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白电业随着原材料等制造成本的增加一路喊长,事实上,一年多以来,仅07年空调的涨幅在15%以上,冰箱也超过期10%;而期望随着梅雨季节过后,迎来一年中销售“黄金档期”白电,却为何在七月份初,扮演“降价救市”角色,似乎有些格格不入,本是收获的季节,却放着眼前的钱不赚,又作何解释?
分析成本,找不到降价的理由!2008年以来,仅中制造业成本分析,主要原料——钢材,价格基本与一年前相比,涨了近一倍、铜等原材料也大幅上涨,原材料以外的生产(电力、媒炭上涨)、劳资(员工工资上涨)、物流(油价导致运输成本上涨)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在涨价,加之上半年雪灾、地震自然灾害对国内GDP的整体影响,制造业承受的巨大的压力,若要维持相对合理的盈利水平,成品价格上涨10%合情合理,几乎找不到降价的理由!
“梅雨、库存、经济低迷”疑是三大杀手
翻阅大量的报道以及和厂家人员的交流,笔者归纳了能够支撑“降价”风潮三个理由:第一,中国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华南、长江流域城市,每年都是制冷类家电爆发性销售的区域,然而今年的6月份,上述区域梅雨季相对较长,大部分地区,全月雨水天气累计达22天之多,与去年同期销售相比,市场明显低迷。这是造成降价风潮的原因之一;其二则是进入七月份以后,前期为准备旺季,渠道内大量的备货库存,让渠道商和零售商有点坐不住了,便有人主张用“降价”来充当救命稻草;第三个原因则主要是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国内消费力下降所致,6月份五星电器的一份调查报显示:约17%的被访者表示自己下调过购买家电的预算,其中6%的被访者调整的比例接近原预算的40%,“买空调先买房间的,客厅里用的少,就先不买!”——这是对空调采购计划调整最多的方案。
逼不得己,“降价”会打组合拳
面对这一窘境,若要让消费者爽快的掏腰包,似乎“降价”成了唯一的选择!若非降不可,那么,所谓的“降价”在策略上,必呈二大特征:一是执行“弹性”价格政策,主要是分区域(不同区域不同策略)、看天气(根据天气合理安排促销周期、促销力度)、盯库存(视不同时期库存压力大小,决定促销力度大小);执行的价格政策没有统一的规范性,弹性空间较大,很多操作方式灵活的二、三经销商、渠道批发商、个体专营店会采取此方法;而另一大特征就是“隐蔽”让利,正如奥克斯销售总经理郑宏伟对电子报记者(爱华网)所说:“一旦发动价格战,厂商不会采取直接降价的形式,各厂商普遍会把在旺季用于安装和物流的费用投放在终端促销上,加大返现和赠送礼品。”五星、苏宁、国美等价格管理规范的全国性连锁企业,一般会采取此方法,联合厂家,加大买赠等形式,变相让利给消费者。
虽受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降价”也许会让消费者兴奋起来,但从零售终端反馈来看,并非所有厂家都下达了明确的“降价”通知,旺季“降价”,是无奈之举也是“战术”行为,气温条件己具备销售爆发的条件了,厂家的心情期待中更是在挣扎!此时更显耐力和实力,顶不住的,那就得乘早降价了!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Msn:[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