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一场对市场垄断者的诱杀



  常规打法和“血洗”方案撬不开市场  

  Y市场是A品牌经营多年的市场,距离A总部不足100公里,消费习惯已经根深蒂固,终端市场有着“没有A啤酒不开店”的说法。A在Y市的年销量为2万吨,市场占有率达90%。

  2006年,B公司在距离Y市场150公里处建设的20万吨新厂已经开张一年,可惟独在Y市一直雷打不动,没能落地生根。

  这是B总部严令拿下的市场。从传统角度来说,中规中矩的做法就是找经销商、谈判、压货、二批铺货、终端铺货、促销活动、陈列奖励……仅靠这些常规动作能撬开Y市场的大门吗?

  难!原因是:

  1.A在Y市场上设有两个一批,各经销一个主品类。他们经营A产品多年,感情深厚,在当地也有着较强的人脉关系,他们的二批客户也鞍前马后多年。B品牌甚至很难找到能与A品牌一批商抗衡的客户,策反A品牌的一批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2.该省的啤酒市场竞争充分,且经历多次洗牌换庄,惟独A品牌在Y市场上是奇迹般地保持着垄断地位。A品牌显然是大小市场战役都经历过的,对这些常规攻击手段已经具有相当的免疫力。

  3.从A品牌的市场操作套路上能看得出来,A品牌人员老化,营销观念并不先进,它靠什么能盘踞区域多年的呢?靠的是A品牌浓浓的“匪气”:做市场出手狠辣,是不要命的主!

  那就再换一条攻击思路!

  B公司的区域经理陈杰刚刚到任时,公司内一位战友就对他建议:Y市场好干啊,既然公司确定要拿下,你跟总部多打几次报告,多搞几次促销,直接把Y市“血洗”了吧! 

  陈杰认为,强攻同样不是最好的选择!

  若促销过大,必然会遭到A品牌的拼死抵抗,最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B品牌作为新上市的产品,急攻之下未必会占到便宜,还可能冲击到其他周边市场,这样不仅会损害公司利益,还可能有被总部“杀头”的危险! 

  一个个进攻方案被否定了。从哪里找到突破口?  

  主攻思路:乱而取之  

  为此,陈杰多次“走地头”之后,搜集到了A品牌的以下特点:

  1.A企业依然是传统的渠道代理制,有着严重的渠道依赖症,所有市场促销全部是通过经销商来执行的,基本上是企业批准——经销商垫付——费用由业务代表报总部报销。

  2.A品牌的两家一批商相处并不和睦,前几年因为争夺市场版图而大打出手,最后A被迫改为分品类经营。

  3.两家一批商从去年开始都在减少直供店,逐步转交给手下32家分销商控制。也就是说,原来的两只老虎,现在变成了32只猫。

  4.其中一家一批商的老板对房地产生意兴趣正浓,将啤酒业务交由内弟管理,送货车辆则承包给了自己的业务人员,他只提取利润。

  5.A企业在Y市场上仅有一名业代,主要负责与公司联络、帐务处理等,在宾馆打麻将是他当前最主要的工作。

  ……

  经过对A品牌剥笋式的分析,陈杰的思路似乎逐渐清晰起来了:既然对手不是铁板一块,何不攻其必救之地,迫使对手应招?他相信,对手在不断应招、拆招的过程中,一定会露出更多破绽,那时方能确定在何时何地完成致命一击。 

  现在陈杰寻思的是,斗牛士的红斗篷在哪里?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一场对市场垄断者的诱杀

  轻松入场:苦于对手不出招  

  2006年10月,B品牌在县城选择经销商,瘸子里面挑将军,达成了5个。陈杰同时派驻了5名线路管理人员,建立分支机构。

  对渠道的管理,陈杰在初期重点强调:专区、专营、终端配送要绝对唯一性。即5家经销商划区经营,每个片区对应一个经销商和一名公司的业代,经销商只能在自己的片区里配送B产品(专营为期一年,公司给予补贴)。

