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车展,吉利、奇瑞推出了数量较多的新产品,这些全新的产品,基本满足了做精的前提,这是自主品牌在第二阶段转型的关键,没有核心技术和质量稳定性支撑的产品,即使再多也都是无用之材。但以吉利和奇瑞为首的自主品牌,在产品做多方面的策略依然“强于”国外品牌,这与自主品牌在核心竞争力缺乏的现状并不匹配,笔者认为,自主品牌在新产品策略方面,犯了做多的错误,当务之急还是先把产品做精,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维系客户忠诚度,为自主品牌更好更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自主品牌与外国品牌最大的差距在哪里?其核心不就是产品的技术和精细化程度不够吗?
产品做精和做多没有绝对,国内和国内都有成功的案例,比如本田之于大众、丰田,比如自主的比亚迪之于奇瑞、吉利,它们都在各个市场中获得了成功。但有一点需要明确,自主品牌的做多与国外品牌的做多不是一个概念。国外品牌在多年的技术积累和逐步发展的过程,拥有了同时做精和做多的前提。自主品牌做多的吉利和奇瑞相对于大众和丰田来说,产品线依然是薄弱的,也根本达不到精的高度。所以,自主品牌选择做精和做多时,要考虑消费者的切实需求、市场竞争需要和自身支撑能力三个条件具体确定。在市场竞争向充分深入化方向发展和自主品牌受挫迎来转折的第二个阶段,缺乏核心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在做精和做多方面的正确选择,就是先将产品做精。
自主品牌在当前的技术现状下,对产品策略已经选择了做精策略,比如吉利和奇瑞,在初期多生孩子打群架的策略中,收支并不平衡,只是多了一个营销的话题。吉利可以被消费者熟知的目前就是自由舰、金刚和远景,而奇瑞也仅有QQ、旗云、瑞虎。在两个自主品牌众多的产品,为何仅有几款产品出众,笔者认为关键是满足了市场需求而在产品做精方面基本满足了消费者的实质性要求。吉利和奇瑞初期的多产品策略是一厢情愿的,在市场销售方面并没有取得任何突破,这与企业在研发推广方面的投入绝对不匹配。
目前有两个现象,已经透视出自主品牌选择了将产品做精的策略:一是吉利的耐住寂寞和奇瑞的降速策略,都是在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问题,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它们需要考虑产品如何做精如何满足需求如何具备竞争力;二是在成本压力明显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内部的质量改进和管理提升,提高产品附加值、流程再造等多个环境,都在向产品做精方面考虑。
有三个现实的问题,也需要自主品牌在做精方面多考虑:一是自主品牌在第一个阶段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的小毛病问题一直是客户最为头疼的事情,而这些小毛病看似简单没有大碍,实则是考虑产品如何做精的根本。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合资品牌多款车型价格继续下调的情况下,自主品牌不做精没有出路。不做精,也不符合消费者需求。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都没有办法维持,企业做长远就是空中楼阁;二是在核心竞争力缺乏的前提下,自主品牌不具备一下子将产品做多做到每个细分市场的能力,即使做多在不同细分市场,产品也不能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企业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根本没有办法回收,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依然不利;三是做多,对自主品牌的营销、品牌、渠道都是一个大考验。自主品牌没有多品牌运作的经验,渠道的分网也是对企业的一个巨大考验。
在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阶段,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使产品做精拥有竞争力是当务之急,既然企业选择了降速策略,可以耐住寂寞,那就多在产品做精方面下功夫罢,因为产品做精根本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