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医改,面对外资制药企业的冲击,中国制药企业只有突破竞争困境突破思维定势,做新的营销尝才能在竞争上凸显优势,才能使企业长存和发展。目前医药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营销手段又雷同,企业发展面临着重要的转型期。而从市场创新、策略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方面入手确实能成为一套突破竞争困境的有效手段。
而商业模式的创新,战略的创新才是有最强生命力和最具竞争优势的创新,医药企业才能真正拥有一片自己的蓝海。本人从事医药经营有七年时间,对医药营销模式上有一些思考,整理如下。
2007年是药改新政年,国家医药管理部门的高层腐败﹑用药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和药价始终居高不下使政府及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已经开始追根溯源,从源头寻找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不起病”的现实难题。因此严格的医药监管将是以后中国医药业的长期基调。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着眼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年重点抓好四件事;同时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整顿药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此前,从2007年1月8日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对推进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抓紧研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一系列承诺;到2007年1月17日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用政策体系支持自主创新,对创新药物实行特殊审批制度、推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从发改委1月23日的21次降价所体现的分品种降价、让价格回归市场的思路;到国家药监局2月1日在全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分类监督、突出重点”的药品监管思路,并坚决试行不动摇“驻厂监督员制度”;以及即将于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版《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 药改新政会使仿制药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我国大部分医药企业制造和销售的是仿制药,过仿制药的成本太低,又能获得较高利润。周而复始,自然没有几个厂家愿意投入大量资金去开发原研药了。而新标签规定只有原研药才能获得新商品名,而仿制药不能获得商品名,那么仿制药必然陷入价格大战中。新标签规定:药品包装中,通用名的字体必须是商品名字体的两倍;通用名字体颜色应当使用白色或黑色,与相浅色或深色背景形成强烈的反差。以往药品包装的做法是将通用名的颜色拼命变浅,力图商品名视觉效果最大化,而且以前通用名的字体只有商品名的一半。由这条所带来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首先消费者知道了药品的通用名,然后再根据对药厂来最终购买产品。那么这条对仿制药的打击也是很大,药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越高,企业的产品越畅销,这其实也打压了小药厂的生存空间。
国家出重拳打击医药销售中的商业贿赂,会使医药销售渠道进一步规范。尤其在医院,进场费和医生回扣都已经是商业惯例,反商业贿赂法会让医生和医院领导有所顾忌。因此医院销售的主体将逐步从带金销售向真正的学术推广过渡。当然带金销售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因为存在反商业贿赂法存在执法力度和地方保护的问题。因此源于外资药厂的学术推广医药销售模式,将会是医院销售的主要模式。过去的行规是,医生的处方费是药品零售价的15%—30%,高的要到40%;那么在新的学术推广模式下,这部分带金必然会转化成学术推广和交流的费用。
由于药改新政使医院销售受阻,小型医药企业必然将无力独立运作医院终端,其产品也必然要借助大的医药流通商进入医院终端。因此专业医院销售流通商的地位将突出和稳固,必然也会形成专一的医院销售专业组织,今后能够运作医院终端的也会只有大中型医药企业和专业医药流通商。比如现今正在探索中的医院药房托管,则给众多医药商业和大中药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而大批的以医院销售为重心的个体医药经销商将受到巨大的挤压,因为他们的主要销售模式就是带金销售。
药改新政会使处方药市场进入难度加大,医药企业将进一步重视OTC市场。OTC将成为医药企业利润的核心来源,还有部分医药企业可能要进入保健食品和食品领域。由于城市市场终端监管力度加大,医药企业会一同争夺农村市场终端。城市边缘终端和农村药品终端将是药厂争夺的重点。 由于国家加强环保治理,医药企业环保治理投入加大,赢利能力降低。化学原料药产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随着国家对环保监管力度加大,制药企业在环保治理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加大了企业的产品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赢利能力,造成医药制造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