  经过划区划路线、前期扫街、终端分类等工作之后,陈杰的工作开始层层推进了。  

  线路拜访:客情撒网式铺开。

  为了使业代尽快熟悉市场,初步开展专业线路拜访。

  动作要求:不做铺货,只做门贴与POP的张贴;为线路人员配备部分小礼品,以便与终端关键人物形成客情。

  核查重点:客情推进工作。

  陈杰根据终端分级管理标准,对应线路手册,做出业代的拜访率达标要求、终端客情推进方法和标准(早会演练),同时根据“关键人员”在不同类别终端和“分级管理”中的阶段性作用,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比如:C类店以夫妻店居多,通常是老板负责厨房、老板娘负责吧台,他们是“关键人员”,他们对产品的进入或产品流转速度都有选择权或决定权,那么,C类店的客情考核中,不仅考核老板(娘)是否知晓业代的姓名、配送商经销权、拜访周期等,还要考核他们对于产品价格、促销消息的理解等。当然,A、B店内部分工较细,所以客情工作要推进到吧台、库管、采购、财务等。  

  铺货大练兵。

  B产品的出货价格为18元/件(每件九瓶),终端价格为酒店3元/瓶,超市2元/瓶。铺货开展的是小促销小坎级铺货(重点针对餐饮终端),设立铺货目标及专案:

  1.线路人员每天的定单数量为两个,高出部分奖励;经销商每天的铺货目标是5个,超出部分奖励。奖励标准根据铺货难度制订,如B类店的铺货奖励高于小超市两倍。

  2.对线路业代进行每日排名,3周后根据排名进行奖罚。前两名在奖励休假的基础上进行物质奖励;经销商第一名则增加1%的返点。

  到12月底,经过一番啃骨头式的铺货,铺货率达到了57%,超出了原计划。

  B品牌本轮铺货的主要意图在于练兵,同时根据铺货后的流转情况,适当筛选优秀终端,以便于为旺季选择主要战场。

  对于B品牌的以上举动,A品牌认为B产品单价太高,很难推进,加之冬天正是淡季,B产品的单店铺货量很小、走量也很小,所以A品牌没有防范。  

  产品亮相:市场冷淡。

  进入2007年1月份,B品牌开始了如下动作:

  1.利用POP、价格标签等做价格告知,酒店3元/瓶。并开始在吧台、货架等做陈列,由线路业代负责理货,且尽量贴近、压制A品牌的终端表现。

  2.在城区的52家火锅店做摆桌赠送活动,每个周末赠送火锅店一定数量的品尝酒。

  3.线路业代对餐饮终端的关键人物反复进行利润宣导:本品18元/件进店,每瓶零售价为3元,单瓶利润为1元,加上促销,单瓶利润达到了1.2元。而A产品的每件进店价为15元,每瓶零售价为2元,单瓶利润仅为0.3元。何况,我们每周拜访一次,会和酒店保持及时沟通。

  4.申请总部特通组支持,在5个大超市做本品全品类堆头,重点突出价格告之。

  通过以上活动,本品流转并没有大的起色,终端的一致反应是:比A产品贵,不好卖。

  A公司的业务员到市场走访,看到酒店里的B品牌空酒瓶很少,悬着的心放下了,并且心生暗喜:B产品不仅卖不动,还将成为过期产品!

  对手依然没有出手,陈杰的压力也在日益增加。这样下去,他很难找到市场的突破口。  

  第一轮攻击:寻找对手几丝破绽  

  往痛处捅一下。

  07年3月,陈杰再次出手。这一次他将切入点选在了啤酒销量较好的酒店(B类店),更是A品牌不敢大意的酒店。

  B产品针对271家B类店,推行20件/组的铺货,每组在正常促销的基础上,开始做协议有偿摆桌:约定在酒店每桌上摆放4瓶B产品,月底每桌赠送4瓶。 

  由于线路业代与终端形成了基础客情,加上双重促销的诱惑,7天内B产品在B类店中的铺货率达到了60%,城区的酒店内开始四处闪现着B产品的影子。其中,Y市的美食一条街上的23家酒店,有19家开展了摆桌活动。在其他生动化动作的辅助下,B产品第一次以全新的形象大面积地闯入了消费者的视线中。

