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管理:成败帝王的神秘领御之道》连载2



周文王与始皇帝:王朝开创者的命运为什么不同

一眼望去,那些古代的王朝争夺者们哪个不像过帝王的瘾,哪个不像基业长青?

最典型的就是秦始皇更是赤裸裸地提出了“一世二世万世”的愿景,结果,子孙三代加在一起才不过14年!

 《王朝管理:成败帝王的神秘领御之道》连载2

不能说秦始皇就没有头脑!

不能说秦始皇就不想找到能够长期当皇帝的招数!

看看他的前辈周文王是找的谁、而秦始皇又找的谁呢?

 

渭河之滨的对话:如何拥有天下

周文王出狱回到国中后,一日,乘车驾马来到渭水边寻猎,遇到了在茅草丛的岸边钓鱼的姜尚姜太公,看到姜太公的直钩感到奇怪:

“这能够钓到鱼吗?”

“愿者上钩”

文王觉得新奇,更觉此人神奇,怀着敬意问道:

“您喜欢这样钓鱼吗?”

太公说:

“我听说君子执着于实现自己的伟大志向,而小人只是去做仅仅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我这样钓鱼有自己的目的!”

文王问:

“那您这样钓鱼与实现伟大抱负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太公道:

“哦!至少有三点相似:就像用诱饵钓鱼一样,只有用厚禄才能聘到人才;就像用香饵钓大鱼,只有重赏才能找到效死力的人;就像用不同的饵钓不同的鱼一样,要用不同的奖赏方式寻求不同的人才!您看,用人与钓鱼有什么不同呢?”

文王大奇其言,忙欠身恭态:请师傅指教!

太公说出了下边一番话:

“天下的事物,往往是在最为繁华昌盛的时候就开始走向衰亡了!因此,只有那些默默无声、深藏不露而生长的事物才更能持久、更长远!有远大志向的人,只有具有创造性的、潜移默化的感动人心、以悄悄的恩惠征服人心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天下不是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共同所有的天下。能够让天下人共享天下利益的人,才能够得到天下;独霸天下利益的人,就会失去天下。只有让天下人都能够得到利益,才算是真正的王道!”

多么简明精辟的说法!这番话实际上是对商朝帝王江山沦落的一个总结,不仅为周文王消灭无道的殷商纣王提供了理论的根据,也使得周文王一下子就明白了获得江山并持续下去的根本法则。

始皇帝问计韩非:如何治理天下

战国纷乱之际,秦王政看了韩非子的几篇文章后拍案叫绝!要求尽快见到此人!

身怀治国治才的韩非以韩国使臣来到秦国,秦始皇(当时的秦王政)久闻韩非大名,专门派特使接待,并潜心问计于韩非。韩非才气横溢,但有口吃的毛病,一紧张就说不连贯了,大量的建议都是通过文章呈递的。从行为作风看,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不谙政治潜规则,因直言不讳在韩国受尽排挤,一旦遇到秦王的超常礼遇,便认为遇到了千世明君,他马上就上书秦王:

“如今秦国拥有国土数千里、军队有百万之众,影响力远非其他诸侯相比,臣冒死希望面见大王,向您提出兼并其他诸侯的大策。如果这些策略不能获得预期的结果,大王可以欺君之罪杀死为臣。”

这些话未免太激进了,也使推荐他的老同学李斯心中充满了嫉妒。显然,单纯的韩非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还是通过文采飞扬的大段文章将治理主张上递给了秦王政。在他看来,要使得政权持续,需要高超的“主道”:

“高明的君主应沉静而使属下自如发挥”。这是韩非强烈主张的第一条君道。

用他的话说,就是“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也就是说,只有虚心,才能洞晓事情的真相;沉静,才能了解变化的事物的规律。因此,他主张:“君主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否则,臣属就会投其所好,表里不一;如果君主不轻易的透露自己的想法,臣属就会小心谨慎、千方百计地施展自己的才智。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集思广益!

