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管理:成败帝王的神秘领袖法则》连载5



王朝管理天条:真正关注了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风云诀》透露了什么?

最近,一部根据影视剧改编的动画片《风云诀》开始在京城高调上演。由《风云雄霸天下》这部著名影视剧以及由此改编的各类影视作品很多,其中讲述了一个古老、原始、人们又津津乐道的话题——武林争霸!重复着一个人人熟知的主题——武林中顶尖高手力图通过超级武力征服天下而称霸,以自身的强力控制天下。可是,往往最后他们的下场会很惨:不是身首异处,就是死无葬身之地!

回过头来,我们在看看现实世界,看看这些成败的帝王与领袖,我们可以问问:为什么有的成功的建立王朝并能将王朝持续,有的饮恨沙场、有的半途而废?其实,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想法就知道,他们的关注点其实不同。用笔者的话说,你关注了什么就得到什么!

实际上,成功的王朝建立者和统治者都无一例外的将关注持续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时时刻刻的惊醒自己是不是一直关注这个目标。这就是古代王朝斗争中的管理哲学,没有做好的领袖就是忘记了管理的目的,甚至自己就缺乏这种管理思维(如秦始皇、洪秀全)。

 

罗马帝国的衰亡说明了什么?

是不是所有相对比较成功的帝王都关注持续?实际不然,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并不是所有帝王都将持续看成管理的目标,比如欧洲的诸多王朝,他们的帝王究竟关心什么?诸多国王更多关注的是财富和荣誉。其中最典型的是罗马帝国的诸位统治者和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特别是腓力二世时代。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在世界历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政治文明和艺术文明的程度对于后来的欧洲有着独一无二的影响,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其文明并没有被完整的继承或延续下来,反而进入了长期的中世纪黑暗中,即使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诸国也未能从罗马文明中获取完整的文化遗产。当然,这其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因不能不是罗马帝国统治者的管理取向。

尽管罗马共和国的高层管理精英内部是当时所谓民主的代表,但是在意大利的政治理论家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看来,统治寡头强烈进取,并且渴望军事荣耀;罗马精英喜欢广泛占有,因此爱好帝国征服!

罗马起初只是一个小城邦国家,且资源贫乏、多山而没有港口,建国早期应对连接不断的外部侵略和威胁而对军事行动的依赖形成了一种尚武风尚。用一位美国学者的话,罗马人将实施暴力的能力提升到了美德的地步,甚至成为一种将暴力本身就看成善的品质。按照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的说法,罗马人彻底地好战。这一性格不仅存在于普通民众身上,而且更多的体现在最高管理层的行为和价值观中。他在《战争论》中写道: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激励战斗者的各种激情中,没有什么像对荣耀和声誉的渴望那么有力和持久。德语将这种激情同两个有贬义的词语——‘贪求荣誉’和‘追逐荣耀’——联系起来,从而使之受到不义的玷污。这些高尚抱负的过分泛滥肯定了对人类施加最令人厌憎的暴行。然而,它们的来源使它们有资格跻身于人性的最高境界。在战争中,它们起到激活慵惰之众的根本作用。其他激情——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复仇欲望和每种形式的热情可能更为普遍,也更受尊重,但不能取代对声誉和荣耀的渴求。的确,它们可以使大众奋起,并且激励其行动,然而它们不可能赋予指挥官卓越超群的抱负,就像他要出人头地就必须有的那样。它们不可能像抱负的那样,使得指挥官对于作战的每个方面都有一种个人的、几乎属于他自己独有的利益兴趣,从而最好的利用各种机会,奋力耕耘,精心播种,以期获得大丰收。主要是所有各级指挥官的这种奋斗精神、创造力、活力和争强好胜热情,使得军队焕发勃勃生机并赢得胜利。”

在很多学者看来,正是这种征服荣誉和战争荣耀的激发,罗马人的好战及残酷始终贯穿在共和国和帝国的历史中,其中不少被后世认为具有高贵品质和文化修养的统治者小西庇阿在镇压西班牙一个城镇造反者时,为了杀一儆百,他竟无情的下令砍掉了400个年轻人的手臂,伟大的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就是一次罗马军队的血洗行动中被士兵无辜残杀的。回来后,小西庇阿本人则获得了国家统治阶层的最高奖励——隆重的凯旋仪式。

一位历史学家深有所思的说:

“难以揣测罗马人的残忍有何深意。在许多方面,它们的行为类似于不少原始的古代民族,不过,据了解,极少有其他如此高文明程度的民族会在战争中表现出如此的残暴。罗马帝国的很多行为很多情况下是非常理性的产物,但表现出很深的非理性以及阴暗的特点。罗马战争方式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就在于它的经常性——罗马军团几乎每年都会到境外打仗。以至于人们都认为,罗马的特征是使用暴力来达到自己的所有目的!”

