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误入品牌维护歧途



    本报记者刘若愚/文

  近年来,本田汽车因为一系列的质量事件导致品牌形象大打折扣。本田的中国管理团队殚精竭虑、积极周旋,做了大量工作试图挽回不良影响,谁料在品牌维护上却误入歧途。近期的C-NCAP事件就是一个例子。近两年,在C-NCAP的光荣榜上,本田称得上是最大的赢家。C-NCAP共计8批次的碰撞中,仅有的两个五星加完美得分,分别被东风本田CR-V和广州本田雅阁摘得,本田的成绩辉煌得令人目眩。然而,随着C-NCAP的权威性、公正性受到广泛质疑,本田因在泥淖中的挣扎而愈陷愈深

  在C-NCAP的辉煌战绩

  C-NCAP是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的英文缩写,据制定和实施这项规程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说,他们将在市场上购买的新车型按照比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价结果按星级划分并公开发布,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车辆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从而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及损失。NCAP最早在美国开展并在欧洲、日本等国家运行多年。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汽车安全,中国特色的C-NCAP应运而生。

  在C-NCAP已经进行的8批次的碰撞中,可以说本田是最大的赢家。我们不妨看一下本田的战绩:2006年第二批碰撞测试,广州本田思迪———四星;2007年第一批碰撞测试,广州本田奥德赛———五星;2007年第二批碰撞测试,东风本田思域———四星;2007年第四批碰撞测试,东风本田CR-V———五星加;2008年第一批碰撞测试,广州本田雅阁———五星加。记者注意到,C-NCAP的碰撞历史上,仅有的两个五星加完美得分,均被本田摘得,本田的成绩辉煌得令人目眩。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本田还没有充分享受胜利的果实,随着C-NCAP从6月开始备受社会各界质疑,甚至被指“牙防组第二”,本田从天上掉到了地下,而且因为被吹得最高而摔得最狠。

  明知故犯理念遭质疑

  作为一家诞生于日本的企业,本田较之其他汽车企业应该对C-NCAP有更多的了解。因为日本的J-NCAP非常规范,且跟C-NCAP有本质的不同。

  日本的NCAP隶属于日本汽车事故对策机构。该机构成立于1973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使用国家划拨的运营经费,进行汽车安全性评价测试并发布测试结果。据悉,日本汽车安全性评价测试方法及评价标准,是由日本国土交通省、汽车事故对策机构、汽车行业专家以及消费者代表四方组成的汽车测试评价讨论会来确定的。日本国土交通省每年会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并对各种汽车的销售量进行调查,最终选取社会关注度高、销售量大的十几到二十几种车型进行测试。这种测试由国家独立实施,汽车生产厂家无法参与其中,具有非常高的权威性。

  日本汽车事故对策机构的企划部部长碇孝浩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关注中国的C-NCAP,认为C-NCAP测试时允许汽车厂家观看安装假人的过程,甚至参与某些关键环节的做法是不妥当的。这就如同一个考试,老师不仅给考生划出考试重点,甚至告诉了考生考题的内容。“在进行测试时,应该尽量避免汽车生产厂家的参与,甚至包括测试用假人的固定等这些细节方面,都要注意避免厂家的参与,以保证测试的公正性。”在中国,C-NCAP不仅让被检测者参与测试了,而且还让有的被测试公司提供了测试经费、购车经费或车辆,所以在公众心中,也就没有了公正性可言。

  做为一家日本汽车企业,本田如果说不知道J-NCAP,那么全天下的人都笑了。生在中国,参加了多次的C-NCAP认证,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东风本田和广州本田应该对C-NCAP也非常了解。那么两项对比,无论是成立时间长短、测试成熟程度,还是测试秉承理念及测试方法都有本质不同的J-NCAP和C-NCAP,孰优孰劣外行人都能一眼看出来,更不要说世界著名汽车生产商本田了。明知C-NCAP极不规范,本田还乐此不疲,花大价钱参与认证,并借认证结果“忽悠”消费者,其品牌宣传经营理念让人质疑。为赢得企业利益,本田将企业道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置于脑后的做法让人诟病。

  明知存在很多风险,本田依然痴迷于C-NCAP的认证,并将“认证成果”在各种广告中大肆宣传,为何?|!---page split---|

  质量问题频出是诱因

  近年来,各类车型频频爆发质量问题已成为本田难以启齿的痛。

  2005年1月10日,广州本田雅阁轿车发生“婚礼门”事件。当时,为避让一条窜上马路的黄狗,一辆作为“婚车”的广州本田雅阁轿车撞上杭州高架路中间的隔离墙,车身右侧受到撞击,轿车断成两截,三人从后车厢内甩出,事故造成车上乘员3死2伤。

