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汶川大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发生里氏8级地震,这个刻骨铭心的时刻,这个黑色的时刻,使数万人民失去了生命,数十万人民受伤,数百万人民失去了家园。几天来,不知流了多少泪:为失去生命的人民、失去家园的人民、受伤的人民伤心流泪;为无数感人的救助故事感动流泪;为祖国的富强、进步,人民的团结激动流泪!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中国人民没有被震懵、击垮,而是紧张有序的组织救援,几日来,救援工作的以下特点充分证明了中国人民的是震不垮的,中国是震不垮的:
政府反应迅速,人民有主心骨:震后2个小时温总理就从几千里之外的北京就赶到了灾区;中央政治局立即召开常委会布置救灾工作;各级政府也迅速组织救援工作。正是由于政府的快速反应,人民有了主心骨,灾区才井然有序。
以人为本:“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的努力”,是这次灾后救援工作中经常听到的也是经常看到的。为了一个生命,数十救援队员不顾自己的安危,不吃不喝十几个小时、几十个小时,动用各种设备,不遗余力救助的事迹经常冲击着人们的心灵,真正体现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思想。
人民空前团结:灾难面前,全国人民空前团结,全国、甚至全世界捐款、捐物;各地自发组织救援队伍前往灾区;各界人士自主献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信息高度透明:网络、电视报纸及时将一线灾情告知全国、全世界,显示了中国的成熟、进步和自信。
技术手段高:大型运输机、直升飞机、海式卫星电话、生命探测仪、各种架桥修路设备、各种吊装设备、混凝土切割设备等先进设备和高新技术统统上阵,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救援效率、缩短了救援时间、挽救了更多的生命。
救援物质丰富:帐篷、食品、药品、饮用水、水处理设备等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全国各地运往灾区,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全国人民的爱心,另一方面也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国力的增强。没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物质成就,这次救灾是不堪设想的。
组织有力: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队伍、人民警察、医疗队伍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灾区,不同部队、来自不同地区的队伍相互协作、有条不紊、各司其职、紧张高效的进行救援,组织非常有力。
面向全世界:多个国家救援队伍抵达灾区、接纳多个国家的物质援助,说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世界也融入中国,中国是世界经济、政治版图中主要的组成部分。
最后一个特点,也是最重要的特点:没有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领导,没有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队伍、人民警察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救灾的效率会极大的降低、救灾的周期会大大的拉长!
地震已经过去7天了,在不放过任何一丝生命迹象进行救援活动同时,要开始考虑灾后重建。灾后重建是一项巨大的、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记得温总理在绵阳看望地震遗孤时说的一句话“你们活下来了,就要好好的活下去”。灾后重建就是要让灾后余生的人民“好好的活下去”!怎样才能让灾区人民“好好的活下去”?我想要“软硬兼施”做重建,“软”的、“硬”的确一不可。
“软”的重建,包括两方面:一是心理重建,不论是失去亲人的还是没有失去亲人的灾区人民,都应该得到相应的心理辅导,使他们从痛苦的灾难中恢复自信,另外,参与救援的人员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心理辅导;二是政策重建,比如制定对未来到灾区投资的企业的优惠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刺激企业尽快尽早到灾区投资,参与灾区建设。
“硬”的重建,也包括两方面:一是规划,对整个灾区进行重新规划,如不在地壳板块接壤处修建建筑物,将学校等人员集中的单位修建在远离地质灾害相对较小的地区等;二是建设,建设是指对道路、桥梁、水电、学校、医院等灾区基础设施以及住宅、办公楼房的重建,这一块涉及面宽、周期长,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我觉得要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去建灾区的硬件,比如采用抗震、保暖、轻质的建材,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标准等,真正做到百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