  A品牌感觉到了风头,于是也在酒店抢夺摆桌,意图阻击B品牌的活动影响力。但是,由于A品牌没有线路人员,所以只得发动渠道商配合:为经销商提供一个月500家摆桌促销用酒(月底每桌同样赠送4瓶)。

  A企业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次平平常常的阻击动作,暴露出了如下问题:

  1.A的经销商贪图小便宜,只执行了约260家,其他被经销商截留。

  2.由于A没能做全部酒店上促销,没有获得摆桌奖励那些酒店开始提意见。

  3.A品牌摆桌促销活动全部是由一批、二批执行,不但签订的协议五花八门,而且促销信息经过口口相传也变了样,最后奖励或无法兑现或缺斤短两,导致有没有吃到肉的终端都有一肚子牢骚。

  A品牌的本次促销不仅没有执行到位,而且兑现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面积客诉。这一事件暴露出A品牌在市场管理上的漏洞是,管理滞后、雾里看花、神智不清。

  对手的一丝破绽,让陈杰看到了曙光。  

  换个痛处再捅一下。

  陈杰决定继续牵动一下A品牌的“牛鼻子”,破坏其非餐饮市场上的秩序。

  4月下旬,陈杰开始在445家社区店做堆垛活动:终端进货10件,每天摆放到门口位置,每月将奖励两件,同时协调当地城管支持。

  4月底,B产品在线路业代的配合下,社区超市铺货率超过60%,各大社区的便利店门前齐刷刷地摆上了B产品。

  A品牌为了冻结B品牌的促销行动,也迅速组织客户展开了拦截行动:

  1.在B品未铺货的店面,A品牌推出10件送两件的堆垛奖励政策。

  2.在B品已经成功铺货的店面,A品牌用奖励3件的方式撤换B产品的陈列位置。

  A品牌的促销活动收到了明显效果,B品的堆垛数量在逐日锐减……

  危急时刻,陈杰灵机一动找到了A品牌的弱点:让每个业代和经销商全部行动起来,逐个告知还没有铺进B产品的终端老板,只要接10件B啤酒放在门前,A品牌就会奖励给你3件啤酒!

  B产品的铺货进度再次大增。

  A的反击政策却被对手用于铺货促销活动,A公司的营销总监这一次肯定吐血。

  第二轮攻击:亮出杀招,乱其阵脚  

  回马枪搅混餐饮市场。

  在A品牌忙于应付B品牌的堆垛活动时,陈杰忽然对A品牌的餐饮市场杀了个回马枪,渴望继续牵制A品牌。

  5月初,陈杰的5名线路业代开始和B类店老板谈判:只要专卖B品牌,每月给予10~30件产品的奖励。在这一活动的刺激下,半个月内A品牌丢失了80家酒店,而且都是当地的特色酒店。

  A品牌匆忙应对,强令要求10天内务必完成与所有酒店的签约。

  请注意:B品牌采取的是一月一签的形式(签约时已有约定),所以B开展本次活动总共仅投入了30万元促销费用。而A品牌为了全面封杀B品牌的入侵,与酒店签定的是全年专卖合同。而且,签约依然是由经销商出面,于是稀里糊涂当中,一股脑地签下了390家酒店的全年专卖权,投入高达310万元。

  在签约专卖的过程中,A品牌的粗放式管理的弊病又一次凸显了出来:

  1.只种不收。A品牌业代大大方方“签店”,签店之后就不见了人影,终端交由经销商配送,最后酒店换人或换卖竞品也无人监督。结果就出现了某个酒店签了一年十几万元的专卖费,而合同到期后该店的销售额尚不足1万元。