  2006年10月15日,深圳某消费者在一家东本4S店订购了一台思域汽车,提车时发现车身“左低右高”。

  2007年7月22日,上海陈女士购买了一辆东本CR-V汽车,驾驶不到一个月,发动机严重裂缝漏水,车辆被迫停在外地。后更换不到一个月,发动机相关部件又出现问题,致使汽车3个月换“心”两次。陈女士退车要求一度受阻,“斗争”了半年,事情才得以解决。

  2007年12月,东本CR-V汽车的质量问题再次上演。广东湛江某车主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110公里驾驶CR-V行驶5万公里时,车辆突然失去动力。虽然最后没有引发事故,可是当车主向经销商———湛江市中凯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反映时,却遭遇强硬态度,至今没有给出答复,而该车无论是里程还是购买日期都在保修期内。

  2008年1月18日,云南西双版纳车主谭先生发现刚购买的CR-V发动机底盖附近有明显的漏油现象。当他向车行反映时,有关人员说维修和销售是两个独立运营的单位,销售的问题并不能靠他们来解决。为此,谭先生就为一个漏油的问题来回奔波,至今没有解决。

  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汽车行业共发生31次召回事件,累计召回605078辆汽车,其中广州本田就有528406辆,占总召回量的87.33%,召回原因包括助力转向油管、固定螺栓及燃油泵继电器等问题。

  1998年7月,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广州成立,雅阁、奥德赛、飞度等车型相继投产;2003年7月,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CR-V等车型投产,本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积极推进着事业。而本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一直强调为实现“三个喜悦(购买的喜悦,销售的喜悦,制造的喜悦)”的目标努力,立志向用户提供高品质的商品。但无数消费者的投诉表明,本田没有给予大家喜悦,相反却是泪水、伤心、愤怒和抱怨,甚至还有生命的代价。

  正是因为一系列的质量事件,为挽回在公众和消费者心中的不良形象,树立品牌可信度,本田急需要一个有权威和社会公信力的第三方,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于是,刚刚成立不久的C-NCAP正好可以满足本田的需求,两者一拍即合。本田牢牢抓住了C-NCAP这根稻草,试图通过认证来提升自己的质量可信度,不想却陷入泥淖。

  误入歧途需要自我救赎

  世上没有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误入歧途的本田若想挽回品牌颓势,必须转变企业理念,脚踏实地富有诚意的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修正落后的品牌管理意识,实现自我救赎。

  质量,对于消费者来说,永远是最能吸引他们的话题,也永远是他们做出选择的最重要决定因素;对于企业来说,追求产品质量,也永远是他们持久不懈的目标,是赢取利润的重要一环。没有质量保障的产品,立足尚且不能,勿论生存。实际上,质量危机,避无可避,而应对质量方面的危机,必须有实实在在的多个步骤。用一个步骤或者采用一些看似聪明的小聪明“偷工减料”或者“转移注意力来应对消费者”,是得不偿失的。

  就“婚礼门”来说,广州本田没有意识到本次危机实际上是一次长期的危机公关,对于危机留下的“后遗症”处理过于毛糙和轻敌。导致一两年后,无论本田怎样答谢汽车客户,无论如何费心举办各种各样的品牌活动,也难以挽回那“一刹那”的深远影响。

  有专家指出,对于这次危机,本田应该采取质量危机四步走的办法:向消费者道歉———杜绝有害产品出厂———整改管理流程———新品上市答谢消费者。四个阶段是为了取得消费者的理解、谅解,恢复信任的过程,逾越或者忽略它,甚至想走捷径,等同于“忽悠”消费者,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广州本田在“婚礼门”如此重大事件引致的汽车质量危机面前,试图仅凭几句“尽快配合展开调查”和对死难者的哀悼来打发公众,以新车的下线仪式来转移公众注意力或者淡化先前发生的事件,这样的做法太不明智,也非常不到位。对生命的尊重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的,在这个问题没有得到确定无疑的答复之前,公众和消费者不可能放下悬着的心。有谁会热爱一个品牌胜于热爱自己的生命?本田公司如果不是太高估自己的品牌魅力就是太低估公众的理性质疑能力了。

  实现自我救赎,本田的一些理念也需要改变。日系车的优点是美观、精致、省油、配置丰富、性价比高。这些往往是消费者最看重的东西,在购车时很抢人眼球,本田等日系车在中国迅速崛起无不与上述原因有关。不过,不少专家和消费者认为,日系车也有它的缺点,即看得见的应有尽有,模样精致;看不见的能省就省。本田或许也不例外。

  就“婚礼门”事件,有分析认为这正是一味压缩成本造成的恶果。根据中国以往的相关规定,汽车底盘整块进口所收税率比零部件高15%,于是一些参与组装的进口底盘在摇身变为零部件的过程中被拦腰截断。焊接而成的底盘同整块的底盘相比,抵御风险的能力自然弱了一截。窥斑见豹,本田在这件事上的精打细算,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消费者放大了自己的想象力。

