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的是:这不是黎明前的黑暗,而是入夜的开始。能不能准备好冬夜的防御措施,决定了你是否能看到明天的太阳。——编者按
经济危机下威海中小企业之现状
“经济危机来了”!现在的大街小巷酒局饭桌,无论能不能跟自己扯上半点关系的都在议论着这个陌生而久违的名词,大家似乎都还没有做好应对准备,这场战争已经悄然而至。聊天时,很多企业的老板问:我们的企业如何躲过这场危机?实际上,危机躲不过去的,否则就不称之为危机了。那么,针对企业来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应对。
诚然,这种局面并不是最近才突然开始出现,但大部分企业的确是从最近才真正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类似“进出口加工区挂了多少韩企,贝尔卡特开始长休,三友集团举步维艰”等令人诧异却又无法怀疑的小道新闻成天在耳边爆炸。这些消息的真实度暂时不去考究。威海的现实工业产业现状是:以出口、加工、装配、制造为主的外向型经济为主,不可否认的是威海的半数以上企业都在走以上路线。
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整、原材料价格大涨、发达国家经济萎靡,使一度靠价格优势取胜的中国产品失去了以往的竞争力,同时,给大量依靠出口外销产品的制造企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外贸企业面临艰难的选择。要么死扛到底,侥幸的希望在灭亡的前一天突然看到光明,其实心里也是没底儿,;要么抓紧时间关门大吉,能少赔点少赔点;应变能力较强的迅速转移营销策略,将出口产品或营销路线转移到国内市场。我并不想说哪种选择的对错,我想说的是:这不是黎明前的黑暗,而是入夜的开始。能不能准备好冬夜的防御措施,决定了你是否能看到明天的太阳。
没有人知道这样的情况会持续多久,但按照现在光景看来,至少两年的时间不会恢复到原来的景气。我一直认为,做企业如做人,遇到挫折就自杀是最愚蠢的选择,对策有很多,转角处便是出路,所以我比较认同在这样的大趋势下转变经营模式,从OEM到ODM,从代加工和出口到内销的品牌建设,或许,你会比别人更早的能看到曙光。
威海外向型企业的经营战略之殇
中小出口型外贸企业本身存在很多弊端和软肋,这些问题一直成为制约国内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推进中小出口型外贸企业发展,在经济萧条时期得到顺利的过渡和成长,就必须要深入了解中小出口型外贸企业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
1、滞后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是阻碍外向型企业进步的根本因素
威海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大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依靠毗邻韩日的优越地理优势,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群。而经营者自身的经营水平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还有一定差距。大多缺乏明确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不论企业大或者小,家庭作坊式的企业比比皆是,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多是被动的接收外来订单,只顾眼前的利益,后劲不足,抗风险能力低。由于很多企业为代工、装配为主,国内市场几乎无所涉及。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更无后路可循。家族式的管理,使整体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成熟的高端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外贸出口的风险防御。
2、营销思想观念的落伍和品牌建设的滞后,是阻碍中小出口型外贸企业抗风险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威海的大多数外向型出口外贸企业主要从事低附加值的传统产品出口,要么是纯粹的装配和代工,要么是OEM或小规模制造出口,这些企业的优势在哪里?廉价的人力资源、低廉的原材料、出口退税的政策补贴、毗邻韩日的优越地理位置,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这一切,造就了威海强大的,生机勃勃的外向型出口产业群。
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原材料与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以及来自国外的经济萎靡的影响,使威海这些企业的优势顷刻之间荡然无存。
多年的加工、OEM、装配性质的经营模式,使威海大部分此类型的企业生活的滋润且不是很辛苦,依赖性很强,很少考虑自我品牌的建设和国内市场的拓展,整日满足于一单单的加工或出口订单。没有考虑清楚的是,厂里的是打工仔,而这些企业是国外品牌和客户的高级打工仔。收益看来似乎不错,突然想起郎咸平讲过的一句话,硬一块和软三块,你离了那一块,你就没法存活,而国外的客户还有三块的赚头。众所周知,品牌的价值链是哑铃型,研发和销售是两头,中间是制造,而也是价值利润的体现,研发与销售是主要利润源,制造相对较低,平均只占整个价值利润的5到10个百分点,因此,要么在技术创新上,要么在营销网络建设上下工夫,这是外贸出口型企业转型的主要出路。
自我品牌建设是一条漫长的路,产品、渠道、推广等需要系统的战略规划。就目前威海很多企业的市场表现来看,大多数仍处于品牌运营的初级阶段,价格竞争仍然是主要手段,缺乏系统科学缜密的层次策略支持。品牌战略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品牌的消费定位,品牌形象设计、产品组合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营销规划、营销组织架构规划、销售人员培训等等,依靠企业自身很难达成预期的品牌规划和营销目标。专业的品牌战略顾问机构为中小企业品牌战略实施的可执行性提供了基础。同时,品牌战略并不是时下威海所有的外向型企业都适合。但,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和营销模式的转变,永远不会有新突破。
