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
虽是背井离乡,可口外尽是祁县老乡,而在口外的祁县老乡比在村里的乡亲更能互相帮忙。乔贵发在村里得不到乡亲的帮助,在口外却能得到祁县老乡的帮助。乔贵发这一背井离乡,不仅没什么损失,反而多了一种老乡的助力。虽然是渺茫的口外,可只有在渺茫中才蕴藏着机会,若不是渺茫,反而却没有机会了。他在村里的境况一目了然,可村里能有机会吗?口外呢,如果一目了然能清楚地看到许多机会,那还能轮到他乔贵发吗?有年龄比他大的人,有地方比他近的人,这些人早把那些机会瓜分尽了。日后,正是这渺茫的口外所蕴藏的机会,使乔贵发得以挣钱发财。【评点】当一个人处于穷困境地时,想要摆脱困境,绝不能守常守旧,而必须求“变”:改变观念,改变方法,改变环境……只有在变化中才能出现机会;出现机会,才能抓住机会;抓住机会,才能事半功倍。穷困的光棍汉乔贵发正是这一走,环境改变了,机会出现了,于是他凭借这些机会在口外发迹了。乔贵发这一走,走向了乔家商业的200年辉煌;这一变,改变了他和他整个家族的命运。二、良禽择佳木而栖拉骆驼走南闯北清代乾隆时期,祁县人在口外已经形成了较大势力。归化城的三大旅蒙商号中,就有两个是祁县人创办的,当掌柜的也多是祁县人。所以,乔贵发来到口外后,凭自己的身强力壮、精明和祁县人的身份,很容易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拉骆驼。当时,旅蒙商人是口外商业的主体,从业人多,利润也大,而骆驼又是旅蒙商人从事旅蒙生意的最重要工具,所以拉骆驼的工人有一份丰厚的工资,相当于乔贵发在农村种田收入的若干倍。乔贵发在一家祁县人开设的旅蒙商号里拉骆驼,这是个十分劳累的营生。骆驼是一种能吃大苦耐大劳的牲畜,拉骆驼的人也得有这种功夫才行,当时归化城有句俗语:“世上三般没奈何,赶车下夜拉骆驼。”
![《乔家大商道》第4节:良禽择佳木而栖](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54366206039.jpeg)
当时,蒙人轻商,蒙古地区的商品贸易基本上操纵在这些旅蒙商人的手里。再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因此汉蒙商品的差价十分悬殊,利润相当可观。于是,大批汉人不辞艰难险阻,依靠骆驼,横跨沙漠,深入草原与蒙人进行贸易。乔贵发作为拉骆驼的,一年四季走在路上,吃在路上,睡在路上,经常是风餐露宿。若在夏天的沙漠上遇上狂风沙暴,或在冬天的草原上遇上暴风骤雪,更得冒生命危险。他们大部分时间就在千里草原上游弋,有时也驮上蒙古地区的皮张、绒毛和药材等货物南下汉口,然后再驮上江南一带的茶、烟、布匹、绸缎和铁器等货物北上蒙古草原。当时有一条重要的商道,北接归化城,南连汉口,由北而南途经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山西的右玉杀虎口、宁武县、太原、祁县子洪口、沂州、潞安府、河南的开封等地,这条商道基本是山西人(主要是祁县人)踏出来的。它极大地促进了南北贸易,也加快了祁县人的致富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