这种不断的战争和征服确实为罗马人带来的荣耀,同时也带来了实惠——大批的臣服地区。不过,他同时也遭到了残酷的报应,不仅体现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同一年)迦太基25岁的领袖汉尼拔继位后对于罗马全国领土的践踏,而且终极体现为公元5世纪北方野蛮人的残酷洗劫:

    当罗马帝国陷入一片内外交困的混乱时,东方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开进了意大利。统率这支大军的是哥特人中最有名的勇士阿拉里克。公元408年,阿拉里克的大军向罗马越来越逼进。他们占领了罗马的港口,断绝了罗马的粮食来源。罗马统治者惊恐万状。元老院决定派军使到阿拉里克那里求和。

“求和吗?可以,条件是交出城内全部金银财宝”。

“那么,您打算把什么留给罗马的市民?”

    “生命!”

    “不过,城里还有很多人,士兵们每天都在操练,他们将进行殊死的抵抗。”

    阿拉里克哈哈大笑:“那很好,草长得越密,割起来就越省力!”

    最后终于达成了协议:罗马人出黄金5000磅,白银3000磅,绸料4000块,皮革3000张,胡椒3000磅。罗马人为了凑足5000磅的黄金,甚至将金质的神像

都熔化了。哥特人收到这些贡品,才允许罗马人出城买粮食。

    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决定打进罗马城,他向士兵们宣布:攻进罗马,可以任意抢动3天。

    一个雷电交加的夏夜,穿着兽皮的哥特人吹着牛角号,冲进了罗马城,3天3夜的洗

劫,四面八方的大火,使巍峨的殿宇,壮丽的宫殿化为一片焦木。金质神像和黄金器皿装满

一车又一车,都被拉走了。留下的是血流成河!罗马城的人和罗马文明基本上被清洗干净了!

    公元476年,西罗马只有6岁的未代皇帝被废黜。就这样,这个曾称霸地中海,历时

12世纪的大帝国。终于在奴隶起义和外族的不断入侵下,覆没了。

到了16世纪,欧洲又出现了一个规模更大、历史则更短的庞大王朝——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其领袖就是腓力二世国王。有人说,这是一个真正的“日不落帝国”,帝国版图从欧洲到美洲、亚洲。其生存的方式就是军事扩张。他的孙子在1626年说:

“有那么多王国和领地同王室相连,因而不可能在某一个地区没有战争,以便要么保护我们已经取得的东西,要么将我们的敌人引向别处。”

这个腓力二世几乎打遍了整个当时的欧洲列强,进攻英国、入侵法国、与荷兰较量,其控制区域遍布世界的三分之一,横跨9个时区。当时的法国人担心:“西班牙人的野心在于,它们得到了那么多土地和海洋的主宰权,相信世界上没有任何部分是他们不能获得的”

用腓力二世本人的话说,他的这些业绩都是为了显示上帝的荣耀,因为“上帝是西班牙人!”实际上,贪婪的财欲才是他的内心世界,那源源不断的西班牙财宝船成为当时世界海洋上最为壮观的风景线!

当西班牙的敌人越来越多、自身的财富来源越来越少、内部耗费越来越大的时候,一位大臣小心翼翼的提出同时与英法为敌的巨大代价:

“陛下,如果的上帝真的将消除世界上所有弊端的责任赋予您的话,他本应该同时赐予您完成使命需要的更多金钱和力量!”

腓力二世不屑一顾的回答:“我知道你出于为我效劳的忠诚才这么说,但你也必须明白,像我这样一个充满责任感和道德感的人是不会就这样放弃的……!请你牢记:宗教的事业高于一切!”

当战局越来越不利于西班牙、腓力二世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的时候,议会成员(尽管不起实际作用,但可以作为决策咨询机构)则直截了当的提出了抗议:

“虽然对荷兰人、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战争是神圣和正义之举,但我们必须恳求陛下将其停止!”

