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东润
得改革开放之先机,中国民营企业30年风雨路既艰难又辉煌,从“夹缝求生”走向“阳光地带”,如今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令人动容。
(一)创业艰难 劳苦功高
在民营企业发展之初,既没有政策的认可,更没有资金的支持,甚至连存在的合法性都要讨论。然而民营企业就是在这种“前无坦途、后无靠山”的背景下,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市场经济大潮中,在夹缝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
全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希望集团的老总刘永好当年用自行车拖着小鸡在大街上叫卖, “市场屠夫格兰仕集团董事长梁庆德创业之时做的是收鸡毛的生意,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刚开始创业时只是7个人的小铁匠铺,凭感性经营的一批民营企业一路拼搏,发扬“四千四万”的精神——踏遍千山万水,走过千家万户,吃尽千辛万苦,克服千难万险,终于走向成功。
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就在客观上担当起为国分忧的责任,功不可没。一大批民营企业解决了中国就业难题瓶颈,建造了一座座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另一方面,其自有资金成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支撑点。同时,民营企业造就了雇主和打工者之间新型的生产关系,用一种合同形式明确相互间的雇佣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二)依然背负三座大山
经历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中国民企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民企不再是仰人鼻息的“贱民”,而是创造财富神话的英雄,为国人所景仰。然而,时至今日,由于历史的积淀,中国民企依旧头顶着三座大山,努力作为却又诚惶诚恐。
政治上时而受宠时而遭虐,命运从未有过真正的乐观,一会儿成为耀眼的明星,成为座上宾,一会儿又黯然失色,变成阶下囚,民营企业家们在受宠和遭虐中沉浮,一路坎坷。经济上市场准入乍暖还寒,“非公经济36条”的春光下,民营企业家们同时也能感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冷眼和势利。同时,体制压抑的历史悲剧,使民营资本一直为精神上的“原罪”包袱而倍受煎熬。
(三)克服弊病 应对明天
跨进新世纪的门槛,中国民营企业迎来了一系列利好消息,但民营企业本身的致命弱点依然存在,比如战略模糊,得过且过;浮躁浅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称王称霸;野心膨胀,目中无人;根基不稳,盲目扩张;家族天下,人心浮动,等等。
首先,中国民企要克服浮躁心态,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完成从家族式企业到股份制企业的转变。同时,必须学会用正确战略来剔除个人决策的非理性因素,明确“先做强,后做大”的战略定位。另一方面,注重企业内在素质的提高,苦练内功,完成从技术模仿——技术创新——独创技术的转变,争取以自己的原创核心技术为后盾,构建称雄一方的品牌。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又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珠三角和长三角正在“腾笼换鸟”,国家扶持高科技和绿色产业,谁能占得先机,谁就能捷足先登,赶上二次创业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