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经济学院教授邓钢:中国转型的关键是解决资源垄断问题



     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的经济转型到了一个关键时点。从长时段的历史来看,今天的中国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会往哪儿去?伦敦经济学院的邓钢教授是经济史研究专家,一直在做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的研究,近期出版了新书China‘sPoliticalEconomyinModernTimes:ChangesandEconomicConsequences,1800-2000(《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体系:变化及其后果(1800—2000)》),系统梳理了中国200年的政治经济变化。本报记者专访了邓钢教授,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解读今天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及可能的趋势。在他看来,中国政治、经济转型的关键都是要解决资源垄断、产权制度问题。

  时代周报:把中国过去30年快速的经济增长放到长时段的中国历史中看,该如何评价?

  邓钢:中国近两百年来都是处在动荡变化之中的,但变化总不是那么让人满意。为什么呢?中国变化的大方向是现代化、工业化,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都是得失相当或是失大于得。这两百年来真正成功的有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叫“南京十年”,1927年到1937年这段时间,中国曾经有一个相当健康的经济发展,但这被日本入侵打断了。而这次(1979年之后)比上次好得多,因为上次才十年,这次一下子发展了三十多年。而且这次的变化有几个重大的方面:第一,在过去200多年的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这是第一次中国的经济结构出现了本质性的变化。毛主席时代搞工业化搞了那么多年,但工业就业人口,包括工厂、运输机构等的就业人口,从来没有超过7000万人,而这个时段,中国的人口实际上是翻了一番还多。所以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人口在增加,而工业就业人口封顶了。实际上,严格地说,这是一种去工业化,并没有往前进。而官方资料和统计数字说工业增长是一直进行的,这就说明了,当时中国工业产值变化是靠剪刀差获得的。政府把工业品定价很高,保证GDP老在增长,其实是人为的,因为就业并没有出现结构性的变化。这次邓小平改革之后,就业发生根本性变化,工业结构、工业产值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可以自信地宣称中国现在进入工业化阶段了。去年开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在历史上来看,一旦前者超过后者,一般来说不会发生倒退了,就是说中国的工业化只能往前走了,已经退不回去了。

  时代周报:经济这样迅速的增长,对中国的社会和政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邓钢:对社会的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城市化了。到那些比较富裕的农村去,他们的住房条件、生活方式都都市化了,所以在农村,生活跟城里差不很多。这是非常大的变化,这是生活方式现代化的一个象征。政治方面,过去的中国领导者、政策制定者,那些计划经济的决策人,基本都算共产党的革命干部,这些人不够专业,虽然有热情,但不够专业,挺难为他们—让他们脱了军装管理国家。现在这一两代国家领导人,都受过非常良好的高等教育。他们的理念已经现代了,已经不是过去那些三八式干部:我是来坐江山的,要维持领导的权力,等等。几次宪法的修订、党章的修订,已经把党的任务转到发展经济上来了,执政党的主要任务不是夺取政权,不是革命,而是要让老百姓在经济上要有好处,能看见的好处。这种意识形态的变化在政治上影响非常非常深远。现在执政党已经开始平民化了,不再是过去的职业革命家。吸收的党员和各级干部与老百姓的距离不是很远了。以前那些战争的功臣,老百姓很难理解他们,因为这些人是完全从不同背景出来的。现在这些官员,好多都是大学同学,一起长大的,和民间的距离很短很近,这容易和民间出现某种互动。中国官员职业化、专业化是改革以来最大的变化。

  时代周报:你刚才提到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弱甚至消失,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能否持续?

  邓钢:中国现在可供工业利用的人口在2亿-3亿人之间,但这个优势确实在减弱,因为计划生育使年轻人口比例越来越小,由于现代医学的发达,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老年人也越来越多。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中国的人均收入和劳动成本都比发达国家低很多。中国的进步和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大量地投入廉价劳动力。所以中国劳动力有待提高素质,提高素质的直接后果有两个:劳动生产力会提高很多,工资同时会上去。这对中国是一个好事,因为好些低端产品就必须得放弃了,只有做高端了,这是逼着中国往前走。

  中国能不能继续作“世界工厂”,现在看来还不成问题,因为中国的优势是有足够的劳工,除了高端技术以外,你想找到的劳工,中国都有。但能维持多久,就看中国自己,若只生产低端的服装玩具,早晚会被别的国家超过,因为有能力生产这些东西的国家太多了,只能往前升级。按韩国的发展道路就是生产重型机械,生产远洋船舶、火车机头,按台湾地区的发展道路就是微电子、单晶硅等,投入不是很高,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我想中国这么大,可以划一个区域生产船舶,划一个区域发展微电子,可以多元化发展。但有一条是不能变的,就是产品必须升级,放弃低端产品。

  时代周报: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大型国企的垄断,以及跟周边国家关系等等,这一些列的问题对中国的影响是怎么样的?

