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车车身广告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近年来兴起的汽车文化的一部分。片面惩罚属于不是办法的办法。
私家车做广告:赚钱有赚钱的规矩
阿斗
私车姓私
Y小姐是一个普通白领,每个月的工资4000元。因为住家与工作单位距离较远,所以她买了一辆POLO车作为出行工具。Y小姐的收入并不算高,买一部经济型轿车不成问题,可随着燃油价格不断攀升,她感到养车的负担还是蛮重的。
年初的一天,Y小姐去一家汽车美容店洗车。一名工作人员问她:“小姐,你想不想把车身租出去做广告?”
“做什么广告?”Y小姐被问懵了。
原来,随着私家车的迅速增多,一些精明的商人开始打起私车广告的主意。所谓私车广告,就是将商家广告张贴或喷绘上私家车的车身上,这样,每天行驶在上下班路上的私家车的车身就变成了流动广告牌,广告商会向车主支付一笔报酬。有商家规定,每次粘贴广告的时间最少要一个月,报酬在每月400元左右。如果车主与商家签定一年的合同,可一次性拿到四、五千元。
听了介绍,Y小姐立刻就动了心。她想,这四、五千元虽不算巨款,但至少可以解决自己大半年的养车费用。不过Y小姐也是很谨慎的人,她不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我再考虑考虑。”她说。
回到公司,Y小姐跟同事提起这件事。同事笑她孤陋寡闻,告诉她,这种在私车车身上做广告的车主被称为“甲客族”。网上早就有了一家叫做“甲客网”的网站,号称是“全国唯一的私家车车身广告交易中心”。再一打听,原来还有更为诱人的回报。例如,一汽车销售公司在其网站论坛上招募20位承接车身广告的车主,公开承诺:只要车主按要求贴上指定的广告,满足“每天高峰穿梭于大街小巷;假期将车子停放社区;能拉来更多车友”等条件,每年就可享受到“四次免费车辆保养、3600元车贴、次年交强险补贴、二次整车封釉”等报酬。全部获益折算下来,价值人民币9000元。
乖乖,一年9000元,十年就是90000元!一般档次的轿车不过10万元。要是能签上15年的广告合同,岂不是白捡了一辆车开?
不仅是Y小姐,很多私家车主都这样盘算。
的确,随着油价的上涨,买车容易养车难,已成为很多私家车主的共同感受。而且现在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依然一路向上,国内燃油价格还有许多上调的可能。再加上其它物价的上涨,一般私家车主的养车压力会越来越大,很多私家车主都在寻求减少养车成本的方法。而私车广告的出现,正好迎合了部分车主的需求。据说,在那家汽车销售公司的广告帖出后,立即得到车主们的积极响应。
车身广告的回报固然诱人,但贴在自己爱车上的广告都是一些什么内容?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形象?
Y小姐的担忧很有代表性。
W先生新近添置了一部20万元以上的私家车,他认为,如果广告的图案和车的整体形象比较相配的话,他也乐意赚点广告费以补贴养车的费用。他说自己是中年人了,不会在车身上贴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那样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他建议应该把车身广告内容细分一下,哪些广告适于什么车?哪些车适于什么样的广告形式?都要分门别类,不能搞得乱七八糟。
带着与W先生类似的问题,Y小姐后来询问过那家汽车美容店的工作人员。人家告诉她:“放心吧!广告内容和粘贴位置由您来定,只要自己感觉不影响美观就行。”
私家车毕竟姓私。车主愿意不愿意在爱车上做广告,或愿意做什么样的广告,都是一种私人选择。事实上,有些商家已经考虑到了私家车的特点,他们一是限定了私车广告的内容,避免引起对车主产生误会或尴尬的产品;另一方面在广告形式上下工夫,尽可能使用简单图案,不影响车子的外观,让车主比较容易接受。
广告为商
私车广告的历史可以追溯上世纪90年代。当时,拥有私人汽车的私企老板和个体户,多爱在车身上贴一些产品名称或联系电话,以求扩大销路。不过当时国家正值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汽车价格昂贵,供应量不足,国民收入水平也较低,私家车数量有限,私车广告也自然没有太大的效力。
或许,一辆车的车身有限,一千辆或一万辆车身面积也可以忽略不计,但当一个城市拥有了几十万到上百万辆私家车后,但凡了解一点广告市场的商人都会认定,这些私家车的车身已经构成了一个不可限量的载体,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L先生有一辆大众系列的紧凑型轿车,他本人在某建材公司做销售工作。两年前,单位推出了一项政策,要求所有拥有私车的员工都要在车体喷上公司形象广告,而公司每年给车主员工补贴5000元。L先生的感受是,单位的车体广告不仅使他每年省出了养车的费用,还给他拓展了业务渠道。最经典的收获是他开车去幼儿园接孩子,孩子同班的一个家长在看到他车身上的广告后,给他介绍了一单大业务。
“公司给我奖励提成,差不多就是我当初买车的钱。”L先生说,“我们的广告做得很美观,不俗。”
L先生的经历并非特例,许多初试车身广告的商家都尝了甜头。在哈尔滨市街头就能看到,不少汽配商店、小宾馆、电器行等服务行业企业的广告都挂上了车身。其中有业主用自己的车,为本企业做的广宣传,也有业主征用员工的私家车,或是花钱在社会上私家车车体做的广告。他们普遍认为,车身广告省钱,宣传效果也不错。
省钱是车身广告的特色。一位广告代理商坦言:一辆车的车身广告,加上制作费,一年投入不过7000元。投20辆车也不过14万元。这点钱在晚报上做不了一个月,更别说上电视了。
“小企业也需要宣传啊!”他说。
其实,车身广告另一个特色是流动性强,传播面广。有业内人士认为,私家车除了上下班,车主还要驾车去进行私人交往,开到任何一个地方路人就能看见。即使停在住宅小区也会有人看到。何况如果车主在节假日出行,还可以把广告带到更远的地方。这些宣传效果,都是公交车车身广告比不了的。
私车广告的优势特点显而易见。有从事汽车销售的人士表示,如果能在卖车是给客户送一单实惠的车身广告,肯定会有吸引力。
但是,私车广告的运作过程属于商业行为,政府部门不会坐视不管。所以,也有不少商家对承接此类广告的持谨慎态度,他们觉得弄不好会给企业带来麻烦。
“连摆摊的下岗工人都要交管理费。”一家汽车美容店的小老板说,“凡是挣钱的事都要交税啊!”
