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为人处世之道 “为人之术”与“处世之道”



  我不是搞文化研究的,自然对国学体会不到那么深奥。说我对传统文化不太了解也行。不过趁着还没迷失其中,对企业进一两句真言,也算对得起咨询这个职业。我们每个人不用过于担心我们会丢了传统的精华。其实,我也是最喜欢看中国历史戏的,比如,对《三国演义》电视剧,也是屡看不烦。所以,也一向奉行传统中的圣人的处世原则。比如谦虚、诚实、忠义等。但不小心踏进了企业营销管理的领域。也本着兢兢业业做事的原则,每个对企业方案必认认真真,不敢有半点松懈。尽管专业水平能获得各方认可,但当我偶然从埋头做事中把头抬起来时,才发现,咨询业太精彩了,精彩得让我不得不反思我的基本原则。企业真的喜欢认真的咨询吗?认真做事的一定会有好报吗?

  这时,我才发现,我把本来只是“为人之术”的儒家手法看成了“处世之道”。而别人却把“处世之道”当成“为人之术”。“术”只能是“术”,如果你把“术”的东西当成了原则与道的话,那么就很难成功,甚至处处碰壁了。

  所以我不得不静下来思索一下。想一想,什么地方出错了。突然总算想明白了,原来自己没有理解圣人的真谛。做事太认真,有超过一般人的才能在圣人眼里算不得“君子”。本来自己一心追求做个“君子”,也一直朝着“君子”方向努力,所以在咨询中不懂的一定要搞懂,一定要让客户满意。一不小心,多年的认真与才能的提升反而却成了为圣人眼中的“小人”。一向以为“小人”是出尔反尔,阿谀奉承之流。现在才发现,自己变成了自己最为讨厌的“小人”了。为什么呢?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还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原来,圣人心中的“君子”本应是“庸才”呀。

  所以,“平庸”也就和“中庸”难以区别了,要么做个“平庸”的“君子”,要么做个不“平庸”的“小人”。所以现在还没想明白,究竟做什么好呢?理解到这里时,我着实兴奋了一晚上,因为,我终于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华了。所以,写出来让还没体会到的人也和我一起体会体会。

  我一向认为,学习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是学技能,其次学知识,最高层是学理念。所以,善于学习者学习共性,不善于学习者学习个性。学习传统文化也一样,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算是学习行为规则,比如要求对父母要教悌,对公司要忠诚,对朋友要真诚等。其次是学习知识,也就是应该多看看四书五经之类的。最高层次算是学习传统的精华,学习其“道”。仅以“为人之术”来替代“处世之道”是远远不能成功的,也就是说,企业管理中,表面对国学的推崇将无助于最根本的管理理念的得升。

 论语中的为人处世之道 “为人之术”与“处世之道”

  其实,我们从来没有中断过对传统文化实质性的继承。只是把一些原则与口号隐藏起来,正是这种潜在的传统文化的某些毒素,造成了企业管理中诸多难题与管理方向的迷失。仅仅把传统文化经典的总结拿出来再教育企业员工,只会使一些企业中毒更深,越来越远离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精神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精神

  但是传统文化真正的私德方面的优秀成果,也确实值得学习的,只是应用的地方要对,在以传统文化培育私德的同时,更应该以超越传统文化来培育公德。如果说我们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对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正确态度的话,那就是:术可学,道不可谋。现在是解决私德的“术”有了,但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之“道”何在呢?这个问题还需要关心企业管理的人来思考。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3962.html

更多阅读

论语中的子路 梁国杨氏子为何甚聪惠

子路,在论语出现30多次,是论语中描写的最为形象生动的弟子,他的最突出特点是伉直好勇。历史上的张飞、程咬金、李逵等也是这样的性格,为大家所喜爱,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这类人。在论语中,最为形象生动的要数子路了。闻之喜、不悦、终身诵之

出自《论语》的成语 出自孔子的名言

出自《论语》的成语1、【犯上作乱】《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2、【巧言令色】《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一言以蔽之】《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及使用情况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

论语中的名言名句及使用情况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声明:《论语中的为人处世之道 “为人之术”与“处世之道”》为网友斯啞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