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零供一体化?就是当供应商的股东,以更好控制食品安全与价格
在食品安全成为公众热点话题之时,全球最大的餐饮巨头麦当劳却借此找到了一个宣传的出口———10月中旬,麦当劳首次携手五位全球合作供应商亮相农交会。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施乐生想借此向中国人表明:掌控供应链的麦当劳与竞争对手相比,食品的安全是其众多优势中很重要的一个。 在全球经济一片萧条之时,连锁快餐业却录得不错的增长。据麦当劳最近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在美国和国际市场同时向好的情况下,三季度利润增长11%。而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为业绩的增长起到了较大贡献。 但与肯德基在中国的强势发展相比,全球第一的麦当劳在中国却落在后面。与刚刚又新推出了牛肉新品的肯德基相比,麦当劳推广新品的速度难望其项背。有评论人士认为,正是由于麦当劳对市场反应过于迟钝而落后于肯德基,但麦当劳内部人士则表示,由于麦当劳保守的供应链系统,才能切实保证食品的安全。 有业内人士对两者的供应商模式进行过比较,麦当劳倾向由其美国国内企业为中国提供货源,而肯德基则更钟情于在中国本土发展供货商。而记者最近获悉的信息显示,麦当劳以参股供应商的形式,以保证更好地控制食品安全与通胀等风险因素。 掌握供应链:安全第一,价格第二 研究麦当劳的五大供应商中,你会发现,其中不乏有跟随麦当劳从美国进入中国的供应商,且可见到麦当劳参股的身影。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麦当劳供应商之一的北京辛普劳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是由北京南郊农场、美国辛普劳公司和美国麦当劳公司合资成立。铭基食品有限公司主要股东分别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美国大陆谷物公司、日本伊藤火腿食品公司、美国基斯顿食品公司和美国麦当劳公司。 “掌控了上游,才有控制价格的魄力。”一位餐饮界资深人士说。据其介绍,肯德基在价格的涨幅一般要快于麦当劳。不时出现的情况是,肯德基产品已经在涨价,麦当劳还在推优惠产品。而据麦当劳的内部人士透露,他们最近进行了一项比较,部分套餐产品的价格和十年前的价格是一样的,“麦当劳的产品还跑赢了通货膨胀。”该人士笑说。 不过,也有人士提出,麦当劳采用的低价策略与其在中国发展弱于肯德基有关。虽然麦当劳全球的业务额高于肯德基,然而在中国,肯德基远远抛离了麦当劳。 麦当劳目前在世界1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0家店,全球营业额约406.3亿美元,而肯德基在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连锁店数仅为11000多家。在中国,情况相反。肯德基分店数超过2300家,麦当劳才接近1000家。 肯德基供应链监管“短板” 与麦当劳新品推进比较缓慢相比,更加本土化采购的肯德基,平均每个月就推出1.5款新产品,在快餐产品的本土化上已经把麦当劳甩在后面。从最早的奶酪味十足的“烹鸡专家”,到如今有麻辣味、老北京味的“烹鸡专家”,肯德基为了适应中国人的胃口大费周折,最近更推出川辣嫩牛五方,把主打产品从“鸡”扩展到“牛”。记者在相关的公开信息中,可查的供应商包括基快富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福建圣农集团、华都肉鸡公司、台湾大成集团和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等。肯德基方面对记者强调,在中国的供应商更加本土化。来自肯德基提供的信息,截至2007年底,肯德基共有500多家国内原料供应商,占中国肯德基采购总额的90%。 但如何管理这大批的供应商却是件颇令人头痛的问题,因为大批的供应商能提供大量可供选择的食品种类,但是食品安全的监管却是个问题。而苏丹红事件,恰好给肯德基提了个醒。对于苏丹红,百胜集团(肯德基母公司)方面的解释是,“一系列的供应商,有意或者无意,都没有把情况提供给我们。”由此,百胜也在商讨弥补管理漏洞的方案。比如,把以前的抽检变为除了要求每批原料都携带原料供应商的自检报告之外,每批都需要检验,这项工作由品质控制部专门负责。对于供应商管理,肯德基方面指出,他们积极对国内相关的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培训,每三个月到半年定期评估,到年底的综合评分将决定供应商在下一年度中业务量的份额。 跨国餐饮巨鳄中国暗战 在主打供应链牌的同时,施乐生也表示,麦当劳将会在中国地区加快发展,提高投资回报率。由此,越来越多的麦当劳餐厅实行24小时营业,同时引入在美国占据65%市场份额的汽车餐厅“得来速”。施乐生曾表示,到2008年,麦当劳在中国的目标是开设1000家以上的门店,其中包括普通餐厅和汽车餐厅。 2008年将近尾声,肯德基、麦当劳这两家占据中国餐饮行业前两把交椅的跨国巨头,又将展开新一轮暗战。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是一方面,但贴近市场需求的变通似乎更能获得消费者直接的反馈。孰优孰劣,仍需要市场检验。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邓瑞燕 刘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