3、企业文化的苍白,凝聚力差,无成型向心力。
在威海,大多数企业招募的是工人而不是员工,观念上的停滞不前,致使工厂的概念大多没有上升为现代意义的企或者公司,工人没有归属感,每天简单重复的流水工序,企业文化匮乏,漫长的工作时间,这些不争的真实导致企业凝聚力低下,形不成自己的核心向心力。
4、企业技术水平低下,核心技术优势薄弱
威海中小外向型外贸出口企业从事的大多是劳动密集产业,技术水平不高,或者核心技术薄弱,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如不逐步强化自身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优势,拥有自我的知识产权和品牌,就只能始终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维持微弱的加工制造收入和有限的市场份额。
5、有限的资金和贫乏的融资渠道,是制约威海外向型企业发展和品牌建设的瓶颈
作为外向型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集中程度低,经营风险相对更大,而自身的资金实力又相对有限,面临着严重的资金压力,而银行融资又比较难,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也困扰着中小型外贸企业品牌的建设问题。资金成为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及品牌建设的瓶颈。|!---page split---|
危机中的外向型企业的解决之道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是基础法则,经济危机的出现,让一部分没有技术,市场、人才和先进管理观念及完善的企业管理规范等核心优势的企业面临破产境地。那么剩下的企业,无外乎三类,一类具有自己的核心产业技术,一类是具有核心产品和健康的生产能力,但是国内市场几乎是空白。再一种就是有自己的核心品牌,出口和国内市场均有涉及。针对aihuau.com存活下来的这些企业,该如何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发挥自身优势,成功转型呢?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着手进行产品结构和销售方向的调整,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以外向型出口外贸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企业,大部分对国内市场比较陌生,开拓一个全新的市场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对国内的消费市场不熟悉。第二,人才方面的匮乏。第三,在品牌推广,在产品研发,在渠道建设方面前期投入比较大,从而导致经营成本非常高。有规模,没品牌是比较普遍的现实状况。但是,国内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无论是购买力还是消费意识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而目前遇到的出口问题,迫使大多数企业不得不重新把目光转到国内市场上来,对经营管理者也提出了相对高的要求,要开阔经营视野,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以品牌战略为导向,整合国际、国内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努力打造新的竞争力。
2、审视自身的不同优势,提升技术研发水平,实施经营战略升级
前面提到过,不是每一个转型的企业都适合实施品牌战略,具有优势产品及有健康生产能力和的企业可以实施品牌战略,而针对某些控制研发和技术环节的企业来讲,战略升级是出路,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制造输出到技术输出,即实现从OEM到ODM的转变。
3、解放思想,开拓视野,积极打造自我优势品牌
在下一轮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建强势自有品牌是唯一的出路。强势品牌意味着强大的成本转移能力,甚至可以主导产业链。某种程度上,品牌之间的竞争就是一个产业链的竞争:谁能最有效地整合上下游的资源,谁就有可能主导整个产业链。在一个产业链中,资源的整合遵循“贫愈贫,富愈富”的马太效应,经济学上有时也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应来对此做出解释。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润分配,由领导者来操刀分配。在传统出口产品利润率越来越低,在一个以低成本、外贸出口为主要特征的企业竞争优势逐渐丧失的竞争环境下,作为数量众多的威海出口型外贸企业,如何从能力与效率方面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是这类企业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生死攸关。 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培育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努力打造自有销售网络和掌控自主销售渠道是出口企业的必经之路。
中小企业主应该明白,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市场,市场由消费者组成,只有让消费者感兴趣你的产品,才会掏钱。中小企业不一定就是什么弱势群体或待宰羔羊,品牌战略对中小企业来说也并不遥远,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你是否准备让企业长足发展的态度,你是否有决心不让企业死在自己手里的态度。
企业经营之路,如履薄冰;品牌战略之道,任重道远。
中国的中小外向型外贸出口企业,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