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记得大家在看电视片《大国崛起》的时候的激动。现在很多人对于中国崛起的怀疑在减少,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这种崛起还主要是经济上的,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还没有被公认为环境宜居、清洁安全的地方,有的运动员甚至以北京的环境问题来质疑这是否会影响到他们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中国的环保问题无论在环保产业化、参与全球环保行动、国家关系领域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问题。7月5-6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地球论坛”也再一次聚焦中国的环境问题。我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人的环境意识特点》的演讲。
即使有今年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和最近的洪水暴雨灾害,即使我们也多少知道青藏高原的冰川加速融化,即使我们知道长江三角洲的盐蚀加重和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沿海城市的威胁加剧,即使中国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一般关注有明显的提升(零点的社会关注点研究显示,环境保护问题这几年稳定地居于公众关注焦点的第四位),但是连续两届的“零点环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公众的环境保护议题集中在生活污染与食品质量上,而对于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显著不足,甚至大多数人依然认为这是外国人的问题或者是一个相对遥远的问题。
尽管中国公众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有所提升,但是有三种环境选择意识值得我们深思:一是在确保眼前工作机会并因此工作机会而导致环境严重污染,与增加工作寻找成本而减低污染方面,公众普遍还是选择前者;二是环境保护主要是政府责任还是我们个人也可以作出较大的贡献方面,公众普遍选择前者;三是在保持原有生活方式而付出较大的环境成本与改变原来生活方式而付出较大的生活成本时,公众普遍选择前者。尽管环保信息、环保组织、与专业环保人士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个人对于环保运动的支持、对于环保组织的肯定、学习更多的环保知识、作出更多的个人投入方面的进展则非常有限。我们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为环境忧虑,但是不得要领、甚少行动的社会集体。
我们理解在全球气候变化这样的话题上,中国政府在国内的节能减排上做出积极的努力,这种努力对于建设可持续的中国经济非常重要,同时我们也理解在国际义务上中国不能轻易接受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试图施加给我们的责任,因为中国不能在付出环境代价的同时付出更多的财务代价。其实这一种对外消极(联邦层面)内部积极(州政府层面)的态度也是美国今天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之策的一个典型写照。但是,我们也的确到了一个时候,不只是政府而需要在民间与商业界对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广泛的动员,而且不是行政式的动员。
《由绿转金》一书的作者提出环保正在与人权、健康、自由一样变成一种普世价值,变成一种广泛渗透在所有产业与社会事业领域的关键要素,变成一种更加具有产出能力的新兴产业。正在形成大国国民意识的中国人必须认识到,今年的大国公民与以往的大国公民一个最大的不同正在于环境意识与环保的生活工作方式,因为这是一个有环保则有高价值而失环保就有高风险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