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乔家大商道》
这些字号,从地理上看,基本上覆盖了包头的主要街市。从业务上看,基本上垄断了包头的主要买卖。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三大号如强有力的经线,其他数十个字号铺面则如缜密的纬线,结成了一个庞大而结实的罗网,渔猎着包头滚滚商潮中的肥厚“鱼儿”。由于包头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由此决定的包头经济的迅猛发展,包头如同财利的渊薮,从而使乔家的这种撒网捕鱼法大奏奇效,大发其财,迅速跃上了巨商豪富的地位。荒凉草原上的城市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这是包头地区的一句民谚,初听这句话,似乎荒谬:怎么会先有一个字号而后才会有一城池呢?该不是说反了吧?而在了解了上述包头的发展情形和乔家字号的发展情形后,就完全明白了。原来包头起先是一片荒凉的草原,是山西的旅蒙商队路经这里,才在这里撒下了“银钱种子”。又是以乔家“复盛公”为代表的山西商人经营这里,才把这“银钱种子”变成一棵巨大的摇钱树。乔家复盛公字号的历史的确比包头城要久远得多,而乔家商业对包头城发展的贡献也的确比官府等其他力量要巨大得多。可以这样认为,包头的发展壮大完全由商业的发展促成,而复盛公是包头立足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代表性字号,所以便有了那句民谚。乔家的复盛公字号,无论是对一个家族的贡献,还是对一个城市的发展,或者是它的持续时间(150年)和兴盛程度(称雄包头并先后在包头繁衍了十几个独立的分店),在中国商业史上都应该写上重重的一笔。
![《乔家大商道》第27节:荒凉草原上的城市](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542457796.jpeg)
【评点】为了利润谋求更大的发展,这是正常商人的共同行为,但如何扩大经营规模,则因人因地因时因势而异。商场如海,利润如鱼,在茫茫商海中捕“鱼”,可以用钓钩,可以用鱼叉,也可以撒网。如果鱼少而撒网,得不偿失;鱼小而用鱼叉,大材小用;鱼群涌来而用鱼叉、鱼钩,则又“挂一漏万”,错失良机……乔家在包头撒网捕鱼正得其时,得其地,得其势,得其人。其时,乾隆以来正是汉蒙贸易不断发展时期;其地,包头地处汉蒙贸易的交通要道,物流量和人流量巨大,“鱼儿”也就密集;其势,复盛公字号在包头根深蒂固,资本雄厚,商誉卓著,适宜扩展;其人,经多年的苦心培养锻炼,复盛公内人才济济,人心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