跨国公司加快实施全球化战略,民族药业发展更加困难。从世界医药经济的运行情况看,跨国企业加快实施全球化战略,竞争热点就是具有强大发展后劲的中国市场。这对中国医药市场产生的影响是,在跨国公司加大对中国投资的同时,外商独资企业将成为主导,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上升,同时跨国企业将研发中心也搬到中国,使得专利药生产和科研本土化的进程加快,对国内制药企业将产生一些影响,也将促进国内医药产业的结构调整。医药产品要想从生产(医药企业)到最终的消费者(病人)之间完成整个循环过程,就必须首先建立两者之间的通道,这包括供应商及医药商业的选择和医院的开发,其中后者是重点,供应商可以由它的需要来选择;其次是要使药品进入实质消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借助医生的处方来完成的,因此促销的实质是针对医生促销。由于在医院大量使用的还是比较成熟的普通产品,这种产品一般生产企业比较多,竞争也比较大,所以医院开发的难度随之加大,这就需要产品品牌、服务、促销、维护等工作的全面整合,才能提高销量,稳定市场。
一、借助第三终端市场打开销售局面
第三终端市场主要包括包括了广大农村医药市场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无论从宏观政策上还是具体的实施办法上,在今年都有了进一步的落实,尤其是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具体指导措施也在不断完善,明年将使之拥有一个更大的市场机会。而今年针对广大农村医药市场主要包括县以下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诊所和部分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所、私人诊所、厂矿企业门诊部等。他们不受今年各地药品招投标的限制,使许多药企尤其是处方药企业纷纷开始重视第三终端市场的开发。今年面对第一终端的药品销售,面临许多地区的药品挂网招标导致的价格降低和国家发改委针对药品尤其是抗生素类药品的降价措施,使许多处方药品在第一终端的销售陷入困境。第三终端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所、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的发展潜力成为各药企的青睐的对象。
目前全国市场第三终端市场的发展非常不均衡,市场差异化也比较大,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医疗体系进展也不一样,各地医药商业渠道拓展第三终端的步伐也不一致。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拓展第三终端市场的步伐。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开拓第三终端的销售模式也比较单一,一是依托面对第三终端市场的医药商业公司平台,通过商业渠道资源间接开展第三终端的销售活动;二是企业自己组建专门从事第三终端市场开发的销售队伍,深入一线市场通过某种销售模式如推广订货小会等,深入挖掘市场,发挥当地卫生院等较大终端的能力开拓第三终端市场。无论哪种形式,哪种销售模式,我们的根本目的必须明确,那就是将我们的产品有效地向这些空白市场拓展。第三终端市场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同样存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发展过程,明确销售目的,实时洞察市场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当地区域医药商业渠道格局变化、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阶段,顺应市场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状况,走出一条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第三终端开拓模式。
企业的品牌和实力是开拓市场的先天优势,同样体现在第三终端市场地开发。品牌企业或具有开拓实力的企业在目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拓展第三资终端市场势必是一项很好的选择。但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和重视的问题有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品牌企业的知名度推动非品牌产品的销售 品牌产品的良好声誉可以作为打开第三终端的敲门砖,已经进入第三终端市场的品牌产品可以吸引客户,借助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推广和带动其他非品牌产品的销售;没有进入第三终端市场的品牌产品,依托起已经营造起来的销售氛围,依靠已经形成的品牌产品的市场效应可以轻松地进入市场,抢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
2、结合企业其他深度分销工作低成本针对第三终端进行人员配置 开拓第三终端市场实际上是我们深度分销工组的一部分,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首先让大家头疼的事就是人,人力成本、投入产出、人员编制增加带来的管理问题等等都是困扰大家的大事。而对于品牌企业来讲尤其是强势品牌产品的企业,打假工作是销售团队长期的一项任务,而假货最容易出现的地区就是在第三终端市场,我们完全可以结合企业的打假工作,配置第三终端市场的深入分销人员,将开拓第三终端市场和企业假货查处结合起来,既节省了资源又深入拓展了市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第三终端市场的特点是终端数量多、分散,单个终端消化量小而整体市场容量大,点多面广、需求量大、配送困难、利润低、风险小。这就决定了我们开发第三终端的模式主要是以通过医药商业渠道平台和企业自身组织的销售会议进行销售,会议销售成为第三终端开发最主要的销售方式。这种针对第三终端客户举行的面对面式的会议销售,非常关节的一环是我们销售人员的拉单能力。我们以前组织过很多这样的第三终端会议,会议订货的效果往往决定于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相同的产品,相同的促销政策,相似的区域环境,不同业务人员参与的会议活动,订货量相差很远。因此,重视业务人员会议销售工作的能力是放在销售工作的第一位,也是唯一的无法让竞争对手仿制的东西。在目前市场竞争同质化产品、同质化销售严重的今天,加强销售队伍的软件建设,提高团队的工作能力是赢得这场战斗的法宝。业务人员的拉单能力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实战操练来完成。