  日系车省油众所周知。但相关资料显示,日系车省油的原因除了技术创新的因素外,还另有“技巧”。研制发动机时,搭配的变速器把引擎的转速一直控制在较低点上,这样的省油方式体现的是聪明。但为了省油,缩减钢板厚度以aihuau.com减轻车重,这种做法就多少让人有些不自在。有关人士透露,为了省油的同时又节约成本,日系车车身的钢板厚度较常规减了1毫米。“关键时刻,那1毫米的钢板厚度起着决定性作用。”相关人士强调,“钢板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由密度和厚度决定,在相同密度的情况下,厚的钢板有更大的强度。钢板强度低的车使用几年后,车身会发出异响,更有可能发生轻微扭曲变形。一旦遇到安全事故,情形可想而知。”|!---page split---|

  在处理减轻车重降低油耗与保障安全的问题上,也有一些两全其美的办法,比如把钢板换成铝合金的,这样车身强度高了重量也轻了,但成本却不可小觑。本田似乎还没有往这方面做过努力。“发动机室造得坚固,可以确保在可能出现的事故中尽量把车的损失减少到最小;驾驶室造得更坚固,可以确保在车的损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还能保证人的安全。为了节约成本把车身越做越薄,车身变形了,就算弹出来100个气囊又有什么用!”一位消费者的话一语中的。

  近年来,日系车在碰撞测试中做得越来越好,五星比比皆是,但是在实际中的表现却大相径庭,《福布斯》杂志评选出的2006年最不安全的6款车和2007年最不安全的7款车里,日系车占了绝大多数的席位,不知道这同错位的理念是不是大有关系。

  在自我救赎的道路上,本田只有切实转变企业理念,以维护消费者的生命及其他权益为企业的最高宗旨,并努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做一个优秀的全球企业公民,才能踏上正确的道路。

 

  【相关链接】

  本田(honda)汽车公司全称为“本田技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前身是本田技术研究所,建于1948年9月,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本田于1962年开始涉足汽车生产。目前,本田公司除日本之外,已经在全世界29个国家拥有120个以上的生产基地。

 本田:误入品牌维护歧途

  1981年,本田以提供摩托车技术为开端,开始了同中国的合作,1992年建立了合资企业。1994年12月成立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公司),1998年7月,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与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2003年7月成立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2003年9月成立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1999年广州本田雅阁(Accord)投产,2002年4月广州本田奥德赛(Odyssey)投产,2003年9月广州本田飞度(FitSaloon)投产,2004年4月东风本田CR-V投产,2006年9月讴歌Acura品牌产品上市,2007年9月广州本田08款思迪(City)、飞度(FIT)车型上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0899.html

更多阅读

误入豪门:赖上契约妻 误入契约:迷情大亨免费

基本资料误入豪门:赖上契约妻作者: 雪凝烟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装帧:ISAN:内容简介屈辱卖身,她成为冷少的豪门囚宠;家族纷争,过去深爱的人竟成为手足之妻;本来无爱,为何他却在不知不觉中弥足深陷……他,真的能实现诺言,在得到一切后放她离开

误入歧途的意思 误入销售歧途?顶尖销售必备的2个特质

如果你是以下3类人,请认真看完这篇文章:1)、一直在干销售,但业绩始终提不上来;2)、正打算干销售,但不知道是否适合;3)、销售业绩不错,但感觉压力较大,难以承受。为什么这么多人误入销售歧途?上周刚刚接到一个案例:一个学计算机的小伙子,对编程

本田(中国)总经理仓石诚司:提升竞争力国产必不可少

     在捷豹路虎、凯迪拉克、英菲尼迪等诸多竞争对手纷纷宣布将在华国产的消息后,本田旗下豪华车品牌讴歌(ACURA)也终于按捺不住了。  4月20日,在上海国际车展的讴歌新闻发布会上,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社长伊东孝绅抛出的一枚“重

本田新作:凌派从中国出发

     广汽本田的全新中级车凌派(CRIDER)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在中国市场取得成绩,连本田这么保守的品牌也不得不作出改变。  以中国人为主体,几乎整个开发过程都在中国完成,这样造车在本田的历史上还是首次。中国消费者庞大的胃

保守派和激进派 案例三:末位翻身战 保守本田激进之考

     现在,开始反思的本田正打算先从增加导入车型的数量来改变现状。但也有业内人士称,相比丰田普锐斯和日产聆风的早早动作,2014年才将混合动力车型国产的本田或许还是显得太晚。  张志勇表示:“按照现在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

声明:《本田:误入品牌维护歧途》为网友爱你壹萬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