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扬- 来源:《东方企业家》 日期:2008-06-16
在东方卫视和第一财经播出的《波士堂》和《上班这点事》为什么会成功?
作为第二代民营电视制作人,杨晖言谈举止间透露着一股自信。伴随着《波士堂》、《上班这点事》两档节目的热播,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的身影渐渐浮出水面,而总裁杨晖也成为圈内的明星级人物。
从在湖南卫视创办中国最早的精英谈话节目《新青年》,到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以精英群体为观众群,不断推出相关产品,杨晖始终比别人快半拍。
TV2.0的倡导者
杨晖最早提出TV2.0的概念。
看唯众的节目,能感受到他们正在努力尝试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比如《波士堂》的一个环节,是老板介绍自己的工作和家里的环境。用老板自己的同期声,《波士堂》故意模拟出一个观众和老板面对面的感觉。
另一个例子是《上班这点事》,在节目中除了3个谈话者角色的设计,还设置了一个上班族的代表,坐在谈话者的对面,时不时地加入讨论。杨晖解释自己是在模拟一个个体对个体传播的情境,观众看节目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和这个人相比。节目没有设置一群的观众,因为一群观众不能全部发言。
在杨晖看来,传统电视媒体要借鉴新媒体的思维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加强原创性。所以在《波士堂》火了半年后,别的电视台开始争相推出类似节目的时候,唯众又推出了《上班这点事》;而现在大家津津乐道地讨论这个节目的成功时,一档新的节目《谁来一起午餐》又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是一个PK脱口秀栏目,重点展现的并不是与知名企业家共进午餐的过程,而是选手们为了争取这个机会而进行竞争的过程。一段时间以前,杨晖就通过自己的博客向社会各界征集建议,包括节目的LOGO及创意等,充分体现了2.0精神。
专注精英层
纵观杨晖所创的栏目,从第一档精英谈话节目《新青年》,到《岳麓书院千年论坛》,再到今天唯众的几档节目,虽然节目形式不断发生变化,但是观众的类型却始终没有变,一直都是社会的白领和中间阶层,杨晖是以一种窄众的思想来做大众化的节目,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来生产和传播产品。以《谁来一起午餐》为例,其参与者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会遇到一些瓶颈,积累一些问题,而这个时候,最需要有成功人士的点拨;对于企业家来说,他们同样也有表达的欲望,他们也特别关心自己的接班人问题,希望自己的企业家精神能得到传承。融合了这两点需求,节目则应运而生。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断推出新的电视节目只是杨晖考虑的众多事情之一,她还要把2.0的概念贯穿到整个品牌和经营活动中,更要网罗人才。
现在的唯众传播,除了制造节目以外,开始注重横向拓展,开发衍生产品。比如正在酝酿的实验话剧。《上班这点事》在屏幕上大受欢迎后,唯众计划以上班族故事为背景,推出系列话剧。而这种话剧也会借鉴太阳马戏团的模式,在中途暂停,让观众自己上台来表演,演自己的故事。除了话剧以外,还会推出系列情景剧。唯众已经开始着力于打造节目以外的衍生品,在广告之外,又多了其他的赢利模式。
有人说杨晖是个女强人,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能获得成功。做唯众传播,自然是她想要自己创立一番事业的结果。当然,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就意味着要接受更多的挑战,没有退路。如果在电视台里工作,一档节目收视率不行被撤,还可以做另一个。而一旦走出来,惟有以节目本身为生存的根本。
“我们是属于中国民营媒体第二拨创业者。我始终觉得,思路决定出路。你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你能走多远。我既没指望一招鲜吃遍天,也没想混日子做几个不咸不淡的节目。在这个行业里要有足够的坚持和专注。我们采访那么多企业家,他们都是因为单纯和专注,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把这件事做好,成就了他,成就了企业。对我们来讲也是一样。可能有很多东西是不可控的,那你就把可控的先控制好了。将来等不可控的成为可能时,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