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郑民的办公室,郑据说是去融资了。此时,室外近百名遭遇
欠薪的宁波慧聪员工正喧喧嚷嚷、群情激愤。
宁波慧聪创业一年触礁
“好人”郑民的欠薪风波
●本报记者 王永强北京报道
如果坐在郑民的老板椅上,抬起头来,正前方是一幅中国地图。地图上,江浙沪广等沿海外贸发达地区扎满了各种颜色的标志牌。不用说,这是作为CEO的郑民为宁波慧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宁波慧聪”)规划的发展蓝图。
9月10日,郑民的工作牌孤零零地躺在老板台的左上角;茶杯里舒展的淡绿叶片,显示这应该是一杯今天刚刚泡的茶;而郑民乳白色的休闲西装上衣就搭在黑色真皮老板椅的靠背上,郑民并不在办公室。室外,近百名遭遇欠薪的宁波慧聪员工,正喧喧嚷嚷、群情激愤。 “今天会有几十名员工前来讨薪,你们就说我出去融资了。”在职员工辛梅梅(化名)向记者转述了郑民给公司人力资源部开会时的讲话。 这边,慧聪集团CEO郭凡生的电话已经打爆了。这让郭凡生觉得很冤枉,因为慧聪只是宁波慧聪的“小股东”。而且,就在十几天前,郭凡生还以个人名义借给郑民48万元应急。 据讨薪员工的总结,宁波慧聪之所以会触礁,除了整体大环境的影响外,还要归咎于郑民过于自信的管理风格。创业期,“直销”空降兵模式速败 郑民手机一直关机。 时间上推至2007年底,注册仅3个月的宁波慧聪,在短短两个月内,即完成了1000万元的销售额;自信满满的郑民为此提出了2008年一年打平、实现1.5亿元销售额的雄心壮志。然而,“外贸型”电子商务遭遇出口寒流,郑民无缘复制阿里巴巴“直销”模式的成功:从6月份起,宁波慧聪开始拖欠员工工资;最高峰时近400名员工的规模,现在只剩50人左右。 已在7月底离职的宁波慧聪渠道部经理贾朝霞(化名)总结认为,郑民的失策有四方面: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发展形势,却忽略了美国次级债危机和国内相关大环境变化对外贸企业带来的影响,江浙地区大量外贸工厂倒闭是行业事实;外贸型电子商务存在激烈竞争,宁波慧聪短期内根本无法与阿里巴巴等大鳄交锋;管理不善,不会用人,即便中高层,能留住两三个月的也少之又少;没有控制好预算,花钱大手大脚。 有六七年电子商务渠道经验的贾朝霞最早在8848供职。她举例称,2008年3月,郑民曾招聘了20多名总监、分公司总经理级别的销售人员,集中在某宾馆培训;一个月培训完之后,有11人上岗,“空降”派往各地分公司,开展销售业务,这被郑民称之为宁波慧聪的C1计划。 “但这些空降兵,有的甚至根本不懂互联网,他们被派到各分公司去做直销,仅靠培训班的‘速成’知识,业绩根本没办法有起色。”贾朝霞说,“郑民又不重视渠道发展,虽然在我离职前的6月份,渠道部的营业额已经占到了整个公司业绩的三分之二。” 据贾朝霞透露,宁波慧聪2008年6月份的营业额约为100万元。相对于郑民制定的2008年完成1.5亿元的宏大目标,显然这个数字过小了些。 曾在雅峰、沱沱网等B2B电子商务网站担任CEO的郑民,何以宁可选择与阿里巴巴正面竞争,也不着力看重贾朝霞的“渠道优先”策略? 宁波慧聪的工商注册数据显示,该公司有3大股东: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出资200万美元占42%股份,管理团队占40%;慧聪集团以made in china域名和技术出资,占18%股份。 2007年11月、12月,慧聪集团曾代销宁波慧聪产品,并在短短两个月内达成了1000万元的销售额。但不知何故,从2008年起,慧聪集团不再代销宁波慧聪产品,已初步定下宏伟目标的郑民不得不高调出击,发力C1计划。 “慧聪集团尽管只是我们的小股东,但行业积累深,品牌也有优势,我们出去做业务也都是打慧聪的牌子。”贾朝霞说,“听高层说,慧聪因为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内贸领域,不像阿里巴巴那样内贸、外贸双翼齐飞,而且阿里巴巴2007年20多亿元的销售额中,75%都来自于外贸,所以慧聪才动了心,成立宁波慧聪发展外贸。但在2007年底的短暂成功后,据说是因为公司与慧聪代销的分成比例没有达成一致,所以慧聪不再代理我们的产品。” 贾朝霞的分析似乎入情入理,但慧聪集团毕竟也是宁波慧聪的股东,宁波慧聪发展好了,对于慧聪集团,同样有利可图。而且,既然慧聪最关键的品牌和技术、销售力量都曾被宁波慧聪所用,慧聪集团何以进退皆如疾风? “据我们推测,慧聪集团香港上市之后,迫于业绩压力,撤掉宁波慧聪的外销代理力量,可能有集中优势兵力,做好内贸领域的考虑。”贾朝霞认为。 对此,慧聪集团CEO郭凡生表示:“当初加入宁波慧聪,主要是从支持年轻人创业的角度考虑,慧聪只是帮郑民做启动,宁波慧聪必须要有自己的销售公司。” 显然,不管郭凡生“退出”宁波慧聪的真正原因何在,慧聪集团结束宁波慧聪的代销业务,却是郑民必须推出C1计划最为关键的动因。遗憾的是,高度寄望于C1计划“直销”空降兵模式的郑民,却在铁一般的市场面前,遭遇速败。高度自信和从善如流的管理界限 事实上,即便市场大环境不善,宁波慧聪却并非完全没有渡过“寒冬”、熬到春天的希望。但遗憾的是,郑民所作的尝试多是从“开源”入手。 与C1计划推出的同时,宁波慧聪一气在全国开出了6家分公司。在北京总部,7人的人力资源部不停地面试、招聘新员工,以致在2008年6月底时,公司在短短9个月内,迅速膨胀到了近400人的规模,显然,这对于注册资金仅有250万美元、实收200万美元的公司来说,人力成本就是大问题。 尽管并非公司高层,贾朝霞所辖的渠道部却和销售部一样,同归郑民直管。这也让贾朝霞和郑民多了很多直接碰撞的“机会”。 “争执是难免的。郑民曾提出分销代理商的加盟费是每年50万元到80万元,这怎么可能?市场的实际情况是,每年5万元到8万元都不容易发展,因为我们是刚创立的公司,渠道部开展业务的地区又是外贸电子商务并不发达的地区,借助当地强大代理商的力量,其实不失为共同成长的良策。”贾朝霞说。 经常与郑民意见相左的绝非贾朝霞一人。宁波慧聪最初90%的创业团队都是郑民原先担任CEO的沱沱网人马,但郑民就曾公然在干部会上把原销售总监刘寅批得一无是处。当时的情形是,刘寅提出了不同意见。 刘寅理所当然地没干多久。近一年的创业期内,宁波慧聪的销售总监换了4任。 有些人认为,郑民内部管理上的最大失策之一就是太过自信,对此,郭凡生表示,郑民是个能干的好人,有企业家素质。创业就会有成功,有失败,谁都会遇到问题。在他来讲,他喜欢有主见的人,宁可选择自信过大的企业家,也不会选不自信的企业家。他同时强调,“必须容忍企业家的缺点”。 然而,选择离开宁波慧聪的一名高管,在与送别的员工就餐时就曾指出,如果不改变目前的营运状况,公司财务只能撑到8月份。 一语成谶。讨薪员工们提到,6月中旬,公司内部已经流传郑民给人力资源部门发话,到月底必须辞退多少人,因为与众多员工签订的3年劳动合同规定的3个月试用期即将结束,宁波慧聪显然已经无法负担更多,离职员工甚至都是拿着白条离开的。 在裁掉相当部分员工的同时,为了安定人心,虽然7月也只是发放了6月份员工工资的40%,但郑民仍然给每个部门500元,鼓励大家团队建设,并在企业内启动员工期权计划。 另一方面,郑民也加大了寻找新的风投资金的力度。但截至目前,公司开设的6家分公司已经关闭了5家,而劳动监察部门的介入和讨薪员工的起诉书,或许将是他亟须解决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