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国际人才是中国企业发展的趋势



  前一段时间,我在国内主持了一次座谈会,讨论国际人才竞争的问题。在会上,启明星辰CEO严望佳谈到,她的公司从跨国公司请来的两个高级国际人才非常有用,他们给启明星辰带来了很好的效益,而且严望佳也可以抽出一些身来考虑更多的企业发展战略问题。严望佳本人就是一个很优秀的国际人才,她都意识到国际人才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内企业现在已经开始了在人才上的升级换代的新趋势,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如果要和外企竞争,则必须要使用高级人才。不久前,唐骏从盛大跳槽到福建民营企业新华都实业集团出任总裁,媒体炸开了锅,因为他惊人的报酬。高达10亿人民币的转会费甚至超过了贝克汉姆,“天价”转会,是一次漂亮转身,也是中国企业使用国际人才的一个新典型。

 

  而国际化经理人在中国又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呢?享誉全球的“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认为,经理人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而且也是折旧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一种资源。而中国现在最缺的就是这种资源,国际职业经理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处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的中国企业对国际职业经理人更是情有独钟。

 

  2004年,联想收购IBMPC后遇到了中外整合的难题,联想开始引进富有国际管理经验的阿梅里奥等职业经理人,搭建了一套高效的流程和管理架构,并在2006年创纪录地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从戴尔公司引进5名国际化高管;银行业在引进国际化职业经理人方面也不甘人后,深发展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纽曼、中国银行信贷风险总监詹伟坚都是典型的国际化职业经理人;而中央企业也从2003年拉开全球招聘职业经理人的大幕。到去年底,有82家央企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103个高管职位,为央企选拔出85名高层经营管理者。

 

  唐骏的新东家给了唐骏如此高的报酬,也足见他们对国际化人才的重视。中国的民企多以家族管理形式发展下来。但要走上国际化道路,过去的那种依靠亲朋好友打江山的创业模式势必要变一变了。内地打工皇帝横空出世,说明中国企业正迈向国际化。之前具有浓厚跨国公司管理背景的黄辉进入家族式经营的均瑶集团也说明了民企变革的决心。

 

  均瑶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但在王均金看来,家族企业和现代化管理并行不悖,“产权意义上的家族制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也可以进行现代化管理。企业做到一定的程度,再往上做强做大,就要广泛吸收优秀的人才,搭建优秀的人才梯队。”其标志性事件便是王均金邀请前毕博咨询的CEO黄辉出任CEO。黄辉进入均瑶一个半月时,便对整个组织结构进行了扁平化的调整,提交了一份新的组织架构图给董事会,六大业务(爱华网)板块的架构清晰描述了均瑶的主业。黄辉不仅给均瑶带来了新鲜空气,也完成了均瑶摆脱家族式管理的完美蜕变。

 

  可以说,国际化人才是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强心针。我不止一次的听亚信创始人田溯宁说过,从惠普转投亚信的国际职业经理人韩颖可以说的上是亚信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1998-1999年期间,她凭借丰富的财务经验和敏锐的财务洞察力完成亚信三次成功的融资,为亚信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由此可见,国际型人才正是企业急需的生力军。他们的加盟能给企业带来活力和创新力。

 

  创维的张学斌曾批判过民企中存在的老板文化:新民企是一种新的人才战略,以前老民企基本上是用自己信得过的人,因为他要找熟人和信得过的人,新民企是找能人,只要能就行,它可以用猎头公司,甚至可以请国外的人。对经理人的态度转变方面,创维是个绝好的例子。由于黄宏生奉行强势的“老板文化”,对经理人非常小气,这不仅导致了2000年创维销售总经理陆强华带领100多名销售口的片区经理及骨干员工集体出走,而且在黄宏生因“香港涉税案”被起诉之后,后来黄宏生狠心“革了自己的命”,大胆放权给临危受命的新任创维中国区总裁的张学斌,使创维从“老板文化”走向职业经理人团队管理模式。

 

  “世界500强企业当中,98%以上都是职业经理人所率领的。”唐骏说,“这是一个大趋势,我们必须顺应社会潮流的趋势。”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成长壮大,职业经理人可供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外企的职业经理人被请进中国的民企,充当国际化征途的旗手。前行者有李汉生、吴士宏,后来者有唐俊、何经华、符标榜等。

 

  国际职业经理人只是企业转变的一把钥匙,企业要国际化,势必要有国际化眼光,传统的家族模式只能让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而善用国际化人才才能让企业充满活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2841.html

更多阅读

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产业链升级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这既给中国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也告诉企业未来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到来。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

内外贸融合 转型升级 文化融合是中国企业成功转型的基础

    在世界经济放缓的宏观环境下,经过高速发展的许多中国企业面临转型的课题,但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由于对转型准备不足,导致大幅度的绩效下滑。转型的确是中国企业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如何成功的实现企业转型软着陆,是中国每一个企业家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中国企业的新国际竞争力

     同时,应该关注利益相关方,了解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并准确地回应,这是中国企业从简单的慈善捐助,转化成为战略性社会投资的必由之路。  中国企业的新国际竞争力  善的商业模式,其关键词就在于“模式”两个字,为什么不叫善的商业

声明:《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国际人才是中国企业发展的趋势》为网友策马走天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