腓力则对与这种所谓“人民代表”的大胆无礼非常愤怒,对身边的臣属大发雷霆:

“他们必须信任我,坚信我对这些王国的热爱,坚信我治理它们的长期经验,要知道我将始终做符合最佳利益的事情。告诉他们以后永远不要将这类建议和问题带到我这里!”

当然,到腓力二世闭眼去见上帝的那天,他也没有看到真正的征服,但是历经一个世纪积累的海外财富却在各种各样的战争中消耗了,西班牙既没有因掠夺海外财富而致富,也未能依靠这些财富保护好自己的领地,仅仅成了世界历史上有一个过眼烟云般的王朝(这般王朝在历史上很多,如荷兰王朝、奥斯曼帝国、匈奴王朝、元帝国等)!

 

中华王朝的帝王与欧洲王朝统治者的不同,还有中国的企业家们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欧洲文明会断续而中华文明持续一体化的管理原因之一吧!中华王朝的大多数优秀帝王都比较关注持续的问题,而欧洲诸多王朝更多关注的是财富的获得和控制区域的无限扩大。中国有句俗话,而基督教也很重视的一句格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您关注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仔细想来,中国的很多企业家之所以失败也在于此。据我所知,中国很多企业领导者喜欢读帝王传记,往往喜欢其中的帝王权术,着重于权谋的把玩,而忽视了优秀帝王对于王朝的治理智慧,尤其是他们的管理重心,也就是他们的关在焦点。坦率的讲,不少企业领导者也说关注持续,也说持续发展,甚至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一没有培养出队伍来,二是总把现金流搞得极度紧张,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显示自己得财技和智慧,才叫将资本运营到最有效率的地步,结果就是美国的安然等企业的消失,而中国的托普、德隆、科龙都是豪情万状的时候突然崩盘的。

实际上,即使在现代企业发展史中,研究者早已发现,长寿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相对保守的财务战略和更加长远的目光!

在此,我要问一句:管理为什么?您问过为什么而管理吗?中国的企业家也是如此,你不以持续为管理目标,当然你就得不到持续。如果是为了管理而管理,您能够得到什么呢?一句话,你关注什么才可能会有什么!当大量的企业领导者希冀通过资本运营获得企业规模的快速膨胀时,台塑当家人王永庆则不断强调:

“要抓住管理的‘本’!”

“本”是什么?就是影响企业持续的根本要素!如成本的控制和利润的持续来源。这就是为什么王永庆似乎总是盯在小事而自身特别节俭的原因。

 《王朝管理:成败帝王的神秘领袖法则》连载5

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儒家学说在很多的人心目中成了中华文明近代落后的罪魁祸首,无论是以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和李约瑟为代表的看法还是很多中国的学者似乎都认为儒学中的限制性思维是限制中国人创新的重要思想来源,当人们将这种思维与鲁迅先生的系列小说言论连接起来之后则更是似乎找到了鲜活的例证。这种思潮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的《河殇》将海洋文明与陆地文明对立起来之后则进一步断了中华文明还会进步的可能性:

中华文明似乎在基因上就有问题!

这几乎是对中华文明的死刑!实际上,这是一种情绪性的表现,也是没有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成长机制的体现,儒学只是一种理论,尽管是一种指导了历代帝王的理论,但是每位帝王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对于理论的取舍,而优秀帝王总是能够将理论活用而且深刻了解其精髓的人,而那些将王朝快速毁灭、不能成为长寿王朝帝王的人则恰恰是没有遵守规律的人,如秦始皇、隋炀帝以及明朝帝王对于儒学的曲解(尽管他们将儒学地位似乎推向极致)。

至于中华文明在中世纪之后的落后原因,我觉得不能归罪于儒学,她仅仅是一个理论,何况正是儒家学说为中华文明的持续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不要将儒家看成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反正是成也儒家、败也儒家,实际上是帝王管理思维、管理视野和管理能力的变化,未能意识到环境的变化、未能有效的控制自己的统治欲望,仍然坚持过去的持续观,其结果是必然可以看到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1540.html

更多阅读

《简论M·T·Keshe的科技新概念》一 m.t.keshe

《简论M·T·Keshe的科技新概念》(一)刘中凯 译·著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40475465一.等离子体弱化技术等离子体弱化技术(The Plasma DilutionTechnology),是在应用这些有关产生和

声明:《《王朝管理:成败帝王的神秘领袖法则》连载5》为网友香烟迷醉人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