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凉茶店加盟
一个成功的品牌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一个品牌的初来乍到,总能传递一种判别成败的简单讯息,比如产品的名称,包装以及广告形式。
中国本土饮料在挑战以可口可乐为主的洋品牌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代:健力宝时代、旭日升时代、非常可乐时代以及进行时中王老吉时代。20年以来,这些盛极一时的品牌都曾经带来一股清新且有冲击力的浪潮,并且以王老吉凉茶最能鼓舞人心。一方面,凉茶根植于“本土文化”,不做无本之源,不凭空造势概念;另一方面,王老吉表现出来的品牌意识和操控能力,也远远超过前者。这让王老吉凉茶位居一群跟随者前列,翩翩独步。
我们不希望在一个领域内,看到没有竞争的品类。因此,郑老、黄振龙、何其正、这些媒体的跟进者给了消费者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带给营销人更多兴奋。在所有的竞品中,曝光率最高的当属何其正,不过这个连字体都要模仿王老吉的品牌,从品牌诉求上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得意之笔,“去火气,养元气”的趋步之作更是及时地为王老吉的品牌定位做了“义工”。郑老和黄振龙在凉茶的发祥地广东,是在王老吉之上的品牌,只是没曾料到,一步被落下,步步跟不上。再就是白水山和顺牌,两者的广告印象都是在告诉受众:我们是一家小厂出来的小品牌;我们在凉茶概念(王老吉概念)风靡全国之后强势跟进;我们助力预防上火的概念更加牢不可破。
我们要说的是“顺牌凉茶”。
第一次接触顺牌凉茶是在公交车的移动电视。在顺牌凉茶和代言人葛优进入视线的第一时间,尚不知代言费高达500万之巨。首先,给其的印象是:
一、 这是一个想求“巧”的名字,“顺”在民俗中是个非常吉利、出现概率也非常高的俚语。尤其是在凉茶适用的餐饮场合,“顺”字通常被作为祝福语言被提起。顺牌凉茶试图与“顺”字结成浑然一体的关系,通过传播达到“顺”与“顺牌凉茶”合而为一的连带效果。不过,品牌称谓的效用之一就在于品类aihuau.com的区别,其次才是其外延和内涵。假定顺牌凉茶的广告属“优”,将葛优台词中的“凉茶”更换为“凉鞋”、“白酒”,或者避孕套,同样是一则不错的广告才对。万能的广告让人味同吸气。
但正因为讨巧的本意,使得这个名字除了寓意出一般的“顺利”“顺当”、“顺心”之外,毫无任何品牌内涵。
二、再观之广告诉求点,通篇台词都是在说“气顺”“顺起来”这样的俗话,如果放在春节期间,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节庆需要点儿气氛来烘托嘛。不过,把这样一种特定时期的广告台词,作为日常传播的主体,怎么看都觉得陈旧和落俗。
三、再者就是代言人。我们不说500万对于财大气粗的瑞年国际重不重要,按照那句经典“不知浪费了哪一半广告费”的理论来说,这样做实在是浪费了“明钱”,而且不止一半。而据说,瑞年之所以请葛优,主要是形成与影帝陈道明代言品牌的分庭抗礼之势,这让人听来怎么都有一种弱者自相残杀的味道。
四、包装的“小家子气”。和王老吉的大红色调与言简意赅的名称相比,顺牌凉茶的,整个包装上的祥云底纹和白色底色并不协调。有点杂乱的感觉。顺牌的包装想说明什么呢?源自传统文化?不如学参考一下另一个“跟进者”---郑老吧。我们想说明的是:现代工艺下的祥云里,不应该只剩下卷曲的图线本身。
其实这些都算不得营销成败的“硬伤”,关键点在于没能打破王老吉的“定位”,所以未能走出跟随者失败(或者说注定要失败)的命运。
自王老吉成为凉茶的代名词之后,“怕上火”也就成了凉茶的主要功效,甚至于“唯一功效”。在何其正们的“模仿秀”宣告失败之后,顺牌做出了看似高明的传播诉求,即,回避功能诉求,延伸特有的内涵(也就是那个“顺”字)。这一着在一定程度了避免了传播中拾人牙慧的形象,但回避不能等于成功,顺牌凉茶要想成功,必须找到自己的新的品牌诉求点。
顺牌凉茶既然能够回避“正宗”的卖点,不妨出击得更主动一些。既然要区隔凉茶的“中国红”等传统文化元素,就无需用祥云来做文化上的视觉系统;既然王老吉可以“数典忘祖”地让凉茶的口味偏甜,你也可以试图改变受众的味蕾;既然王老吉的广告片诉求点动感时尚,有悖“传统”,你可以让传统来得更猛烈一些---所有这些策略区隔中(假设),唯独看不明白葛优代言要说明什么。
在乐购超市,王老吉的零售价格是3.2元,郑老的价格是3.7元,没有看到顺牌上架。比较王老吉和郑老二者的口味,前者明显偏甜。更像大众饮品迈进。顺牌凉茶其实大概可以率先在口味上做文章,因为除了微甜和较甜两种口味之外,凉茶口味的延伸或许远远没有开始……
(作者系营销人士,曾服务多家营销公司,渐学渐积,渐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