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菊花的故事 王晓伟和菊花白的故事



几百年过去了,皇上爱喝的菊花白还在,仁和老号也续上了香火。坚守这份文化遗产的是一位年轻人。

王晓伟和菊花白的故事

老薛

触摸历史

人到三十,远还不是梳理自己经历的年龄,可自从王晓伟当上北京仁和酒业的掌门人以后,每每触摸到菊花白那厚重的历史,就总会想起人生路上的各种机缘。

可不吗,从一名专业运动员到一家企业老板,这种跨越不是每个人都能完成的。不是机缘是什么?

许多老字号企业都爱把自己的产品历史跟皇亲国戚联系起来,有的是那么回事,有的不太是那么回事。而仁和酒业的菊花白,确实是跟皇宫贵族有着扯不断的关系。这是一款清代宫廷养生酒,有近300年历史。原来只有内宫的皇上、妃子、贝勒爷能喝上,外朝的大臣们都尝不到。赶到同治年间,宫廷缩编,包括在宫里造酒的太监都被精兵简政,皇上又怕太监们没了饭辙,就把莲花白、菊花白、玫瑰露、桂花陈等御酒秘方赐给这些太监,也好让他们在外面有个营生。这些太监出来后就成立了仁和字号,做宫里用的东西,也接着做酒。定期或不定期的往宫里送,得赏银,换财物,吃的还是宫廷饭,用的还是朝廷的资源。等没了皇上,这皇上爱喝的御酒就成了达官贵人所爱,仁和号还是跟上层社会打交道,买卖自然没有衰败。

王晓伟掌管的这家北京仁和酒业,便是原来皇上的那根支脉。

老仁和最早在西什库,后来又搬到海淀西大街。原来有三间门脸,不光是做酒,还经营其它业务,相当于一个杂货店。

公私合营后,老仁和就散了。业务也都归了类,其中杂货归了日用百货或是工美行业,仁和的酿酒师傅呢,自然就归了各家酒厂。到了1959年,赶上新中国建国十年大庆,各行各业都争着向国家献礼。有仁和的技师拿出御酒方子献给国家,菊花白等宫廷配制酒也就成了国营产品,也曾受到市场欢迎。可再后来,菊花白等御酒的命运就不那么顺当了。

假设重生再世的菊花白没有最终落脚在京郊良乡的长阳,假设落脚在长阳的国营菊花白没有衰败,也就没有了后来王晓伟和菊花白的故事了。巧的是,王晓伟就是长阳人。赶到酒厂衰败了,他又刚好掘得第一桶金,这又不能不说是一种机缘巧合。

皇城御酒怎么到了京郊,这是后话。

先说,生于1978年的王晓伟,打小就知道长阳农场有家酒厂。后来这家酒厂改名为仁和。小时候,每次从酒厂门口路过,都会盯着那两个字看,很喜欢,觉得特古老。不过,小时候的王晓伟最喜欢的还是体育,特长是中长跑。从学校第一名跑到区里中学生比赛的第一名,又在北京市的比赛里取得了好名次。这时,有老师看他是个当运动员的苗子,就推荐去市体校。可体校那位管中长跑的老师嫌他个矮,没发展前途,不要他。奇怪,跑步跟个头高矮有什么关系?以前跟个高的赛跑,自己不是照样超过了他们?正在王晓伟郁闷的时候,打门口路过一个人,瞧见王晓伟,站住了,说:“甭练跑步了,跟我学柔道吧!”就这样,他干上了柔道。

相中王晓伟的那位柔道教练应该算是伯乐。王晓伟在体校练了三年,又在专业队干了七年,前后当了十年专业运动员。拿过全国冠军,还在洲际比赛得过亚军,成绩相当不错。只是男子柔道至今也不是中国体育的优势项目,王晓伟把能努力做到的都做到了,也算对得起自己和教练的栽培,于是他开始想到退役。

2000年,王晓伟正式退役。本来他可以当教练,继续吃柔道这碗饭,可他想创开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上班没几天就去倒腾服装。结果是做赔了,他也只好再找单位去上班。后来赶上永定河清淤,他看上了沙石料生意。那可是要用大钱投设备的买卖,他哪会有那么多资金。有道是穷则思变,他想到了一个经商的叔叔,就说服叔叔当投资人,自己做起了高级打工仔。

叔叔只管投钱,剩下的事都由王晓伟去做。其实这也是叔叔对他的信任。他当过运动员,能吃苦,有责任感,这就是做事的基础。当然,也是因为叔侄关系,换了别人,谁也不会拿几百万冒险。

沙石料生意做得比较顺,王晓伟博得叔叔的更大信任,也掘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可干沙石厂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营生,单从环保的角度看也不是常事。巧了,正赶上家门口的仁和酒厂经营不下去了,王晓伟跟叔叔一商量,就承包了下来。

