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本土化 跨国公司与中国保险业同行



【“与中国共成长”系列报道之十一(保险行业)】

 

30年的改革开放在带给我国经济社会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007年,我国保险公司达到110家,总资产2.9万亿元,实现保费收入7000多亿元。惊人数据的背后离不开跨国公司的参与和努力

    

□实习记者孙婷婷/文

  

  从1980年正式恢复保险业开始,在近30年的时间里,保险业从只有一家公司、几亿元保费起步发展到拥有7000亿元的保费收入,100多家各种类型的公司和近3万亿元资产,市场规模增长了1500多倍。毋庸置疑,如今的中国已成长为新兴的保险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总量年均增长9.7%。2006年时就达到1978年的57.5倍。人民群众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开始更多地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直接促成了全民参与的保险需求。

  中国保险业的开放在缓慢进行。最初刚开放时,外资保险机构只允许在特定区域设立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业务,而保险业务也仅限于个人业务,集体业务并未开放。正在发展中的中国保险业其监管规则也在不断变化之中,这让外资保险公司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发展。中国保险业的缓慢开放也在为其本土的保险公司争取时间,以适应来自国际市场的冲击。

  一个可以比较的例子是,中国和印度几年前几乎在同一时间开放了保险业。现在中国保险业中外资公司只占不到4%,在印度这一比例却达到30%。目前,中国的外资保险企业无论是业务领域还是区域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据了解,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年均增长18.2%,2007年全国保费收入是2002年的2.3倍,超过1980年到1999年20年全国保费收入的总和。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9万亿元,是2002年的4.5倍。2007年全行业盈利672.7亿元,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平均每年上升1位。

  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金融保险业的发展,2006年,国务院2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保监会与农业部、公安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20多个部委建立了工作联系机制,支持保险业发展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保监会先后加入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和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并当选为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执行委员会委员。成功举办了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第13届年会、全球商业养老金论坛和小额保险发展论坛,我国的保险业正在逐步成为在国际保险监管合作中具有影响力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保险市场吸引了全球保险业巨头的目光。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国保险业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保险业的每一次进步,都与之息息相关。

  隶属于美国国际集团的友邦保险是首家从中国人民银行获得牌照在华经营寿险及非寿险业务的外资保险机构。1992年,美国国际集团在上海设立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2001年,美国国际集团获得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在北京及江苏筹建全资寿险分公司,在广东省东莞市和江门市分别筹建寿险支公司。2002年,友邦保险在北京和江苏的分公司以及在东莞和江门的支公司相继正式开业。2004年,友邦保险已在北京、广东、江苏、深圳等省市广泛开展业务。

  法国最大的保险公司安盛自2000年进入中国以来,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并将与一家中方合作伙伴成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安盛已经在中国获得开展保险业务的三张许可证,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设有办事处。安盛集团首席执行官亨利·德·卡斯特说,“对保险业来说,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安盛有信心在这里取得成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德国安联保险、意大利忠利保险、英国英杰华保险、加拿大宏利保险等众多知名公司纷纷在华开展业务。截至2007年年底,15个国家和地区的43家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了115个营业性机构。

  与此同时,我国本土的保险公司发展势头也相当迅猛。以中国人寿为例,其净资产收益率从2004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6.5%,基本达到世界领先的保险集团水平(净资产收益率10%—20%)。目前,中资保险公司在海外共设立了41家保险营业机构和9个代表处,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保国际、民安控股等6家保险公司已成功实现境内外上市。

  在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当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据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保费收入仅占全球保险收入的1.90%,保险深度仅为2.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52%)和工业化国家水平(9.18%);保险密度仅为53.5美元,同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54.8美元)和工业化国家水平(3362.2美元)。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业参与减灾防损和发挥经济补偿的能力还有明显差距。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大面积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尽管保险公司进行了主动赔付和通融赔付,赔付数额达到37亿元,但占受灾地区全部损失的比例仍然较低。与此同时,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综合经营的趋势下,一些不确定的新风险在境内外和行业内外以新的形式传递,这对目前保险监管的技术和手段提出了全新挑战,行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还有待增强。

  在2008年这个充满变数的年份里,“奥运会”、“从紧”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央企整合、资本市场变化、房市价格波动等活跃因素都为中国保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审时度势、稳健前行,需要跨国公司和本土公司的携手合作。