  2.一店多签或签假店。既然签店是厂家投入,经销商当然乐意,看到厂家“只签不维护”、甚至不知道所签店面的位置,于是放开了手脚签店,结果却是一个酒店签多份合同,或用小店冒充大店签合同,或干脆签假合同,以套取厂家促销。业务人员即便了解“黑幕”,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攻必救之地让对手紧张应对。

  直到现在,A强B弱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进入6月份,由于A品牌的前期封杀,陈杰没有大的举动,而是暗中组织力量,继续寻找A品牌的“必救之地”展开攻击。

  此时正值旺季来临,烧烤夜市成了啤酒消费的主场。陈杰开始瞄准这个“高地”:组织业代协助专业夜市送货商,几乎一夜之间将Y 市城区75个烧烤夜市铺货到位。

  A公司获得了一批商的紧急报告之后,马上批准了促销申请。

  但是,两个一批是根据产品线划分市场的,终端无法做到唯一配送,两个品类在同一个终端销售的现象比比皆是,而A公司并不清楚每家一批下属多少家夜店,只能凭感觉来分配促销资源。最终两家经销商因为促销分配不公平,闹到了公司总部。   

  促销陷阱。

  6月底,旺季到来,啤酒同时迎来了家庭消费高潮。

  陈杰开始针对超市、便利店做重点铺货,引诱A品牌继续跟进,以此扰乱A品牌的最后一道防线——非即饮市场的促销秩序。

  陈杰的做法是:首先由线路人员拿定单,终端接货20件送3件,限期一周。

  终端老板抱怨A产品利润低由来已久,于是纷纷把A品牌放到了隐蔽处,转而重点推荐B产品。一周后,A品牌销量在部分流通市场上锐减,而B品牌的流通铺货率达到了71%,微超的仓位基本被B品牌抢占。

  A品牌紧急跟进,急忙用同样的促销拦截B品牌。

  诱敌成功后,陈杰降低促销力度,开始采用10送1的政策与A品牌周旋。

  A品牌为了抢回自己丢失的阵地,仍然维持20送3的促销力度,如此持续两周后,问题来了:部分A品牌促销酒开始向乡镇冲货(乡镇基本没有促销)。

  无奈之下,A品牌为了平衡城乡市场,最后统一实行10送1活动。

  问题又来了,而且这一次是大问题:

  1.由于流通秩序出现混乱,终端经营信心受到打击,A品牌价格开始松动,有的区域开始“裸价出货”,只赚取促销品。

  2.A品牌发现,产品促销费用已经无法与经销商结算了!因为,5月份总销量为270万瓶,流通市场上的销售有促销活动,而专卖店的政策是没有任何促销的(只有专卖费),而A品牌在酒店与流通市场中卖的是同样的产品,所以无法区分酒店和流通上的销量,最终只得全部按活动促销结算。

  反观B品牌,由于有线路业代拜访拿单,经销商仅仅负责配送,促销全部由厂家执行,所以不存在与客户的促销结算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A企业急忙推出新包装产品,以此区隔专卖店与流通的品类。市场上已经习惯了A的老包装产品,接受一款新产品哪能这么快?于是市场上突然刮来一股“妖风”——A品牌有假酒!在有些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假酒之传越来越广。    

  诱杀:落井下石。

  此时的A品牌已经手忙脚乱,气急败坏;其业代的市场底子太薄,如今更似无头的苍蝇。

  陈杰再次悄然出击,这次的攻击目标是A品牌的“专卖”店:通过个案促销、赠送等方式,逐渐向一些A品牌专卖店渗透。

  由于多数专卖是由A品牌的二批送货的,所以陈杰针对A的二批和专卖店同时展开了策反:

  1.A品牌属于畅销老品,利润透明,二批利润不足0.5元/件,在B品牌每件1.2元的高利润诱惑下,陆续有人主动向B品牌要货。

  2.A品牌业代没有终端巡视的职能和能力,加上上面还有一批和二批“罩着”,酒店即使明目张胆的卖竞品,只能是也是民不告官不久的事!