第三终端客户业务达成后最主要的也是最难的问题是配送问题,开发第三终端对于生产企业来讲需要寻找具有区域市场配送能力的医药商业公司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对于医药商业渠道来讲就必须建立自身建立和完善配送能力或寻找专业物流公司完成此项功能,这是开发第三终端的临门最关键的一脚。开发第三终端市场最主要需要解决的是配送和售后服务的问题。配送问题的解决原则是充分开拓和挖掘第三终端资源,以量取胜,摊薄配送成本。同时加强管理,在配送模式、销售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配送规模等方面争取低成本、高效率。
目前主要的配送模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自建配送体系
2、成为两网定点单位或利用两网定点“中转模式”实现配送,充分利用政府支持
3、利用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作为物流中心
4、利用目前中国最健全的物流体系邮政物流网络
5、利用第三方物流
6、利用目前快速消费品的物流网络
|!---page split---|
二、有效利用招标中介资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为了解决药价高的问题,医疗机构实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一般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医疗机构组织有关部门或人员编制本期拟集中采购的药品品种(规格)和数量计划,经单位药事管理机构集体审核后提交药品招标采购经办机构(指医疗机构联合组织的招标采购机构或招标代理机构即招标中介)。
(二)药品招标采购
1.汇总各医疗机构药品采购计划,组织专家委员会审核各医疗机构提出的采购品种、规格,确认集中采购的药品品种、规格、数量,并反馈给医疗机构。
2.确定采购方式,编制和发送招标采购工作文件。
3.审核药品供应企业(投标人)的合法性及其信誉和能力,确认供应企业(投标人)资格。
4.审核投标药品的批准文件和近期质检合格证明文件;
5.组织开标、评标或谈判,确定中标企业和药品品种品牌、规格、数量、价格、供应(配送)方式以及其他约定。
6.决标或洽谈商定后,组织医疗机构直接与中标企业按招标(洽谈)结果签订购销合同。购销合同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明确购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7.监督中标企业(或经购销双方同意由中标企业依法委托的代理机构)和有关医疗机构依据招标文件规定和双方购销合同做好药品配送工作。
(三)同品种药品集中招标一年最多不超过2次。
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程序中可以发现招标中介起着关键作用,它们链接着医院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管理部门。在招标采购流程中医药企业主要和招标中介联系,而招标中介链接着医院这个最终的买主,也就是说招标中介拥有大部分医院资源。无怪乎有人说招标中介是药品招投标背后的推手。
目前,全国被批准的药品集中招标代理中介机构大大小小估计已有百余家。这些机构的来历复杂多样,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由医药电子商务网络公司发展而来,借助互联网作为工具进行招标。比如海虹、金药、环宇等等公司。
一类是由地方药品集中采购中心发展而来,部分借助计算机进行采购,招标是其采购的一种方式。这些采购中心原来都是一些医疗改革试点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原地方卫生管理部门的下属企业。比如佳木斯市、陕西省等地。
一类是传统的机电设备、工程招标代理公司,药品招标代理只是其招标代理业务的一部分。比如黑龙江省招标公司。
当然这些招标中介也分三六九等,级别高的招标中介招标经验丰富、实力强、有很好的客户源、较强的招标代理能力。借助他们的力量可以很容易的进入医院和地方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虽然有很多的非议,但在中国仍然要走很长的路,作为中国目前很重要的药品销售渠道,医药企业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利用招标中介完成医药企业不能完成的工作,利用招标中介来完善自己的销售渠道。
三、混合型医药销售模式
当前企业的销售从渠道的角度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直效销售、直控销售、非直控销售以及混合型销售。混合型销售模式就是既自建渠道,又保留各级代理商空间,两者互相策应,并插入市场的每一处空白。目前,国内医药企业采用这种销售模式aihuau.com不是太多,但在药改新政的局面下这种销售模式会很快被推广使用。因为这种模式能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种混合型的销售模式,生存的根基在于中国地域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来源于不同模式各自具备的适宜条件,来自于消费群体需求的差异化。
采取这种混合型销售模式要注意一些基本问题:
1,两者不能形成竞争格局;
2,要绝对处理好厂商关系;
3,厂家需要足够强的资金实力与品牌影响力;
4,在同一地区先自建渠道,运行平稳后,再招合作伙伴;
5,厂家当地自建渠道要对当地合作伙伴提供全面服务.