  前期报道回顾之十:办公自动化的三十年嬗变

 

 

美国国际集团

  美国国际集团(AIG)是世界保险和金融服务的领导者,业务遍及全球130多个国家及地区,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国际性保险服务机构。美国国际集团成员公司通过保险业内最为庞大的全球化财产保险及人寿保险服务网路,竭诚为各商业、机构和个人客户提供服务。美国国际集团在全球各地的退休金管理服务、金融服务及资产管理业务也位居世界前列。美国国际集团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以及巴黎、瑞士、东京的股票市场均有上市。

  美国国际集团与中国渊源深厚。早在1919年,美国国际集团的创始人史带就在上海创立了集团的前身公司美亚保险公司,使美国国际集团成为极少数起源于中国的美国公司之一。1921年,史带创立了友邦人寿保险公司,这是第一家向中国人民提供寿险产品及服务的外国企业。1980年,美国国际集团在北京设立代表处,这是外国金融机构在华开设的首家代表处。

  友邦保险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始于1992年,是当年第一家获许在中国经营保险业务的外资保险公司,并于同年在上海设立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目前,友邦保险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范围已经扩展到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深圳市。作为第一家将寿险营销员制度引进国内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一直致力于建立一支专业的保险营销员队伍,并通过多元化销售渠道,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产品和服务,“财务稳健、信守一生”是友邦保险对中国市场不变的承诺。

 

英杰华

  英杰华保险成立于1696年,总部设在伦敦。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英杰华已经成为英国最大的跨国保险集团。英杰华集团是欧洲提供寿险和养老险产品的领先者之一,其主要业务包括长期储蓄、基金管理和其他普通保险。

  英杰华于1861年首次涉足国际市场,成功地在全球建立了庞大的业务网络。今天,作为全世界最具国际性的公司之一,英杰华的5.9万名员工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为2500多万客户提供服务。

  英杰华和中国的联系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早很多。事实上,早在19世纪,合并前的商联保险(CommercialUnion)和保众保险(GeneralAccident)便开始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100多年以后,英杰华又一次来到中国,于1994年在北京开办了第一家代表处。

  此外,英杰华集团还与中国最大的进出口公司之一———中粮集团强强联手合资组建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高效的多元化营销体系,适合不同客户需求的优质保险产品及强大的服务支援系统,立足中国市场,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寿险服务和全面的财务保障。

|!---page split---|

安联

  总部设于德国慕尼黑的安联保险集团是欧洲最大的保险集团,同时也是世界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安联于1890年始创于德国柏林。1922年安联寿险公司成立,进一步巩固了它的领先地位。

  安联在中国的历史要追溯到1910年,当时安联在中国的主要港口城市如上海开办保险业务。自80年代初以来,安联先后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签订了再保险和技术传输合作协议,成为首家与中国保险公司合作的国际保险公司。

  1994年,安联先后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设立了代表处(后者已于安联广州分公司开业后关闭)。迄今为止,安联已在华(爱华网)设立多家营业机构,业务范围涵盖几乎所有核心业务。2006年安联集团在华总保费收入达到1.35亿欧元,较上年增幅超过250%。

  2007年4月,由中德安联人寿和上海财经大学合作的安联银保学院在上海启动,双方将共同培训学员,这是国内首次由大学与保险公司合作,旨在培养银行保险业专业的管理人才和销售人员,培训素材来自于安联集团30多年积累的经验。

 

安盛

  法国安盛集团是全球最大保险集团,亦是全球第三大国际资产管理集团。安盛集团首家公司于1816年在法国成立,通过多项收购及合并活动,安盛已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保险集团,业务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逾50个国家及地区,全球职员及保险代理人约11万名。安盛的主要业务为保险及资产管理。

  安盛集团分别在巴黎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集团的数家公司也在其经营地上市,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纽约、法兰克福、伦敦、布鲁塞尔及都柏林。

  为中国的未来作出贡献,是安盛集团发展中国保险市场的意愿。自1989年始,集团已积极在中国展开活动,多年来,安盛与集团子公司国卫保险携手开拓国内金融保险事务,与国内同业建立了深厚关系,亦直接开展了多项建设中国保险市场的实质工作。1997年,安盛集团获中国政府批准在上海筹建中外合资寿险公司,有关开业准备工作现正积极进行。

