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药界在谈论创新药物研发时都在像长舌妇般反复念叨跨国公司开发一个新药需10年和10亿美元资金的定律,难道中国医药企业因为没有10亿美元就永远没有创新药物?难道神州六号需要几百亿美元才能上天?我们连想都不敢想,更不敢去尝试,缺少的仅仅是美元吗?其实真正缺少的是一种精神,联想敢于购并IBM PC的精神,华为敢于叫板思科的精神。”
——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
做朱元璋还是洪秀全?
中国历史很有趣。常常折射出惊世的哲理。
元末的朱元璋和清末的洪秀全,都从长江流域发迹崛起,但一个励精图治,建立大明,一个追求偏安,最终败北。
中国制药企业,同样面临这样的抉择——
是做洪秀全,继续做仿制药,追求短平快,依赖促销,注重眼前利益,守着偏安小朝等待衰落?
还是做朱元璋,注重研发创新和品牌建设,目光放长远,为未来投资,做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
答案明摆着。
华为的任正非早就回答了:创新虽然艰难,但它是唯一的生存之路,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不创新,还有活的机会吗?
为什么制药企业放着从前的好光景不过,必须图谋“研发创新”?
因为:环境变了!那种凭借政府关系、终端贿赂、做仿制药、投入打广告、跟风炒产品就能做大企业、赚大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当然,中国市场大、不均衡、机会多,还是有空子可钻,但五六千家药企钻空子,这种“拥挤”的竞争,也是要淘汰一大批路子不广、关系不硬的企业的。)
从2006年开始,针对医药领域存在的诸多痼疾,国家掀起连番政策风暴:
其一,压缩药品价格:发改委降价、招投标竞价、医保目录限价、差比价等等。
其二,规范药品品规:通用名和商品名管理、标签管理、一品双规、重新登记及再注册、新药重新定义、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来解决批文混乱,净化市场、严管产品准入证。
其三,对仿制药战术行为进行打压:反商业贿赂、处方管理办法、广告严管等,抬升市场准入门槛,规范市场营销行为。
制药业是政策依赖性极强的产业,上述政策的核心指向是一个:打击仿制药产品“超生游击队”,引导中国制药产业向“创造”和“创新”升级,引导制药企业向研发创新型药企转型,鼓励原创或首仿,鼓励价值型创造。
另外,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传统的仿制药路线面对跨国公司复杂的专利保护壁垒,越来越困难;
也就是说,中国制药企业必须得创新:
财力雄厚、研发资源充沛、以大中型医院为目标市场的药企,有条件,好办事,可以做技术性创新,可以自主研发,也可以搞合作,买项目;
财力中等、信息追踪能力强、市场反应迅速、渠道推广体系庞大的药企,可以做仿创结合药和中药二次开发,利用快速反应机制和低价策略,切割市场,抢占地盘;
以第二、第三终端为目标市场,品牌传播、市场执行、终端管理强大的企业,应该侧重价值性创新,快捷有力,迅速消化产能量。
创新缺的是钱还是精神?
很多企业不自信或囿于当年效益指标考核,患上了研发创新无用论,战略上不重视;或者患上了研发创新自卑症,对形势没有认真地分析,认为研发搞不成。两种病症都需要开方抓药。
比如,对技术层面的创新:国家对创新行业实现政策性倾斜,中国在医药学专业人才、中药资源上有优势,中国研发人员、GLP、GCP费用相对低廉,患者样本采集容易。礼来、诺和诺德、罗氏、辉瑞、葛兰素史克等巨头,所以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圈地运动”,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把中国作为自己新产品孵化器。就是看重这一点。现在,这批跨国制药企业研发俱乐部总投资额已超过5亿美元。
比如,对竞争层面的创新,有了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稳定的渠道,借助现代化的信息追踪技术,整合相关资源,对到期专利药实现首仿,然后迅速在中国庞大、扩容的市场消化掉,是完全可以保障投资回报率的。
专利到期的中国机会
未来十年,大量“重磅炸弹”级药品专利到期。2015年前,会有总额为1600亿美元药品的专利权到期。
以色列泰瓦公司已是美国最大的通用名药经营商,公司拥有130多个产品中,70%的业绩来源于专利期满的品牌药品,而印度的南新、阮氏公司和太阳药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这方面动作稳定扎实。
表:2007-2008专利保护即将到期的药品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了短板:比如缺钱、缺技术、缺人才,等等。
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困境,但在“世界是平的”今天,只要具备一种联想敢于购并IBM PC的精神,华为敢于叫板思科的精神,学会调动资源、整合资源,研发创新对于中国制药业来说,并非蜀道难。
如果你把目标定在罗马,总会找到路的!
关键是,企业家和领导人,必须要有凤凰涅磐的决心和勇气,战略上重视,不要短视;同时,要敢于、善于整合资源,包括智本、资本等等。
恒瑞、康缘、先声、天士力等标杆企业,已经先行在路上。
行文至此,我想起毛泽东1953年 9月的一段讲话,他把新中国重工业建设的战略作用,提高到了“大仁政”的地位:“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但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末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就是说,人民生活不可不改善,不可多改善;不可不照顾,不可多照顾。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
中国制药企业家,真该好好读读这段话,研发创新不也是企业的“大仁政”吗,不也是在为未来投资吗?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忽视研发创新,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无疑是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偏差。
最后,奉劝一句那些心存侥幸的企业,胸怀放大,目光放远,战略放长,对企业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为什么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