的行业状况和特征。

酒店俱乐部(Hotel Club)最初起源于25年前的澳大利亚,当时澳洲的酒店业竞争十分激烈,经营业绩日趋下滑,如何稳定客源并扩大其消费额便成为了酒店业的新兴课题。于是一批酒店从业人员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以酒店俱乐部为形式的客户忠诚计划——酒店俱乐部营销。

酒店俱乐部营销一经推出,立即受到许多酒店业的热捧。其中不乏像希尔顿(Hilton)、喜来登(Sheraton)和香格里拉(Shangri-la)这些全球知名酒店管理集团。一个成功运营的酒店俱乐部项目,可以为酒店带来7%的客房和20%--35%的餐饮增长。虽然这个数值的相对值不大,但由于基数巨大,因此销售额绝对值的提升巨大。正基于此,酒店俱乐部营销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依附于酒店闲散资源的新兴行业。

酒店俱乐部项目最初在94年底由美国HMC公司引进中国,在北京希尔顿饭店运作该项目,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HMC在中国的表现惊人,让不少业内人士认识到酒店俱乐部行业在中国发展潜力极大,于是纷纷从原公司辞职,组建自己的营销公司。同时由于不少酒店发现前期引入专业酒店俱乐部管理之后业绩提升惊人,便开始尝试由酒店自行操作俱乐部项目。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全国的省会城市和部分二级市场都建立了酒店俱乐部营销系统,可以说中国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酒店业进入了俱乐部营销时代。

酒店俱乐部为什么可以在短短的数年之内引来无数的从业者趋之若骛?这是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酒店俱乐部是在原有酒店营销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一块利基市场,是对酒店常规营销渠道的补充,其营销的受众是酒店营销部门无法覆盖的散客(如图3-1所示),这些闲散人员的特点是基数大、分布散,如果用常规手段进行营销,则成本居高不下。

其次,酒店俱乐部运作采用电话营销+体验消费+客户忠诚的方式(如图3-2所示),在这种操作方法之下,目标客户的数量可以成几何级数提升。

 

第三,酒店俱乐部的运作是基于酒店“闲置资源”的双赢。运营酒店俱乐部项目不需酒店重新投入成本,而只要做到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减少酒店运营的平均成本,提高边际效用。而对俱乐部运营公司而言则根本不需要有自己的产品,只要有一支有力的销售团队就可以坐享丰厚的现金流。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去年国家出台的种种政策,除新劳动法外,对酒店俱乐部行业的影响都不太大。酒店俱乐部营销行业属于知识与服务相结合的企业,它没有过多的固定资产,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人。因此,人才的争夺与流动表现得十分突出。正基于此,逐步增加的用工成本,才是该行业所需要正确对待并进行提前预警的。

俗话说,没有近忧必有远虑。虽然酒店俱乐部行业在现时不存在过多的针对性的政策风险,但并不代表该行业在中国目前“有形的手”的威力愈见明显的态势下可以高枕无忧。

酒店俱乐部行业所倚仗的有效营销手段是电话营销。而电话营销因被指责严重侵扰个人生活,与网游、房地产、化工造纸等行业一并被称为具有“先天性社会风险”的行业。07年政府出台的种种政策,已经体现出“有形的手”的威力。且不谈“国八条”、“新国八条”等令房地产行业频曝“拐点论”,就是一条简单的通知——从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就可能让不少塑料袋厂关门了。

还是那句话,营销已不再是厂家与消费者谈恋爱那么简单了,而是随时要关注政策走向这张“婆婆脸”。今后企业的营销不但要关心营销的效果,更要关心营销观念与手段的正当性。只有及早预测、及时应对,才不至于让政策风险累积,产生肥尾现象。

 植物肥大的现象 酒店俱乐部行业是否存在肥尾现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4476.html

更多阅读

紫薇圣人是否存在及可能存在的方向 中央对紫薇圣人态度

紫薇圣人是否存在及可能存在的方向作者:郑雪昭【穴外人按语】此文分析比较清晰,主导思路合理,值得读者和自封圣人、以及当政者认真思考。  第一个问题,圣人是否存在?  首先存在圣人才能找到圣人,如果不存在,则肯定找不到。所以必须

声明:《植物肥大的现象 酒店俱乐部行业是否存在肥尾现象?》为网友张望的时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