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
广盛公在包头首屈一指,它的一举一动都为人们所关注,更为那些存放银子的人所关注。它买树梢,人们知道,这买树梢一栽,人们也很快知道了。于是,存银子的客户纷纷涌来兑现,有欠账的商家也纷纷涌来要账。

此时,活银子都买成了死货,死货又越来越不值钱,越来越难换成银子,广盛公哪能应付得了!大掌柜无奈,广盛公只得关门3天,暂停营业,一边让账房先生清账,一边想应急办法。账房先生把账结下来了:需兑付的现银10万两,而柜上已没有现银,应收款和财物折价下来满打满算仅3万余两,而且多数难以变现。资不抵债了。资产仅是债务的1/3,债务是资产的3倍。大掌柜头上冒汗了:怎么能把买卖做成这样?这时候,要兑现和要账的人群已经不耐烦了,有的骂娘,有的要抢东西,广盛公门外是一股汹涌的讨债怒潮,广盛公的牌匾像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小舟,摇摇欲坠。两个东家两种姿态这要账的怒潮如何应付呢?大掌柜究竟是久经商场锻炼出来的,他先与账房先生秘密商议了一番,然后再与各个小掌柜商量,先稳定了广盛公的内部核心人物,然后他开门去稳定要账的人群。他不慌不忙,不亢不卑地站在台阶上,向人们挥手、鞠躬,说:“各位新老相与,广盛公这回买树梢栽了跟头,诸位都知道了。诸位要兑银子,也完全应该,但眼下本号现银短缺,还恳求诸位宽限几日。这几天我和账房先生清了清账,本号外欠的也就是3万两银子,本号这些年赚的银子何止这个小数目?我们乔东家和秦东家有的是银子,而且他们也都是仁义财主,绝不会坑了诸位的。当初两位老东家买树梢也栽过,坑过谁?本人明日就亲自带上骡马去山西祁县徐沟驮银子,来回一趟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请诸位半个月后再来兑换现银,有多少兑多少……”人们听听眼前这位大掌柜的言行,再想想广盛公的乔秦东家辉煌的历史,显赫的商誉,卓著的信义,对这个一直有信有义的商家,他们怎么忍心采取不义之举?再说,半个月时间也不算太久。大掌柜稳住了要账的人群,便起身去祁县徐沟找乔秦两东家:一是请罪,二是要银子。大掌柜日夜兼程,5天时间便从包头赶到徐沟城,他先去秦东家堂上述职请罪。秦家主事人一听说亏赔十余万银子,纵然二一添作五,他家也得出五六万两,他家的银子都置了地、盖了房子,而且还分了家,哪能拿出这么多银子!秦家人无意拿钱补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