“也是一种缘分。”王晓伟说,“我喜欢这个酒厂,觉得它与众不同。再往深里了解,知道了菊花白的历史,更觉得有意思。”

不错,王晓伟触摸到的是一段广为人知又鲜为人知的历史。想起小时候看到“仁和”二字的那种感觉,他觉得这种缘分其实就是一种文化感染。只可惜,等到他接手时,酒厂已经停产,设备堆在屋里。厂房院落已经破败不堪……

这是在2003年。

面对现实

从长阳酒厂到仁和酒厂,菊花白其实也有过一段辉煌。尽管这段辉煌跟当初老仁和的御酒不能相提并论,但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的程度,足以让酒厂收益颇丰。

菊花白能落在良乡长阳,也是政治运动使然。

长阳虽是乡野之地,却建有一家颇具苏维埃特色的国营农场。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与生产建设兵团并存的一种国有农业企业,集农、林、果、牧、渔及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具有一定的现代农业模式。与国内其它农场一样,长阳农场除了供职于农场的职工外,还兼任改造那些够不上判刑又必须劳动改造的五类分子。在这些人里,就有一位握有御酒秘方的仁和老号的后世传人。

简短直说,改革开放后,长阳农场致力于发展经济,找仁和老号的后世传人求得御酒秘方,成立了长阳酒厂,并聘其为酒厂副厂长,主攻恢复菊花白的生产。随后又给市政府打报告,申请将酒厂恢复为老字号企业。因为与宫廷御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又请来爱新觉罗·溥杰先生鉴定。溥老乃皇上至亲,对宫廷养生酒当有发言权。他对长阳酒厂生产的菊花白表示认可,并亲笔为酒厂命名,长阳酒厂生产的菊花白,正式以溥杰题写的“仁和”而命名。

1981年,菊花白正式上市,在广交会上受到日本、台湾及港澳客商的青睐。后来又经香港转销到东南亚国家。在国内市场也有aihuau.com很好表现。当时,仁和酒厂的菊花白年产高达3000吨。

在王晓伟看来,菊花白毁就毁在这3000吨上了。

“量太大,就开始建分厂。”王晓伟说,“宫廷酒做的一定是酒中上品,原材料都非常讲究。产量过大,原料不够,就以次充好,品质就下来了。酒民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知道这酒好不好喝。后来都说这酒不好喝了,慢慢也就不喝了。”

 陶渊明与菊花的故事 王晓伟和菊花白的故事

更惨的还有跟菊花白齐名的莲花白。那也是与菊花白同宗同族的宫廷保健酒,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谁知道,河南还有个莲花露眼瞅着北京的莲花白出身皇族,就抢先把“莲花”商标给注册了,莲花白就不能叫莲花白了。无奈之下,改名为玉莲白。把主体的名称改了,丢掉的是一段历史,损失的是市场原有的认知度。没了品牌价值,莲花白也就慢慢淡出了市场。

没了市场支撑,酒厂自然会落到濒临倒闭的地步。可以想象,接手这样的企业,等于是接下一个烂摊子。要想让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谈何容易!|!---page split---|

王晓伟从2003年开始承包仁和酒厂,干了一年,觉得酒厂的国有体制依然对企业多有束缚,就跟甲方提出一次性买断方案。正赶上中央力推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王晓伟很快便在2004年对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现在的北京仁和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原本以为可以进入正轨了,却又有股东觉得酒厂挣钱太慢,决意退股。万难之中,王晓伟也犹豫过,因为改造过的仁和酒业转手卖出去也能赚上几百万,接着干下去,也可能把老本都赔进去。但王晓伟舍不得卖掉酒厂,他看中的是这份事业,毅然决然地把退股股东的股份给买下来,心说了:抗也要抗过这道难关。有道是吉人自有天相,刚好那时候,国家出台了一个鼓励给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政策,有了贷款,仁和酒厂很快就运转起来。

市场经济就要按市场规律办事。怎么办?酒行业自然有酒行业独特的地方。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酒厂相比,改制后的仁和酒业要有自己的经营理念。

出好酒,卖好价。这是王晓伟的产品定位。

有人不理解,说:原来的菊花白也就卖到几块钱和十几元,一下子窜到上百元甚至几百元,是不是异想天开?

王晓伟不为所动,却也耐心解释。

菊花白和莲花白等宫廷养生酒的配方都是很严谨的,核心的配方和核心技术只有几位技师掌握。王晓伟形容,这就像厨师炒菜一样,同样的原料,不一样的厨师,菜就不一个味儿。

面对现实,王晓伟认为一定要把菊花白的品味做出来,这样才能有别于那些滥竽充数的御酒。从实际效果看,王晓伟的路子走对了。高质高价的菊花白,重新赢得小众群体的喜爱,因为品质,也因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

“其实菊花白和莲花白是姊妹酒,两者一佛一道,缺一不可。菊花白、莲花白的家就在北京,到了别处怎么出清廷御酒呢?”

