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违规其实是一个很广义的说法,能够够得上在国家高考中违规的行为,恐怕就是作弊。由于现行法律尚没有明确的罪名与高考作弊行为相对应,高考作弊也只能算是违规。
据教育部初步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期间共查获违规人数2645人,占考生总人数的万分之二点六,其违规率首次降低到万分之三以下,为近10年来最低。这也就是说,在过去10年里,每万名参加全国高考的考生里至少会出现三例违规行为,比照全国考生总数计算,这不是小数。事实上,能被媒体曝光的多为恶性事件,而每年高考期间出现的小打小闹作弊,都是被忽略不计的。可见,从某种角度说,高考违规已经成为每年高考期间的常态。
明知是违规或违法行为,却还是有人前赴后继,这一定是有超值利益在起着诱惑作用。具体到屡禁不止的高考违规行为,我觉得,至少有三大诱因使作弊者欲罢不能。
第一,高考决定命运。
早有体会,高考如同一场生死战,考得上和考不上,考得好和考不好,都将决定着考生今后一生的命运,而更够迈进高校大门或者能够成为名牌高校的一员,就是人生最重要的第一级台阶。既然如此,以神圣或世俗的心态参加高考的考生,都不过是要争取一个给自己命运带来转机的得数。为了得到好得数,难免会不择手段。
第二,社会诚信缺失。
既是作弊,当然是很不光彩的事。有人定论,这种行为直接侵害了其他考生的公平竞争权,其危害性与商业领域的不公平竞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问题是,这种不光彩的行为在某些人看来并不下作,甚至还是一种本事和能力的体现,不然不会有N多的家长、老师以及个别学校一起参与作弊,以致屡屡出现集体舞弊事件。
第三,窃者可以成功。
作弊如偷,若偷窃者的成功率极低,不如不偷。相比每年都有雇枪手、搞遥控、及里应外合者得逞的例子,才引得作弊自有后来人。这也如同一场马拉松比赛,既然有才赛选手中途坐上汽车代步没被发现,就有另外的的选手心里不平,索性也想别的办法节省体力,哪怕是以自行车代步也中。
综上所述,并非要说明我们的高考制度有多么不尽人意,也不是要褒贬我们的监考制度有多少漏洞,谁都知道,即使是有万分之三的高考考生违规,那也是绝对意义上的少数,更多的考生还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应对不得不应对的考试内容。但是,我们必须从高考舞弊或违规的种种诱因反思体制和监管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要强化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的重塑;另一方面要建立对高考强有力的监控机制,加大对舞弊者和渎职者的惩罚力度。除此之外,从长远角度考虑,加强教育立法,加快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摸索和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人才遴选制度。
学校本是一片洁净的土壤,谁践踏了这片净土,谁就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千万不要弄脏了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