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营销案例 迷雾奥运营销



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如火如荼进行中,营销机构、广告公司、企业老总谈论最多的是奥运营销。不久前收看一个财经类访谈节目,一位品牌专家就李宁错失奥运会赞助商一事发表评论称:这对李宁不是遗憾,而是好事!细想之下,也不无道理。若是李宁成功赞助奥运,将支付数亿元的费用,加上宣传推广费用(约3倍于赞助费用),搞不好会让李宁的现金流不畅,这是一场豪赌——虽然大家都知道李宁公司志向远大。目前看来,作为赞助商的阿迪达斯从奥运获得的影响力,在中国范围内还没有李宁的非奥运营销的效果好;加上奥运会开幕式,李宁公司创始人、灵魂人物李宁点燃圣火,这一意外的营销,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了李宁这个品牌的影响力。这些对于李宁,或许是最好的。

为什么要进行奥运营销

在搞清楚轰轰烈烈的奥运营销之前,我们必须弄明白一个根本性的命题:为什么要进行奥运营销?现在不少企业就是这么“幽默”,做了一件事,到头来也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不少企业家则表示,很多企业进行了奥运营销,我们也要进行。这样的营销活动,就充满了先天性的危险。奥运营销的好处大抵是:其一,与奥运联系上的品牌会获得消费者的好感,同时也是实力的象征,有效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二,借助消费者聚焦某项事物的时候,充分地传播品牌。

 奥运营销案例 迷雾奥运营销

是的,有不少品牌凭借奥运会成功崛起,最为典型的或许就是韩国三星,另外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或许还有长年与奥运会合作的可口可乐、阿迪达斯、麦当劳等等。它们的成功可是和持续的品牌传播与维护关系重大,奥运营销(奥运会合作伙伴)只是它们营销的“冰山一角”,遗憾的是,很多企业家只看到这“一角”,认为咱们也奥运营销一下,那不是也成了可口可乐、麦当劳?如果流星许愿是真实的故事,那么请这些企业家去等待流星划过吧。|!---page split---|

谨慎进行奥运营销

先让我们来分析第一点,与奥运联系的品牌是否会获得消费者的好感。目前已有几家调查机构研究证实,能与奥运会产生联想的品牌,68%的受访者认为会对此品牌产生好感。一时好感并不等同于销售力的提升。并且另外的一份调查数据让人惊讶,数字显示,目前奥运会赞助商品牌的误认率高达35%以上(部分调查甚至更高);2008年1月,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与胜三管理咨询公司推出“奥运表现指数”,表现最好的前五位本土公司,非奥运赞助商就占了两席——蒙牛和李宁公司。由此可见,借助奥运营销达到第一个目的,困难就已经不小,更别提借助于这个目的实现拉动销售的根本目的。

再来看第二点。奥运会期间的确会是难得的观众聚焦的一个时期,消费者对于奥运会赛事保持了非常高的关注度,在这一时期投放广告,容易收到成效。这只是理论,这只是很多媒介向客户推介广告资源时的说辞。事实上,这一结论是有待考证的,有三个方面的理由。其一, 众多品牌扎堆,分散了受众注意力;其二,观众只是关注赛事本身,不会给予广告多少的关注,遇到广告马上转台的比例非常高;第三,“马太效应”显现,实力雄厚企业占尽优势广告资源,中小企业大多拿到“边角料”资源,传播效益非常低。在北京奥运会火热进行中,有两个品牌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分别是“联想奥运金牌榜”和海尔的“一个世界一个家”篇广告,这和它们占据优势资源和猛烈的广告投放密切相关。不少大牌企业,虽然只是采用最简单的营销方式,在企业标识前加一个奥运LOGO,但是它们占据了黄金广告段,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中小企业,和他们拼财力,大可不必吧。另外,奥运期间媒介投放成本有30-50%不同程度的上涨,特别是央视,完全把这期间的广告段当成“黄金资源”,费用涨得厉害。|!---page split---|

