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
“公司必须增长,但是以错误的方法寻求增长比不增长更糟糕。”哈佛商学院创新管理大师克里斯滕森的这句提醒,放在中国更加让人胆战心惊。
什么是正确的高增长?谁是真正代表未来的新兴力量?
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一年一度的“未来之星——最具成长性的新兴企业”所要着重回答的,这21星企业,也是21个中国“本土杀手”,也叫“鲨鱼苗”。过去几年,我们通过不断深入调查、扩大视野及完善标准,以发现那些商业先锋的真经验、真问题。过去7年选出的的147位“未来之星”中,有一些经历了“错误的增长”,更多的找到了“正确的增长”模式,它们已经或正在改变中国商业的未来。而今年21家“未来之星”诸多数据的背后,不仅是一群庞大的“简朴、勤奋、聪明能干的可怕创业者”,他们还在吸纳不断完善的外部要素:创业板、资本、互联网、供应链等,以及更强的本土雄心。
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节点上,我们发现:如果说以前创业只是少部分中国人的冒险,现在已经演变为数亿人的创业梦,在30年前,它被视为“投机倒把”,20年前被称为“下海”,10年前则变为“进军世界500强”。面对下一个10年,我们该有一个什么样的重新想象!
发现1:本土雄心
本土也能孕育出世界级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重新思考本土的价值。
几年前,为了寻找增长机会,很多企业家选择了“走出去”的模式,很多企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在它们身后,一个有着“10亿消费者”的本土市场正在悄然崛起。仅仅在两三年前,经济学家们还在担忧国内消费如何能在GDP中吃入更大的比重,现在,一些专注在本土市场却获得极大成功的公司出现了,比如分众、百度、携程、盛大网络、腾讯等。以分众为例,它聚焦于中国本土市场,市值却超越了户外广告的两大世界巨头:美国清晰频道通信公司和法国德高。
发现2:非TMT产业看涨
“中国步入消费时代”。《经济学家》在一篇文章的标题中如此强调。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摩托车和冰箱市场,下一个最大的市场会在哪?调查结果显示:金融/保险、能源、软件/芯片等高科技产品,成为中国市场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能源、传媒/出版、生物制药、软件/芯片,成为中国市场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
发现3:战略前瞻力:创业者最想培育的能力
地震是否还会发生?股市明天涨还是跌?人民币是否还会升值?政府政策有何变动?明天是否有员工辞职?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对未来的种种不确定让人惶恐。正因为如此,战略、前瞻性、远见等基于未知状况的超前判断成为新兴企业的最大考验。
发现4:系统管理能力:创业型企业急需
激烈的同行竞争、政府的行业管制、宏观经济的波动、优秀人才的缺乏、团队执行力的不足等等内忧外患之下,同时运营体系和企业文化的弱势导致自己竞争实力的降低,要想以最强的姿态抢占或者巩固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内功修炼需要提升,找到优秀的人才来加强基础的经营组织及内部程序建设。
发现5:品牌:上市之所欲也
IPO向来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调查结果显示,若是企业达到上市条件,100%的企业会选择上市,而最大的好处是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
发现6:创业板悬念
但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新兴企业对于创业板的推出并不乐观,计划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只有25.00%,而且众多企业(61.54%)表示要看一段时间之后才考虑买入创业板公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