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不断提高,最显著的变化是“民工荒”得到化解。这两年广东和周边多个县市的农民工不断流入温岭。
一个多赢的格局
本刊记者 金少策
只有建立工资谈判机制,劳资双方才能实现双赢,同时政府的压力也减少了。
原来“干部根本过不了安稳年”
2003年前,温岭农民工工资一般不超过800元,有些企业竟然十多年基本不变。在拥有7000多名职工的新河镇横峰街道鞋业集聚区内,仅劳资纠纷案件每年就有125件,相当部分纠纷集中到年底,“干部根本过不了安稳年”。
“从2001年起,温岭频繁发生停工、上访事件。在羊毛衫、水泵、鞋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这类事件尤为集中。”温岭市总工会副主席朱正斌告诉《浙商》,泽国镇民营企业多达4000家,涉及轴承、水泵、汽摩配件等13个行业,外来农民工超过10万人。由于前些年工资一贯由企业单方“定价”,同行业内工人跳槽频繁,企业陷入恶性竞争,矛盾丛生。
低薪,最终使外来农民工选择了“用脚投票”,结果是“工人不满、老板头疼、政府担忧”。
初步改变“强资本、弱劳动”状况
温岭市总工会主席叶其泉说,现实矛盾表明,“强资本、弱劳动”已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更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急需进行制度创新。“工资谈判”的利益协商机制便应运而生。
在温岭打工7年,现已成为塞外明珠服饰公司电脑横机车间主任的陈绪凤,被选为羊毛衫行业协会工会工人代表。这位来自湖北的农民工说:“以前我的月工资一直是八九百元。这两年搞集体协商,工资增长很明显,去年每月就到了2300元。”
同在新河镇塞外明珠服饰公司,刚从东莞转来的湖南籍农民工江晓云讲述了她从珠三角转投长三角的历程:“一句话,哪里挣钱多待遇好,我们就到哪里去打工。我看还是浙江这边好。”
“原来我在东莞的一家羊毛衫厂打工10年,干过两个工种。去年4月才慕名转来浙江。”江晓云说,在东莞打工时,起初每月只有600元,后来提到800元,这两年提到1000元左右。“来到新河镇后,同一个工种,工作量差不多,我第一个月就拿到1800元工资,最近提到2350元。我老公今年也从东莞转来温岭打工。”
江晓云的打工选择显示,“工资谈判”协商机制形成了“挣钱效应”。这两年广东和周边多个县市的农民工不断流入温岭。
温岭市新河镇长屿羊毛衫行业协会工会主席陈福清说,自2003年试行工资民主协商制度以来,新河镇的工人工资逐年提高。到2007年,当地农民工工资提高到每月1500元左右(8小时工作制),因加班赶工,农民工的实际月收入普遍在2200元左右。工资不断提高,最显著的变化是“民工荒”得到化解,目前新河镇羊毛衫行业的用工已能够保证。
泽国镇泵业协会秘书长、阳春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海斌说:“协商工资制度,稳定了职工队伍,今年我公司的熟练工人一个都没离开。企业稳定发展了,工资才有更大的上涨空间。”
政府也从工资谈判机制中受益。温岭市劳动人事局有关负责人说:“劳动部门人力有限,过去面对屡屡发生的劳资纠纷,往往疲于应付。新的劳资对话机制,大大减轻了政府的压力。”
“我认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创造了多赢的良好格局。”陈福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