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
道光元年(1821年),改“商贾会馆”为“大行”,除管包头地界的工商事务外,还兼管打架斗殴,民事诉讼,支应差役,迎送官府等事务。道光十三、十四年(1833、1834年),包头镇回族已达100多户,约600~700人;汉族达1500户,10490人。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建立包头镇税厅,“凡由宁夏、甘肃贩至包头的一切杂货,应在西包头镇税厅按例纳税。”道光三十年(1850年),7月,黄河大涨,托克托城南河口镇码头被淹,巨商多移包头镇。西路船筏改在包头南海子码头停泊。从此,包头成为黄河中上游水运枢纽。同治九年(1870年),大同镇总兵马升率部驻防包头。为防范回民起义军进犯包头,由马升主持,由包头镇巡检崔际平督办,由包头各商家出资,开始修筑包头城垣,于同治12年全部竣工,修成了周长17里,高1?5丈的城墙,街道也初具雏形。同年,包头居民发展到2800户,25000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黄河改道,毛岱官渡口被冲废,奉谕旨官渡移驻包头南海子。由上述人口的快速增长,商业行会和官方机构的不断升格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可知,这一时期的包头经济犹如夹带着众多肥厚“鱼儿”的滚滚不息的浪潮,商业机会多得抓不过来。创建庞大的商业网络

乔家于嘉庆六年(1801年)将广盛公改组为复盛公后,不仅复盛公的业务在不断发展,而且还不断投资开设新的字号。道光九年(1829年),乔家在包头以3万两白银独资创办复盛全钱庄当铺,地址在财神庙街西口。咸丰年间,乔家复字号因抵账获得了包头南龙王庙一带的280亩水地,开设了复盛菜园,培种各种蔬菜,基本垄断着包头市面。同治三年(1864年),乔家在包头以6万两白银独资创办复盛西当铺,地址在瓦窑沟南口,主要经营当铺、估衣铺,兼营粮油米面。光绪元年(1875年),乔在中堂在包头独立投资5万两白银创办通和店,主营粮食米面。光绪三年(1877年),乔在中堂在包头投资5万两白银(另有副本5万两)创办广顺恒钱铺。光绪十三年(1887年),乔在中堂在包头投资3万两白银创办中庸钱铺。此外,于光绪年间还相继开设了复盛西店、复盛西面铺、复盛协钱铺、复盛锦钱铺、复盛兴粮店、复盛和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