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汶川大地震
我本人是喜欢看灾难片的,好象《后天》、《日本沉没》、《龙卷风》等我都很欣赏,这类灾难片有不少是好来坞大片,也有一些是不同类型的科幻作品,但似乎大多是美国的。我感到这类片子有一种利用故事情节对公众进行灾难训练的价值。在心理上,增加对于灾难的意识与知识能够在实际灾难发生的时候提供使用的参照工具。我小的时候还看到过一些关于防震、防核、防洪的科教影片,但是现在这类信息就很少了,而模拟灾难的故事片几乎就没有。这就使得我们这样一个地震、洪灾等灾难多发国家的民众不得不从自己惨痛的经验与教训中学习,而很少有一种常备的灾难对策心理。
在社会经济日益开放发展的时候,社会除了那些个人发展出来的社会网络和政府行政网络之外,也需要更多的基于公众利益团体与兴趣团体发展出来非政府组织,政府行政往往是一种常备功能,而很多非政府组织可以发挥预备功能,在灾害预防与对策这类问题上,正需要基于公共卫生、灾害教育、防灾建筑设计、灾害救助、青少年灾害对策培训等等方面的民间社会工作,他们可以在信息传播、知识共享、社会救助网络编织、日常灾害对抗的演习、应急预案设计支持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我们缺少这类活跃的社会原因,我们就会发现民众的自我组织能力与资源调动能力就存在着某些缺陷。这次我自己与壹基金有相当的合作,在我的感受中,他们的工作方式靠谱程度就相对高一些,如果我们有更多的靠谱的非政府工作渠道,他们之间互相竞争,互相协作,很多工作就可以做得更加到位,而不是现在大家感到的那种比较单一的捐款模式,而且真正的参与感就非常有限。
四川地震灾区救灾物资缺乏,即使能征集到的物质大多数并非基于有明确的防灾抗灾考虑的。最近我与建筑设计界相关朋友讨论地震灾民临时住居设计的问题,发现最现成的参照经验来自日本。日本大力开发防震抗灾用品产业。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日本现已研制出各种防震抗灾用品。例如,具有一定防火功能的紧急避难用品包,内有各类物品27件,其中包括矿泉水、饮用水装运桶、压缩饼干、手摇发光灯、防尘口罩、防滑手套、绳子、固体燃料、急用哨子、护创膏、药棉和绷带、灾害临时卫生设施、临时住居等。此外,还研发生产了压缩内衣、无水洗涤剂和手摇充电收音机等用品。作为一个产品制造能力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作为一个各类灾害多发的国家,中国很多的一般化产品产能处在过剩的状态,而针对特定用途包括基于抗灾救灾需要而设计的产品,或者具有这方面考虑从而兼有这方面功能的产品其实少之又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的灾害教训不可谓不多,但是转变成社会常规对策机制者尚少。社会具备灾害预防对策能力与事后反应能力一样重要,而且更加体现出社会管治的前瞻性。我们马后炮也许可以少放一点,但是由这次地震开始来说我们的灾害反应与对策机制的重新整治与建设,这个不算马后炮,而算马前炮。天将降大任于斯国也,这灾难的事情少不了,也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