“个体摊贩的管理费已经取消了。”
“那是为了救济穷人。”小老板说,“买的起汽车的不是穷人,做广告的更不是穷人吧?”
取之有道
私车广告尚属新生事物,其流程还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管是商家还是私家车主,都是在模糊状态下参与其中,任其自由发展,势必会造成市场、市容,以及车辆管理方面的混乱局面。
笼统地说,私车车身广告工商、税务、公安等三个方面。而现行相关法规对此类广告的性质并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据了解,在目前各地颁布的相关《机动车车体广告设置和发布管理规定》中,经营性广告只允许设置在营运类车辆或经过公安交管部门认可的车种,广告内容必须到工商部门办理户外广告登记发布,经过批准后方能发布。其它车辆如仅设置企业名称、地址、电话,则不需要登记。
从相关条文来看,经过工商机关核准登记的户外广告,均应在右下角清晰地标明登记证号,否则将被处以一定的罚款。但是,目前街头出现的一些“甲客”广告,大多数是以图案形式出现的自设性广告,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经营性广告,给有关部门出了一个难题。
“对于标识类的图案,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一些私车广告也是在钻空子。”一位工商部门的人员说。
事实上,私家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在车身上张贴的广告属于户外广告,这不仅涉及《广告法》、《户外广告登记管理规定》,也涉及到《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
根据《交通法》相关规定,机动车喷涂、张贴车体广告的前提是不影响安全驾驶,在颜色上不能有太大的变化,更不能改变车体的颜色。私家车只准许在车窗玻璃以外的车身两侧位置上设置广告,但两侧车身面积(不含玻璃)的3/5以上必须保留车身原色。如果有违反,车管部门会在年检时要求车主恢复原状。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私车车身广告要想规避一些法律法规的限制,其实很容易。他举例说,一个商标或一个企业标识都能起到广告宣传作用以装饰性的形式贴在车身的某个部位,这就是打擦边球。
“这种做法很容易在产品销售环节,以给消费者某种优惠的形式推出去。”他同时认为,“你看有些公益性活动,号召你遵守交通法啊、号召你节约能源啊,其实也有广告性质。可活动本身又很有公益效果,你怎么处理?弄不好就会引起其它反应。”
调查发现,私家车主和广告商对于私车车身广告的渴望不言而喻,而管理部门基本上持反对态度,其反对意见不外有两条:一是政策和法律不明晰,不好管理;二是此类市场涉及面复杂。
其实,市场经济总归要经历市场经济必定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味地采用惩罚的方式来封堵,似乎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要知道,车身广告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近年来兴起的汽车文化的一部分。也可以说,私家车群体的形成,也是一种新的资源。是浪费这种aihuau.com资源还是利用这种资源?英美等国已经有了成功运作的先例。既然中国民间已经有了这一现象的事实存在,还是应该想办法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顺应市场的合理发展。
遏制私车车身广告发展其实是对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有如对私家车主网上寻人拼车的封杀,表面上是防止黑车载客,实际上是无视交通资源和燃油浪费,加剧了交通拥堵和污染排放。这也从某种角度说明,我们某些政府部门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其实,私车车身广告既可以减轻车主养车压力,又能够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还能够给政府创造税收,有百利而无一害。对于这种有利于社会、有助于民生、有待于发展的新事物,政府部门应以理性的态度积极扶持,有效引导。而现在,我们有些部门习惯于抓易弃难,图省事,缺乏敢于负责的精神。
“管理水平跟不上,就阻止别人去做。”这是许多私车车主对禁止私车广告的反应。他们呼吁,政府应该从服务百姓出发,出台相关措施,建立合理审批程序,让车身广告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