  现在,集团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及大连设有代表处,致力为当地保险市场的发展作长远贡献。

 跨国公司本土化 跨国公司与中国保险业同行

 

宏利

  宏利人寿保险(国际)有限公司是宏利金融集团属下的成员公司。成立于1887年的宏利金融是加拿大主要的财经服务企业,业务遍布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其透过旗下庞大的雇员、保险代理及销售伙伴网络,在加拿大、亚洲及美国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财务保障及理财服务,被国际著名信贷评级机构“标准普尔”授予“AAA”评级。

  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由加拿大宏利金融旗下的宏利人寿保险(国际)有限公司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核心成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中宏保险成立于1996年11月26日,目前拥有8000名员工和营销员,为近40万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保险服务,并在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山东和福建近30个城市稳步发展,并不断迈向全国。

  中宏秉持专业精神,致力于为国内消费者提供卓越服务,并且以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推进产品创新。此外,中宏保险成为北京2008寿险合作伙伴,作为境内惟一的寿险公司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提供相关服务。中宏将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和文化,展开一系列奥运文化活动,使更多的市民直接参与到这项体育盛事中来。

 

忠利

  忠利保险公司于1831年12月在特里埃斯特成立,迄今已有170多年的保险经营经验。进入90年代后,亚洲经济迅速崛起,忠利集团开始进入亚洲,并相继在香港、日本、菲律宾、泰国、印度成立了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正是其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忠利保险早在1910年就已进入中国。当时,它在上海成立了一家专门从事承保火险和水险的代理机构。1924年,忠利保险将承保业务逐渐扩展到上海以外的地区,在北京、天津、广东和河北成立了分公司。

  1996年,随着中国逐渐向国际投资者开放,忠利保险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以收集当地市场信息并着手与中国政府部门的广泛合作,同时开始为一旦获得营业执照后成立合资公司而寻找当地合资伙伴。1997年,忠利保险在上海成立了第二家代表处。这两家代表处的成立是忠利保险为在中国承保风险业务,直接参与中国保险市场而迈出的第一步。

  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建筑、安装工程承保公司之一,忠利保险有限公司已为中国的许多大型工程项目提供了主要再保险人的服务。忠利保险有限公司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航天和航空承保公司之一。近10年来为中国长城工业公司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提供了系列再保险服务。

  (本版除署名文章外其余资料由各公司提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2361.html

更多阅读

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弊端 跨国企业本土化难在哪里

     从肯德基最早的老北京鸡肉卷与烧饼米饭,到今年6月麦当劳推出的麦趣饭与麦饭卷,“洋快餐”开始大张旗鼓地把中国传统美食搬上餐桌;日前全球饮料企业帝亚吉欧以2.33亿英镑成为白酒企业水井坊的控股股东;再来看一组数据,联合国贸

沃尔玛中国本土化战略 宝马中国深度本土化

    2012年被宝马集团视为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关键一年。在本届北京国际车展上,宝马集团不仅带来了全球首次亮相的全新一代BMW 3系长轴距和中国首发的全新一代BMW 3系,还通过全球首发的插电式混合动力BMW i8 Spyder概念车,以及纯电动

跨国公司本土化意义 跨国企业中国本土化的品牌越级之道

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品牌采取了不断走高的策略,大大“背离”其在国外的品牌定位,在获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积累了无比宝贵的品牌资产。究其原因,固然与国人普遍存在的崇洋媚外心理有一定关系,但我们更要看到,跨国企业在中国

全球化与本土化 为打造中国本土品牌全球化的梦想而努力

有一个故事,在九十年代初,据说有一家外企收购了国内的一家企业,企业提出要确保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外资认为可以只又提出了一个条件,在收购企业时能不能连产品商标一起收购,企业主管负责人说,只要能解决职工问题,商标就直接赠送了。另外,也

中国企业本土化 量力而行的中国本土化企业战略

对于,中国的本土企业来说,什么样的企业营销战略是合适的?什么样的营销手段能低成本投入产生最大的品牌效益?什么样的品牌路线是最有生命力的?以上种种课题就像是企业的“潘多拉盒子”,解决好了,品牌强势崛起、鹤立鸡群;解决不好就会折戟沙

声明:《跨国公司本土化 跨国公司与中国保险业同行》为网友倾城孤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