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4节:起局之变(4)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
更重要的是,这次新闻通报会上官方的解答并没有消除人们的质疑。人们还是普遍认为,科龙电器国有资产被严重低估,顾雏军收购资金并没有到位。对于这一问题的追索,直接导致了2001年底格林柯尔市值蒸发10亿港币。而这,还只是 开始。
就在2001年科龙再次报亏将不可避免的时候,“屋漏偏逢雨打窗”,证监恰恰也出台了三年报亏就摘牌的新规定。出于爱之切的心理,顺德政府急于通过产权改制去消除产生科龙大企业病的根源,在和顾雏军的谈判中,作出了较大让步,比如通过容声集团将科龙股权转让给格林柯尔等举措,将收购金额下降,使顾雏军得以用较低的成本收购了科龙。 二、格林柯尔入主后,科龙的经营方向会不会变? 在新闻通报会上,记者的猜测化为热切的疑问:新的股东进来,总会带来新股东的风格以及企业烙印,格林柯尔的到来,会不会带来经营方向、竞争战略、政策方面的改变呢? 对此,格林柯尔代表刘从梦作出了明确表示: 科龙电器在股权变更后,格林柯尔不会对科龙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做大的调整,将会保持现有基本管理层和职工队伍的稳定,保持现有的营销政策和售后服务政策的连续性,保持现有生产和技术研发体系一如既往地运作。在“三个保持”的基础上,与其他股东一起保持科龙的强大。而公司选择在销售淡季进行股权转让,就是希望股权更迭不会给公司运营带来不利影响。另外,格林柯尔将把制冷剂核心技术和全球营销网络的优势带进科龙,打造出一个高科技的家电企业。刘从梦还强调,格林柯尔和科龙的结合是一个“完美的结合”,格林柯尔作为高科技制冷型企业,生产上游的产品,科龙生产终端产品,两者结合,就可以构建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验 证: 格林柯尔入主后,生产和技术研发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加强,为日后冰箱的“分立多循环”专利技术、空调“双效王”能效比提高到7.0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而员工队伍稳定方面,坚持在运动中瘦身,通过龙霸行动和黄埔军校计划相结合,将跟不上趟的员工淘汰出科龙的行列。通过大量招收研究生和应届本科生,洗“癌”营销,使科龙的营销队伍的执行力再上一个台阶。 科龙的经营方向不但没有变,而且顾氏认为科龙的战略应该是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主营业务——冰箱、空调,对以前的智能家居、GPS卫星定位系统重新进行了评估,注销了以前科龙成立的“北京恒升新创公司”、“北京时空公司”、“北京天地公司”,专心经营好冰箱、空调的生产、销售。 但是,资本的意志一再控制了顾雏军的思想,他的目标就不仅仅是掌控科龙,而是力图以科龙为旗舰,做成世界主流家电制造商。控股美菱,并购吉诺尔、上菱、阿里斯顿等行为,都使顾雏军风头一时无两、科龙人士气大增,也令人为之耳目一新。但为了资金保值,急急进入亚星客车、襄阳轴承,又为了整合汽车链,鲸吞英国公司。顾雏军敏锐的市场嗅觉一再引起行业震惊的同时,也正是他这种狂热的见机会就进入的资本嗅觉,最终将科龙拖入了万丈深渊。从这个角度来说,格林柯尔和科龙的结合实在是一个“最不完美的结合”!
更多阅读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9节:温故之变(5)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这次通气会后,媒体对该事的报道始有改观。 “我希望科技界、新闻界、投资界对企业家们应该有一个宽容的气氛,不要在一个人失败的时候把他骂成狗屎,成功的时候又把他捧得好像是天才。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8节:温故之变(4)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如果有一天老了,走到街上有人说,这个老头是做冰箱的,他对中国冰箱产业还是做了些贡献的,那我就没有白做。” ——这是在2003年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谈及产业整合梦想时,顾雏军的一句感慨之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7节:温故之变(3)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面对媒体的大规模轰炸,兼之科龙2002年若再不盈利,就有退市之虞,顾雏军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他曾这样说过:“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家还没有被认可,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性命做企业!有人提出我们一股独大的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6节:温故之变(2)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尤其科龙在当时以乡镇企业的身份走过来,就如潘宁在临别科龙时留下的“纵横家电愤争先”一句,特意注解“愤争先”并非“奋争先”笔误,之所以“愤”,是因为乡镇企业的科龙从前被人轻蔑、贱视,从这,可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5节:温故之变(1)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而在2004年年末,中国证监会也分别指派广东、江苏、湖北、安徽四地的证券监管部门,联合调查顾雏军掌控的格林柯尔系。这些地方正好是顾雏军的格林柯尔收购的科龙电器、ST亚星、美菱电器和襄阳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