日前,踌躇满志的王晓伟又在准备恢复莲花白的生产。他们现在也在和国家商标总局商量,打算注册仁和牌莲花白。他认为,莲花白的秘方和技术都掌握在北京仁和酒业的手里,不能浪费了。

坚守文化

近些年来,酒文化已经是一个几乎被用滥的词汇了。究竟什么是酒文化,王晓伟也不想夸夸其谈,他认定,一款有历史渊源的酒必须要有相应的品质,这样才有文化品味。

菊花白师法自然,让酒和自然结合。从视觉上看,普通的药酒和保健酒都是带颜色的,那是因为药和酒是脱离的,喝下去药味没了就是酒味。而菊花白的菊香、酒香、药香非常协调,酒和药相融合,入口感觉非常干净。

别以为这是给菊花白做广告,其实菊花白不用做广告。

菊花白需按季节生产,每年十月到来年三月,加上陈贮工序,生产周期在八个月左右。再加上菊花白用料讲究,所需原料都要细分到当时供奉皇宫的原产地,这就限制了产量。正因如此,仁和酒业的菊花白采用的是订制销售,市面上很少,也就犯不上满世界做广告。

“宫廷的做法就是高来高走,从来不会计较它的价格,要的是品质,要的是高端。”这是王晓伟的观点。

有人曾建议王晓伟不要过于阳春白雪,适当出些低档产品,他认为这样就失去了宫廷的意义。倒不是他看不起低端市场和低档酒的消费者,是市场调查告诉他,经常饮用烈性酒的人,并不习惯喝菊花白,或者说菊花白的酒精刺激性不能达到那部分消费者的满足。他觉得这就如同喜欢昆曲和喜欢喜剧小品的两类人,你不能认为小品市场火爆就把昆曲改成小品。要么做小品,要么就做昆曲,不能兼得。

看得出,王晓伟是要坚守一种文化。用他的话说,喝酒也是一种品味修养,只有站在文化层次上面才能享用菊花白。

事实上,王晓伟并没有把菊花白完全当做一种酒类产品,而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他认为,随着国民对传统文化认识的逐渐提高,很多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现象都会在复苏中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他总是跟员工强调,“我们不单是在做一个企业,也是在做一个文化、做一个文化的传播。”他喜欢“仁和”,是因为喜欢中庸。

文化都是相通的。当初柔道文化的熏陶使王晓伟对酒文化多了许多悟性。他很佩服仁和酒业现在的总工,那老爷子,对北京文化特有研究,喜欢古典文学,喜欢戏曲。六十多才开始学电脑,但电脑水平在厂里是最高的。他能把菊花白等秘方保留这么多年,完全出于一种修养和境界。当初很多人出高价买这个方子,他就是不为所动,认定只有仁和才能做出真正的菊花白。毕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给做滥了。

北京仁和酒业的总工是为性情中人,日后再表。且说,总工对王晓伟的影响很大,但他的心态也很不错。这又跟他的悟性有关。现在,王晓伟只把菊花白当做了一门手工技艺,不要求做多大,也不想铺开了去做。他认为,真的那么去做,菊花白就算完了。

天道酬勤,由国营酒厂改制成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北京仁和酒业的菊花白以配制酒传统酿造技艺,荣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王晓伟带着原班人马迈出的一大步。

以后呢?

王晓伟说:“踏实点,一步一步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0723.html

更多阅读

陶渊明的爱情故事与《自挽歌辞三首》 拟挽歌辞其三

有的人说,爱是一杯水,可以清清淡淡,也可以浑浑噩噩;有的人说,爱也是一杯酒,可以不喝,可以喝一点,可以带有微微的醉意,也可以伶仃大醉;也有的人说,爱更是最极端的,当苏格拉斯叫柏拉图选择最大的那颗麦穗时,柏拉图一无所获,因为在选择爱的过程中,你

我心中的陶渊明 我心中的陶渊明 议论文

我见过许多评论陶渊明的文章,大体上都说陶渊明安心于田园山水之间,不愿过问世事的田野诗人。我的想法和这种观点有所不同。我国古代知识分子都有以天下为已任的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他们的铮铮誓言!你想,如果不是一个以天下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庾信简介

浅议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河南省汤阴县白营乡南陈王学校王淑芬内容摘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把田园生活的题材带进诗歌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领域,使田园诗在唐宋以来成为诗歌重要描写内容。他的田园诗具有恬淡自然、

陶渊明的孤独 陶渊明的孤独随笔

叶嘉莹先生说,陶渊明是中国诗人里边最有思想性的诗人。有思想,就注定要孤独。最有思想,就注定要最孤独。如果只读陶渊明的田园诗,会被那平易自然的文字骗过去,好似他归园田居的生活诗意无限。读他的《乞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声明:《陶渊明与菊花的故事 王晓伟和菊花白的故事》为网友雪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