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汶川地震捐款
一位营销圈子里的朋友,给我发来了他所在的公司在汶川地震之后发给全国分公司经理的一份通知:
--鉴于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强烈地震,公司决定从5月14日起,从买出的每一件产品中提取20元(产品价格在1680—1880之间),向灾区进行捐助。各分公司负责人务必为此次捐助活动撰写特别的销售台词,让目标客户了解,我们将代表他们向灾区实施救援。鉴于公司在此次的捐助行动中已承担了费用,因此捐赠行动期间,发放给销售人员的业绩提成取消。各销售人员务必借助此次活动,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及销量……
初看这些文字时,有些不以为然。仔细分析之后,竟无语了。一场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的爱心传递,竟被某些企业加以利用,成为牟取利益的工具,做成一个不伦不类的PR活动。
的确,农夫山泉、招商银行等企业都推出过购买一瓶矿泉水,或者刷一笔信用卡,为希望小学捐助XX元的活动。然而,那是在和平时期,而且是一个长期的延续性公关行为。在现时,灾区最需要的就是快速反应,是一种应急机制。这与先获利再捐助的“分羹模式”是有所不同的。
同时,该公司因为捐助而取消了给销售员的业绩提成,无疑是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转嫁到员工身上。而要求凭借此活动提升销售的期望,更是折射出企业名为公益,实则促销的居心。
赈灾本来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一件事。无论捐多捐少,为得是尽国人的一份心意。但如果像上述企业主这样,将赈灾捐款变成事件营销的一个楔机,我们在佩服其灵敏嗅觉的同时,不竟要挎问他的商业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