同时,君主表现沉静,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取向,不仅能够更好的控制局面,而且才能更好的观察臣属的表现和潜力,有利于增加臣属的事功。”

“君主注重任用法势而才能使属下尽职”。这是韩非主张的第二条君道。

如果第一条君道听起来有点让你感觉到有点道家“无为而治”味道的话,那你就错了,那只是韩非提法的一个侧面,他要求“沉静领导”的同时,提出“英明的君主一定是善用法势的强者。只有君主能够坚持法度,国家才能强大。如果不能很严格的执行法律,人们慢慢地就会轻视法律,逐渐地背叛法律。臣属对于君主的反叛是逐渐形成的,就像地形一样,做君主的就很随意,视法度为无物,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他强调:“英明的君主对于任何事任何人都要用法规衡量,既不能该处罚的不处罚,也不能滥用奖赏。君主执行法规都不守信用,你还希望臣民很好的遵守法规吗?。所以,要用严格的法规治理混乱、判决谬误、整治错误,整肃吏治,统一行为规范。只有法规执行有效,国家的治理才能有效。如果君主放弃了法规而以个人意志与好恶进行管理,那也就没有什么规矩了,统治自然会崩溃。”

“君主统治主要是运用好两种权力”。韩非在上述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条君道。

“天下治者,赏罚而已”,这恐怕是韩非子最为著名的一句口头禅。有时他也会将“赏罚”这种权力称为“刑德”。他认为:一般来说,谁拥有奖罚权力,被奖罚者就服从谁;你奖励什么,什么就会出现。赏与罚是君主驾驭臣属的两种基本方式,也是最不能授予、最需要谨慎、最不能分割下去的两种权力。

他说:“君主有两种忧患值得注意:如果任用能干的人,臣属有可能凭借才能替代君主;如果随便提拔人,很多事情就会做不好。因此,君主要抛弃按照自己好恶使用奖罚的做法,公正客观地用好赏罚两种权力。”

“剪除朋党以免尾大不掉”是韩非不断重复的第四条君道。

用他自己的话说,“欲为其国,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将聚众”。也就是说,君主要管理好国家,就必须砍伐像草丛一般的朋党。如果不及时砍伐,朋党势力就会越来越大,后果就不堪收拾!实际上,这就是为什么两千年来君主对于势力强大集团非常警惕而实施压制的理论依据,不管是不是真的朋党,只要是组织一旦强大起来,就会有话语权,就会对政权有致命的威胁!究其思想根源是对于人们的不信任。在韩非子的心中,王朝要持续,就要永远不放弃戒备之心,不仅防备危险,雄心灭亡,而且要谨防对手的逐渐长大。实际上,这种思维与西方的制度思维是一致的!美国制度的建设也是建立在对人性的不信任基础上的,典型的说法来自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可怜的理查德的年历》1758年序言。他说:

“过分信任别人会毁掉很多事情,因为‘这个世界的事务中,人不是被信任挽救,而是被缺乏信任挽救。’”

韩非的说法听起来是有些太露骨了,因此也给了嫉妒他能力的李斯以诽谤的借口,李斯清楚:如果韩非得势,他们就显得有些太无能了。于是,他开始了栽赃污蔑,激起了秦王政的愤怒,把韩非投入狱中。韩非是一个思想的巨人、现实行动的低能儿,他根本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还是不断的写信通过李斯向秦王表忠心。李斯担心,这家伙一旦出狱,不仅我们下台,而且可能有欺君的灭顶之灾,找了法子让韩非自杀了。等秦王政打算重新召见韩非的时候,韩非已经不存在了!

当然,说他是法家有些过了,说他不是也难,不一定就归类。应该说,他的观点是比较实用的理论,观点突出,但缺乏系统性,活的时间短,因此未能成为大师!但是,他的理论成为历代长寿帝王遵守的铁律,可谓无冕帝师。

 

不同的思想带来了不同的后果!

一个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一个是“朕即天下”。

一个是分享,一个是独吞!

一个是宽容,一个是狭隘!

一个是领导,一个是驾御!

我们不能将秦朝的短命归咎于韩非子,我们只是觉得秦始皇或许是太幼稚了,或者太自负了,从而成为自己思想的受害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3058.html

更多阅读

读《筚路蓝缕:王永庆开创石化产业王国之路》一书有感

从一个小小的PVC(聚氯乙烯)塑料粉厂到一条完整的石化产业链,从米行经营者到赫赫有名的台湾首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这句话是王永庆传奇人生的真实写照。王永庆和他的经营思想也成为人们争相探究的焦点。在众多研究者之中,清华大学提

浅评《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

浅评《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1](TheLast Stand of Chinese Conservatism:The T’ung-ChihRestoration,1862-1874)是已故耶鲁大学教授芮玛丽(MaryClalaugh Wright 191

印顺导师《成佛之道》的精神与特色 成佛之道mp3

印顺导师《成佛之道》的精神与特色王家轩讲于庄严寺「大纽约区佛法研讨会」(2009年11月21日)前言美国佛教会,新泽西州博根郡读书会,由纽约大觉寺住持德恩法师指导,以开仁法师所编的《成佛之道·讲义》为教材,修学印顺导师所著的《成佛之道

声明:《《王朝管理:成败帝王的神秘领御之道》连载2》为网友叫我开心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