初级奥运营销

初级奥运营销是指,比阻击奥运营销更初级的营销,“傍名牌”式的奥运营销。这种类型的企业,总是尽力把自己的品牌和奥运沾上点边,比如说,泉州某某运动品牌赞助了哪个“偏僻小国”的奥运代表团,或是请了关注度低的运动队代言,或是变相通过其它什么方式,和奥运擦了点关系。在奥运这个大背景下,所有与奥运-爱华网-相关的题材成本都上涨的厉害,包括“傍名牌”式奥运营销的成本,但是收益却非常低下。一是,这些代表团或运动队,基本上不受到什么关注;二是,这些企业也似乎只要这么个称号,其它的营销宣传工作,几乎是停滞了。一些品牌部负责人的发言,更是经典——企业只提供这些预算,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停留在这种思想上,缩小差距或追赶行业领导者,已经没什么机会,更别提超越二字。他们是做了,花了不小的代价,但是和没做效果一样。

其实这笔“傍名牌”式奥运营销费用,可以考虑这么运用——拍一支广告去投放,要求画面精致,短跑、跳高、球赛、游泳等运动场景,一边出现企业品牌,简单的方式就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及奥运联想。

这些运动品牌不妨学学这家啤酒企业的勇气。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世界领先的啤酒制造商之一的AB酿酒公司,花费约5000万美元拥有了“奥林匹克”字样和五环标识的使用权。盐湖城一家小小的酿酒商,却公然在货车印上了“Wasatch,2002年冬奥会非官方啤酒”,明确告诉消费者,我不是奥运赞助商。行为固然有几分天真,但是思维和勇气,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陈士信先生,品牌观察者。

对品牌经营战略、品牌定位、策划与竞争策略、传播有独到之见解,尤其关注体育用品行业,关注企业发展战略、策略,企业经营管理。不少作品见诸于《中国民航报》、《中国品牌与防伪》、《中国市场》、《理财》、《现代企业文化》、《经理学刊》等杂志(报刊)及MSN商业频道、腾讯财经、中国服装网、慧聪网、中国广告网、中金在线、凤凰网、爱华网等知名网站。

爱华网专栏作家。

电邮:[email protected]                                           

我的博客:http://yunjuzhuren.blog.163.co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1200.html

更多阅读

CNTV:视频资源是奥运营销核心

   以奥运这一注意力经济为“点”,以奥运竞赛过程为“线”,以新媒体乃至全媒体传播为“面”所构成的立体传播的巨大的“网”,成为企业向观众传播自身价值的重要平台。  从表面上看,似乎伦敦奥运的关注度远不如北京奥运,然而奥运会

奥运营销案例 奥运营销“弯道战”

     美国调查机构Toluna曾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对美国消费者进行了一项调查,这份调查显示,37%的受访者认为耐克是伦敦奥运会的赞助商,只有24%的人认为阿迪达斯是赞助商。不知出资1亿英镑赞助伦敦奥运会成为其最高TOP级合作伙伴的阿

奥运营销案例 新奥运营销的新旅途

    现今,社会化网络媒体以其注重创意性、参与性、整合性的深刻用户黏度在企业营销传播环境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也裹挟着企业来重新思考营销4.0时代的策略制定与战略选择。在网络视频、微博、微信、SNS网站逐渐占据了民众大部

奥运营销案例 奥运网络视频营销七度空间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PCEM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主任 刘东明伦敦奥运会距离北京7小时的时间差,9208.6千米的空间差,给新媒体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营销机会。很多人因为时差漏掉比赛,自己特别喜欢的赛事,还有大家讨论特别多的

杜蕾斯借势营销案例 后奥运营销成长型企业如何借势升级

系列专题:后奥运时代   奥运会已经谢幕,而后奥运营销才刚刚开始。    随着奥运圣火徐徐熄灭,“一场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在北京完美落幕。然而奥运会结束后,人们所理解的奥运精神和文化以及营销活动远没结束。    奥运营销

声明:《奥运营销案例 迷雾奥运营销》为网友都会过去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