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得“财富”、得“经验”、得“精神”、得“尊重”,是为浙商“四得”。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大地的创富大潮波澜壮阔、引人入胜。以民营经济为代表的浙江经济由小到大、变弱为强,并形成了一批在全国甚至在世界有一定影响的浙商。
有人说,浙江经济发展的30年实际上就是浙商发展、成长的30年。那么,值此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探讨浙商这30年以来的得与失,意义尤为重大。2008年9月8日晚,《浙商》杂志在杭州西子湖畔举办“改革开放30年——浙商之得失”座谈会,总结浙商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与会的专家和浙商认为,30年来,浙商之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得: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毋庸讳言,浙商群体在过去30年来积累的财富是令人称羡的。在国内主要的财富排行榜上,浙商群体一度以绝对优势占据主要位置,凸显着浙商群体的财富实力。
“‘得’在什么地方?首先是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个人的财富也得到快速积累和快速增长。”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占恒在本刊举行的座谈会上就此总结,“这30年间,浙商从一般的工人农民冒出来,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引领者、拥有者。”郭占恒直言,所有的浙商都不必刻意回避这一点。
实际上,翻阅那些处于浙江创富英豪“金字塔”塔尖的人物简历,可以发现他们创业之前的身份显得相当“寒酸”:鲁冠球——打铁匠;徐文荣——农民;南存辉——修鞋匠;胡成中——裁缝;楼忠福——建筑工人;李如成——农民;郑坚江——汽车修理工;汪力成——丝厂临时工……粗略数了数,约有90%左右的浙江民企精英,出身均很寒微。
“在创业初期,强烈的致富欲望是巨大动力。”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接受《浙商》记者采访时表示,正是“摆脱贫穷”的原动力,才能使其坚持不懈,并最终积累了庞大的个人财富。
另外,一组数字可以了解浙商对社会财富积累的作用。1978年浙江省的GDP只有123.7亿元,到2007年浙江的GDP是18640亿元,增幅达到150倍以上。浙江的人均GDP在1978年只有331元,而到2007年有37100多元,在全国排列第四。如果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浙江在全国排在第三位;2008年一季度,浙江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了北京,位于全国第二。
“在浙江这样的一种发展过程当中,浙商确实是功不可没。”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史晋川感慨道。
二得:积累了深厚的成功“经验”
“我实在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把企业做到如此规模。”上海泽大投资集团董事长吴永春曾在与《浙商》记者闲聊时如此表示,在他看来,之所以企业在最近的十来年能够顺风顺水,实在是得益于国内的改革开放大气候。
“浙商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应对各种体制、复杂局面、各种市场的经验,这是在经验方面的‘得’。”郭占恒认为,浙商们的企业在多数情况下,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双轨制到市场化的历程。“30年来的风风雨雨,培养和锻造了他们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这是随着企业发展而积累的。”
浙商善于抓商机的特点被人津津乐道。面对复杂的市场,浙商能凭借敏锐的触觉,先人一步,抢得先机。超越常规,以小博大,以弱吞强等经典商战案例时常涌现。
吃苦耐劳更是浙商起家的基础。曾几何时,“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成为在外创业的浙商的真实写照。浙商做生意不分大小,从小生意做起,而且小生意做到了极致。
“浙商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探索市场规律,比较早地进行了市场拓展,现在浙江四分之一的销售收入来自出口。”浙江省经贸委副主任凌云在座谈会上指出,无论是在成本控制、市场营销,还是在企业管理上,浙商在过去的30年里,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在管理方面,部分浙商也逐渐走出了封闭的家族式管理,并融合了先进的西方管理制度。这部分企业有些虽然还是家族制企业,但绝不是家族化管理。
三得:锻造了闻名天下的浙商“精神”
在2006年浙商大会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指出:“在浙商身上所体现的创业精神和商业智慧,集中反映了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展示了浙江人的良好形象。”这是对浙商精神的高度评价。
“走遍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被称之为浙商的“四千精神”。 “浙商走南闯北,发扬‘四千’精神,有着精明的经济头脑和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南存辉曾表示,善抓机遇使浙商群体成为我国当之无愧的创富群体之一。
2000年,浙江省委提炼“浙江精神”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后来在这句话的基础上,浙江省委又提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三句话,推进“浙江精神”的与时俱进。最近,浙江省委提出“创业创新”总策略,这是新时期“浙江精神”的又一次深化提升。
郭占恒认为,“浙商精神”,很大程度上是由广大浙商来书写的。“他们在多年的磨练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精神,这就是浙商精神或者说“浙江精神”,这是浙商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正是在这种精神之上,众多浙商驰骋商海,建功立业。
“如果没有浙商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浙江的经济发展没有那么快。”凌云认为,浙商“重整体,喜抱团”。他们喜欢合作,喜欢共同发展,尤其喜欢捆绑式的共同发展,但在合作之先,他们会一丝不苟地探讨确认游戏规则,而这种规则一旦确立,他们就会自始至终遵守和执行。浙商是国内最具诚信的商人群体之一。
四得:赢取了广泛的社会“尊重”
除了个人财富、企业经营经验,以及精神方面的塑造,浙商群体在过去30年里的“得”,便是社会地位的提高,换言之,他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尊重。
“浙商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郭占恒把这一“得”理解为浙商在过去30年里的“最大的得”。
事实上,浙商在过去30年的艰苦创业充满了“委屈”:由于市场规则和体制方面未能及时理顺,刚刚创业的浙商在初期往往遭遇一些“磨难”。但是现在,各级政府,包括省外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浙商的整体评价也大多是正面的。
据了解,在浙江省内共有12位浙商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而在省外,江西浙江商会会长陈志胜和重庆浙江商会会长郭向东分别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省外浙商在当地成为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数不胜数,体现了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浙商群体的重视。
“无论是鲁冠球,还是徐冠巨,原来都在社会底层,今天他们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包括政治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整个社会生态也发生了变化。”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杨轶清在座谈会上如此表示。
浙商群体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也满怀强烈的aihuau.com社会责任感,“财富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已经被众多浙商所践行。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仅为社会带动就业,缴纳税收,还在各种慈善捐助中频频亮相,尤其是在今年抗震救灾中的表现,更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在国内的慈善排行榜上,越来越多的浙商出现在名单上;而越来越多的浙商慈善基金成立,也俨然已成为一道风景。
“正确的财富观已经逐渐在浙商群体中树立,回报社会的观念已经成为主流。”有关专家表示,这也是这一群体获得各界尊重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