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新营销》2008年11月刊
策划人语
绝处逢生的最大变量
这半年多来发生了什么?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恐慌情绪从华尔街开始已经在全世界蔓延,全球大公司的CEO们在惶恐之中度过了一段难熬的日子。“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百年一遇的经济大衰退让成批的公司倒闭。仿佛一夜之间,“中国制造”又到了一个生死关口,关于未来的话题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风险投资商的黄金时期到来了,以IDG、软银为代表的风险投资商正在四处寻找急待救援的超值企业。被风险投资商盯上绝对是一件幸福的aihuau.com事,但在这个时候,要把企业卖一个好价钱几乎是天方夜谭。对于众多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来说,能找到买家已是万幸,但是被贱卖的滋味显然背离了初衷,而且剜掉心头肉的滋味并不好受。显然,这不是一个正途。
焦点落在了“营销”上。多年来,当风险投资等词语充斥财经媒体之时,营销的力量似乎渐渐被人们遗忘。创业者疯狂追逐一夜暴富的互联网英雄,指望一纸商业计划书就能获得成百上千万元的风险资金。这是一个混合了“技术”与“荷尔蒙”气味的世界,“盈利”、“营销”这两个关键词排在次要位置。然而,无论是微软还是谷歌,苹果还是新浪,将“产品”卖出去才是应有之义,这是支撑股价和资本信心的关键点,也是“营销”的核心内涵。
苹果手机逆势飞扬、畅销全球彰显了一个道理,只有将技术与营销完美结合在一起,才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索爱的一蹶不振给出了一个反证:即便一个企业的规模和资本达到巅峰,如果营销这块掉队了,那么它必然会撞到天花板而迅速落下。不单是索爱,还包括雅虎等新兴公司。它们停滞不前的原因,无一例外是因为过于关注规模和战略,而忽视了营销这一基本要义。拙于创新,它们将市场拱手让给了竞争者;疲于扩张,从而给了小老弟反超的机会。一旦经济环境恶化,它们就会感冒甚至患上肺炎。
许多瘦弱的中国企业还没有准备好棉衣,就已经陷入了百年一遇的严寒之中。看起来确实是糟糕之极,但绝境之中总会孕育着巨大的机会。营销是一个最大的变量。我们看到了众多企业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例如被山寨机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国产手机;我们也发现了无数企业正在努力自救,奋力突围,一如那些通过营销将淡季变旺的酒店;我们欣然发现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传统的4P要素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我们乐于见到一些要花大价钱的虚招数被摒弃,“务实”、“高效”成为那些急流勇进者的新标签。传统营销力量回归,曾经的浮躁已渐渐沉淀。
我们身处一个极其糟糕的市场中,但总有一些让人称赞的营销故事令人惊喜,盲目的悲观只属于无能者。我们已经承受了太多的伤感与无奈,在这个时刻,作为一个以营销为己任、具有责任感的媒体,我们不仅看到了灰暗,更看到了光明。我们所撷取的案例也许籍籍无名,但其中绝境奋起的精神和出奇制胜的谋略不禁让我们颔首赞叹,它们应该被更多的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