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揭露策划
如果你想识别一家策划公司是否真的具备了为自己服务的能力,就千万不要在签约前让他们给自己的员工做培训。
有些客户在签约前要求策划公司来给自己的员工做培训,结果一培就培到坑里去了。我们在前面说过,策划人都是表演能力很强的,而且他们的工作要求他们脑子里必须装进去很多信息,包括本专业知识、各行业知识、社会热点、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而且一般来说做这行业5年以上的都具备很强的表达能力,这也是岗位的要求。所以初次培训很可能给人带来“很博学”、“很有收获”的感觉。其实大家听到的只是一堂“故事会”罢了。
有些策划公司的老板就特别热衷于为潜在客户做培训。他们会在曾经与其他客户合作经历中,摘出一些“要点”——可能是客户告知的行业规律,可能是当初发现但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将会被描述成已解决),或者可能是某个促销活动等等,以及一些行业热点案例、专业知识等因素整理起来,发展为一堂看似丰富的“故事会”。下面坐的人听起来还觉得津津有味,上面讲的人更是激情澎湃。这就使“故事会”具备了欺骗性,让听的人误以为主讲者是位“大师”。
笔者曾经听过包括宋秩铭、莫康孙等人的讲课。通过他们的课,人们收获到的是实在的知识点,而那些“故事会”只是些经不起深究的“信息点”罢了。如果要打一个比喻:故事会就象是冬季里给人们做了一锅用肉汤炖的浍菜。虽然刀工、调味料的投放都不精到,但因为是用肉汤炖的,再加上恰逢冬季,所以这aihuau.com锅浍菜有可能博得“美味”的赞扬;而那些传播实在知识点的课,则就象一餐由名厨调理的,精致的海鲜火锅了。两都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一定要讲,笔者倒有一个好办法可以供客户参考。那就不要只讲一堂课,按每堂课2小时计算,讲四堂。而且要拟定主题,由策划公司提供讲稿。注意,讲稿是一定要提供的。伪专家们不用讲稿的原因是他们的思维天马行空,想到哪里讲到哪里。有了讲稿反倒是约束了。
这样一天时间连续四堂课下来,就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参考了。
笔者在这里奉劝客户,剥除掉策划公司或者策划人表演的外衣,看到其内在实质才是正确的选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