混合型经营管理模式的实质是一企多制,按照扁平化、信息化、小机构大职能的原则,精减机构,精干主体,减少管理层次,建立和形成了精干、效能、快速反应、纵横协调、权责明确、管理到位的组织结构体系。按照企业集团化、经营集约化、内部市场化、控制预算化、责任目标化、奖惩制度化的原则,实行生产与经营分开,生产与生活后勤剥离,管理职能与经营职能分开,建立了集权与适度分权相结合,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实行“一企多制”,其目的是精干医药企业的主体,其核心是根据各单位、各部门不同性质和情况,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分而治之”,实行灵活多样的模式策略,充分调动各单位和各级各类人员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机构的运行效率,巩固和加强核心主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方式是划小核算单位,建立内部银行,实行内部买卖结算制,模拟市场运行,同时加大分流剥离力度,原则上与主业关联性小的部门、产业,从主业中分离出去,进行企业化经营。 |!---page split---|
四、用做保健品的方式来做医药销售
药品要当作保健药品卖。当然这里的药品特指部分过去由保健药品升级为药品批号的药品,还有比如说补益类中药、部分解表类中药、清热去火类中药、植物提取药、部分常用类西药等等。当医院销售的大门渐渐关紧的时候,当OTC竞争加剧的时候,为何药品不能当作保健药品来卖呢(要是副作用小的,疗效明显的,具有常备和滋补或者预防保健作用的)?
医药销售要引入保健品的会议销售,此会议销售非原医药销售中的终端会议销售。保健品会议销售的要诀就是“疗程销售”,“一对一服务”。过去北派有个说法,做药就要做疑难杂症病用药,因为没有特效药,所以有市场。但必须要说明的这些药在挑选的时候,必须要选择副作用小的药,同时在销售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处方和严格观察消费者服用反应。
五、用DTC推广模式改进OTC销售渠道
DTC(Direct-to-Consumer)是指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销售模式,它包括任何以终端消费者为目标而进行的传播活动。对医药市场而言,终端消费者有可能是患者本人、患者的朋友和亲属,也可能是医疗服务人员或者公众。
与处方药的临床推广模式不同,OTC药品的促销重点是消费者教育,所以可以采用DTC(Direct-to-Consumer)模式进行推广,使药品销售更加接近消费者,DTC是最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销售模式。它包括任何以终端消费者为目的进行销售传播活动,通过同时满足患者、医生和企业的需求,实现医药市场三方共赢的目标。按照传统医患关系,一般情况下,如果医生没有听到患者的反馈信息,医生就会判断处方的药品已经产生作用,然而事情未必如此,患者可能由于经济原因而未在医院取药,也可能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或者疗效不显著而停止了服用,转而去看其它医生或自我诊治。OTC药品应该根据品种建立一种医患互动系统,患者通过登陆企业网站,拨打免费电话或填写调查问卷方式反馈药品疗效情况、药品价格、剂型、规格等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整理成报告转给医生,以完善和帮助医生诊断的决策。任何一个新产品的出现,医生都不是积级接受,而是试探性少量介绍一些患者,如果医药代表能够给医生条理清楚、数据严肃的DTC数据给医生,那么医生的接受程度会大大增加,另外医生通过各个地方的患者报告,还能了解到药品使用的特殊性,根据不同的患者进行差异性治疗,而且也可能发现药品其它新用途。研究表明,在美国有85%的医生读过DTC报告,有40%医生就报告的内容与患者进行过讨论。
DTC销售模式是新型的销售方式,患者对药品的看法和体会将直接影响医生的处方习惯和药品选择,同时企业也据此来调整不同地区销售活动和改进产品方便患者以及新用途的研究。
DTC销售模式的具体方式:
1.DTC广告
DTC广告是指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其形式包括电视、广播、印刷品、电话、邮寄广告等,但广告的作用关键是教育,广告中应包括药品名称、用途及用药风险等全面信息,努力与消费者建立感情联系。
2.现场销售
现场销售(Road Show)是OTC药品在前期市场启动阶段的主要推广方式。OTC药品有特定的销售地点——零售药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药店不仅是药品的购买场所,更是获得用药咨询的地方。所以,现场销售对于OTC药品面对面推广与宣传最为有利,如在药店建立统一CI标志的药品专卖柜进行促销服务。
3. 店堂促销
利用海报、POP(Point of Purchase)售点广告、挂旗等在药店内进行宣传和教育,并加强对药店店员的教育和药品的陈列理货工作。
4.科普教育
举办大众科普教育活动,如为社区居民设立健康课堂,建立健康卡,并分发科普宣传品和宣传单页。 DTC销售之所以可能成为OTC的强劲推广模式,是因为:第一,患者主动地参与到自身的医疗保健中来,他们积极搜寻与病症相关的治疗信息和药品,并向医生询问病情和治疗方案;第二,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为消费者教育提供了可能,成千上万的患者通过网络就能快速、方便地找到大量丰富的医疗信息。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13141020015,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