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限塑令”,不仅意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更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全体国人的公民素质和环保意识。这项政策的执行力和影响力能持续多久,现在还不好多加评论,但各大超市卖场塑料袋一天的使用量,迅速剧减3/4,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记得年初,中国政府宣布将从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消息时,曾引起全球媒体的关注,高度评价者有之,好奇者亦有之。有报道称这一行动非常“大胆”,很多发达国家都无法做到的事,中国却走在了世界前列。加拿大多伦多市长苗大为还说了这样一段话,“中国式”的禁令不会发生在多伦多,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力那样做。但有趣的是,中国在环境保护上居然走到了我们的前面。”
毋庸置疑,塑料袋以其方便、清洁和牢固,作为购物工具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由于价格低廉,免费赠送,出现了普遍滥用的现象。最直观的,我们在菜场买菜,一把青菜一个塑料袋,甚至几根葱一块姜都会给一个。按一个蔬菜摊位一天送出100只塑料袋来计算,200个摊位的一个中型菜场一天之内就可送出20000只以上,一个月60万只,一年则可能高达730万只,而全国有多少万个菜场都在这么做啊。我们知道,塑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要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可降解的塑料研制到现在,还远远不具备推广价值。如果采用焚烧的办法,则会产生大量严重侵害人体健康的二恶英等有毒气体。据了解,目前1000吨城市垃圾中,就有6吨塑料垃圾。这样下去,地球总有一天会被塑料袋所覆盖。从这个意义上讲,“限塑令”就是对“白色污染”的一种宣战!
如果追溯到源头,塑料袋普遍滥用的背后更是一种对石油资源的浪费。按照中国消费者每年使用30亿个塑料袋来计算,大致要用1300万吨石油。“限塑令”出台的另一个背景应该和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不下有关。从2006年3月起,石油价格从每桶60美元开始走高,只用了两年时间就翻了一番。到今年5月22日,已经飙升至每桶135美元。根据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大通的预测,国际石油价格将长期走高,不排除年内突破150美元,2010年达到200美元的可能。尽管我国是世界产油大国,石油产量已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五,但石油消费量的增长远远大于产量的增加。随着我国国内对原油进口的需求量持续上升,高油价也直接导致支付原油采购成本的上升。而这高昂的成本,最终还须由国内以石油为能源或原材料的相关各行各业来承担,从而降低行业利润,加剧通货膨胀压力。再说的远一点,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到底还能开采多久,能供人类使用多少年呢?任何一种资源都会有耗费殆尽的时候,因而节约使用能源绝对不应该是一句空话。
最近几天,“限塑令”正在成为人们广泛议论的话题,有人认为自正式实施以来,效果出人意料的好,“限塑令”正在化为很多人的自觉行动,说明国人的环保意识大大觉醒;也有人认为,或许没有想像中那么美妙,不要变成另一场秀,再重演一次性筷子的故事。笔者以为,“限塑令”并不是“禁塑令”,在没有其他可替代的购物工具出现以前,塑料袋还会在相当长的时期中,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通过“限塑令”,像以前那样普遍滥用的情况一定会大大得到改观。
一只不起眼的塑料袋,牵扯到的话题却尽是环境保护、能源消耗、资源利用这样沉重而又宏大的话题。事实上,从纸袋、布袋到塑料袋,每种购物工具的变化都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演化,但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要以消费资源为代价的,当我们消费不起的时候,改变这种方式就成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