  3.陈杰利用线路拜访的优势,通过线路业代频繁拜访,向A品牌专卖店开展小量拿单铺货,而定单生成后,则马上交由A品牌的送货商配送,进而拉动A品牌的渠道商经营B产品。 

  神不知鬼不觉当中,这些“专卖”店成了B品牌的“主”卖店。至此,B品牌已经从A品牌手中撕扯来了过半的市场。

  A品牌开始发现自己的市场问题:价格上,与B品牌差距3元/件。价格开始穿底,市场已经是重症缠身!

  于是A品牌急忙组织“换代”,用18元的新品代替15元老品,分销商接货价格(18元/件)就是出货价格,实行月扣和暗扣。渠道商对政策是将信将疑。

  另外,此时正是旺季,这时淘汰已经适应多年的产品,渠道商和终端都不支持。

  正当A公司对下游苦口婆心地劝说加利诱的节骨眼上,一部分来路不明的A品牌的换代产品,莫名其妙地以16.2元/件的价格砸向了市场,A品牌的两个经销商相互指责,双方再次大打出手……  

  ·经理感悟·

  至此,经过B品牌在即饮与非即饮终端上的连续牵制,A品牌完全陷入了B品牌的行棋节奏,市场秩序一乱再乱,免疫系统遭到破坏。面对一位灵巧的斗牛士,这头牛一而再再而三地“蛮力”对抗,在它神志不清时,终究会被对手一剑封喉!

  对区域经理而言,营销管理=常规兵力武器+指挥艺术。在敌我双方对阵中,促销手段、产品质量等常规兵力武器基本差距不大,而在指挥艺术上却会因人而异,市场差距大多是人的差距!

  案例中的B品牌,在整个攻防过程当中,没有新奇的促销、非凡的产品,只是将常规动作与指挥艺术配合得天衣无缝而已!

  所以,市场出现问题时,请不要一味地在“促销不力”、“产品太滥”等常规武器上找理由。

  原载:《销售与市场.渠道版》2008年第3期

  方刚,在行业中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曾在多个大型饮料,食品企业任职,10余年来从业代到区域经理,市场部总监。从实战入手,对快销品营销管理有独到见解,曾参加可乐、华龙、青岛啤酒等大型企业内训,是国内专业研究啤酒行业发展的营销专家。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QQ:78488239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414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刘强东京东内部的一场分享 京东董事长刘强东

原文地址:东京东内部的一场分享">刘强东京东内部的一场分享作者:风雨下黄山京东涉足电商应该算是互联网行业里面比较晚的。2004年,中国互联网电商阵营已经很庞大,那时当当拿到C轮融资,卓越卖给了亚马逊 ,易迅、淘宝等公司都已经成立。此前

《一场风花雪夜的事》:真爱来袭,无关对错图

曾有传闻说海岩当年写小说时常常把自己写得半夜时分坐在床上嚎啕大哭,尽管还算是一个资深的海岩小说影视作品迷,但对以上传说我还是无法证明其真实性。但我知道,很多读者观众,当然也包括我,经常会因为海岩的小说、影视剧作哭得痛不欲生。

这是一场战争 对这场金融战争的分析

这已经是一场战争,自从我们A股有杠杆以来,第一次使用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就被国外做空势力通过沪港通,合资企业,等各种渠道拿到筹码,在股指期货,ETF上大肆做空,速度之快已经超出我的预测。虽然我在5100点上方预测出了大盘调整位置可能会去38

垄断竞争市场的优缺点分析 寡头垄断市场的优缺点

垄断竞争市场的优缺点分析(一)垄断竞争市场的优点垄断竞争市场的优点主要有:1、规模经济。由于垄断厂商的规模可以很大,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其研究和开发的能力也可能使得垄断厂商具有更低的成本。2、虽然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没

声明:《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一场对市场垄断者的诱杀》为网友噬心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