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职业化员工必修的10堂课》
从事演艺、销售等工作的人当中,表现型倾向的人较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不同的工作确实对行为会有不同的要求,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并不是说搞管理的人的个性一定就像老虎,而是说管理需要支配型的行为。个性难以改变,但行为可以调整。成功的职场人士,要么从事的工作本身就符合他的个性,要么他调整了自己的行为从而适应了他的工作。譬如,一个天性为表现型倾向的人从事销售工作可能就更容易进入角色,但并不能说他就做不好财务工作。如果他能学习分析型风格的人的优点,增强耐性,处事更加谨慎认真,同样可以将财务工作做好,甚至比分析型的人做得更加出色。所以说,职业不一定改变一个人的个性,但会塑造一个人的某些行为表现。 对初次打交道的人,你如果拿出上面的测评题对他说:"为了知道您是哪类人,麻烦您帮我做一个测评。"对方一定会觉得你脑子有问题。那么,如何不用让别人做测评题却又能迅速地识别对方的人际风格呢?当你不断尝试运用以上四种风格的分类方法去分析人时,你的直觉判断力会自然加强的。我越来越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美国心理学家麦赫拉比安的一项研究成果一直被广泛引用。他发现,在沟通中,一个人使用的措辞、语气语调和身体语言对要表达的含义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乍一看来,他的研究结果有些令人惊讶: 沟通中的三个因素及对表达含义的影响 使用的措辞 7% 语气语调 38% 身体语言(表情、肢体动作) 55% 比如"我爱你"三个字。假如我手捧一束玫瑰花,跪倒在一位女士面前,深情地对她说声:"我爱你!"这也许是你能想象得到的这三个字的本意。可如果我带着戏谑的表情、疑问的口吻说出这三个字,并将"你"字拖长,即"我爱你……?"那么意义可就与之前的大不一样了。倘若将重音分别放在"我","爱"并伴有疑惑的语气或咬牙切齿的表情,那么意义又有变化,甚至可能有对对方移情别恋的愤恨之意。可以看出,措辞在口头沟通中在传达含义方面起的作用并不太大。也正是如此,我们在书面沟通时需要格外注意我们的措辞,因为没有语气语调和身体语言的配合,很容易发生误解。 四种类型的人人际交往时沟通三个因素的运用上具有各自的特点,这为我们迅速识别他人的人际风格提供了一条捷径。 人际风格 使用的措辞倾向 语气语调倾向 身体语言倾向
![《职业化员工必修的10堂课》: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71769336035.jpeg)
分析型 注重过程、细节,喜欢提问 沉稳严肃,热情不足 仪表整洁,表情平淡,喜怒不形于色,戴眼镜的比较多 支配型 简练,概括,直截了当 正式,犀利,有挑战性 表情严肃,动作有力 随和型 委婉,中庸,语速较慢 温和,商量的口吻 笑容可掬,小心翼翼 表现型 张扬,语速较快,容易跑题 热情,激动,声音较大 表情丰富,动作富有活力,不惧怕眼神交流 ●人际风格识别练习 运用以上所学,对在书店里发生的A、B、C、D四个场景中人物的人际风格作出识别。 A. 服务员:(非常友好地)下午好!您需要点什么 顾客:我想买一本叫《如何让你一天拥有25个小时》的书,这儿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