  邓钢:这三个问题是相关的。其实最重要的是垄断,垄断引起的收入不平等,引起的国际关系紧张。用人为的手段干预经济、操纵价格,游戏规则和西方不一样,所以很多国家对此是非常有戒备的,特别是中国的一些国有企业,收购外国企业的时候总是遇到麻烦—道理很简单,你进来以后然后按自己的方式操作,自由市场就完了。他们是有这个担心的,不是纯政治原因。因为是垄断企业在西方口碑很糟,一般跟腐败、跟经济不发达、跟暗箱操作、跟游戏犯规都有关系的,西方非常忌讳垄断。中国不太了解西方的这种忌讳,起码不了解忌讳到什么份儿上。

 伦敦经济学院教授邓钢:中国转型的关键是解决资源垄断问题
  过去中国的传统是不与民争利,让老百姓先富起来。经济上的垄断和不平等,就造成了其他的不平等,比如说国民待遇不平等,收入不平等,城乡不平等,都跟这有关系。新一届领导班子必须对垄断有所管束。垄断是对内对外都不利,而且违背了开放经济的初衷。能源、交通、通讯、地产,都由政府包办,未来中国很可能在这些问题上遇到一些麻烦,引起民众的不满。

  时代周报:十八大之后,中国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多次表态“反腐”。你的研究中提到,晚清和民国的腐败并不严重,那么与此相比,现在中国的腐败有哪些不同和危害呢?

  邓钢:晚清和民国有一个和腐败抗衡的机制就是私人企业,私人占有权。比如说,投资铁路,很多是民营的,合营的,并没有形成政府对资源的绝对控制权。计划经济三十年把所有的私人企业、私人财产都没收了,一是公私合营,一是没收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改革开放以后,直接的问题就是谁占有这些资源?全民所有制本身就有很多问题,并不是真正的全民所有,而是企业领导所有,是国家所有,但国家和全民不是同义词,当国家和官员少数人控制了这么多资源的时候,这种腐败程度当然就不一样了。清朝时期,国家仅仅控制GDP的1%左右,现在中国政府控制了30%—40%。所以,第一腐败的面积很大,到处都是政府在控制,只要有政府官员就可能出现腐败。再一个是深度很深,就是说各个层面的官员都可以来捞一把,层层都有权力,可以变成金钱的利益、物质的利益。不管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空前的。实际上,一旦政府掌握资源就不再是为多数人谋利益,而是借机为少数人谋利益了,这是人的劣根性决定的。对资源控制如此彻底以后,这种官员的腐败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了,变成一种制度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制度现象。西方也腐败,民主制也腐败,这毫无疑问的,腐败是人的本性,一旦你有权力,你就要滥用,但是他们的腐败总的来说还是个别现象,出现的频率比较低,不是很普遍。

  那么是不是不民主就一定腐败?不一定!像新加坡、韩国,以及蒋经国治理的台湾地区,都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腐败,为什么呢?私有制、股份公司,政府控制不了多少资源,都是清水衙门,没地方去弄钱啊。我觉得有个误导—只要民主化了,一切都好了。其实是所有权制度,所有权解决了中国也可以控制腐败。相反,如果是出现了大面积的垄断,有了民主一样不行。

  时代周报:就是说产权非常重要,特别是私有产权。

  邓钢:对。反腐最简单的就是放弃国家垄断,人人都持股,打击寡头垄断,防止资本高度集中。

  时代周报:的确,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价值观问题就是:经济发展是否等于经济成功,国家就成为强国,人们的生活就幸福了?

  邓钢:应该说经济发展、经济成功是国家成为强国的一个基础。但如果在分配问题上、在公平问题上、在人民权力问题上,仍然不作出某些大的动作的话,人民不一定幸福。我明显感觉人民没有安全感,吃东西可能就中毒,空气污染很厉害,公共交通又那么挤,开车又堵车,自来水很多城市不能随便喝,其实说白了,这种不安全感就是不幸福感。因为幸福感的其中一个元素就是安全感:我不觉得受到威胁,我不觉得我会失去什么。中国富裕了,强大了,国家是第二经济体了,应该让老百姓感到越来越安全,幸福的指数越来越高。我觉得这届政府一定要加强民众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跟中国的法治健全有关系。肃清腐败,这可能一两代人才能做完的。像香港和新加坡,也不是一下子就很清廉的,他们也花了一代人时间。所以我们看到,经济成功了不等于人民就幸福了,这个等号现在在中国肯定不能画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890.html

更多阅读

三文鱼:最营养的吃法是熟吃

三文鱼:最营养的吃法是熟吃2014年01月08日06:30|1  今年节日市场上,一些远来的美味海鲜吸引了很多大连美食爱好者的关注。无污染、味道独特,这些捕自深海的健康安全食材让大连人舌尖上的节日味道变得更为丰富,色,香味俱全的三文鱼就

浙江大学教授郑强: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

人物小传:郑强,男,汉族,福建武夷山人,1960年9月出生,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共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

浅评《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

浅评《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1862-1874)》[1](TheLast Stand of Chinese Conservatism:The T’ung-ChihRestoration,1862-1874)是已故耶鲁大学教授芮玛丽(MaryClalaugh Wright 191

声明:《伦敦经济学院教授邓钢:中国转型的关键是解决资源垄断问题》为网友夹板缝隙里的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