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5节:起局之变(5)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
三、2001年之前,科龙就以人事变动频繁著称,这次,科龙会不会再爆发一次人事地震?
相比新股东更迭,人事更迭才是公司职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从2000年4月起,科龙高管层的人事变动就成为业内最抢眼的新闻事件,此次,媒体把科龙员工的疑问带到了发布会上。 细心的记者发现,这次出席新闻发布会的科龙公司代表徐铁峰的头衔有些微小的变化,在总裁名称上悄然增加了董事长一项。考虑到徐出任新职的时间是今年8月,原董事长王国端也离去不久,许多关注者已经在纷纷猜测格林柯尔入主后对其销售政策、人事变更、经营方向等怎么调整了。 对这一非常敏感的问题,在新闻通报会上,格林柯尔方面趁机对科龙职员(尤其是管理层)大打强心针就不难理解了。格林柯尔方面的代表、格林柯尔副总裁刘从梦不仅在会上宣布了三个“保持”,而且一再强调要记者“听清楚”,这种外交官的口吻引来了在场人士的诸多联想。 不管怎样,格林柯尔必定不希望接手的是一个混乱中的科龙,而是希望科龙平稳发展,这对科龙的经销商和科龙的管理层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安慰了。 验 证: 自进入科龙后,人事调整方面,可以说是顾雏军做得较为成功的一个方面。以其火暴而又桀骜的个性,对初始一些老员工的敷衍或没有将他这位董事长放到应有高度的行为,可以拍桌子斥责“你们这些黑头”,并历陈老科龙的种种弊端,虽然对许多人不满意,但并没有大刀阔斧地裁减,在这方面,可见其雷厉风行的铁腕后面,还有着对科龙状态洞若观火的洞察力,有着冷静的一面。 他的观点是:既然你在科龙,就要适应顾氏科龙的文化。通过整风运动,对员工洗脑,力图将以前的灰色思想清洗掉,提倡一种“事”文化;通过在运动中瘦身,使跟不上趟的员工离去,从而整肃军纪。在平稳过渡的同时,也极为重视科龙的人力资源结构。大批招收99级大学本科生以及MBA,充实到各营销分公司中,在科龙营销的池子里放入了一群群鲶鱼,这些新鲜的血液,极大地刺激并提高了科龙营销人的执行力。 四、格林柯尔的出价是不是合理? 不管怎样解释,这个问题还是一直萦绕在外界人们的心中。据科龙2001年的中报显示,截至2001年6月30日,科龙每股净资产为4.17元,而格林柯尔仅以2.8元左右的价格就取得了受让权。容桂镇镇长刘知行为打消大家的疑虑,提醒说,价格只是相对的,并不能衡量这次股权转让的全部。如果要确认在这次转让中有一方受损失,也只会是镇政府。而容桂镇政府之所以愿意以低于净资产价值的价格出售科龙股权,是经过综合评价来决定的,镇政府的收益应该通过税收和其他收益来体现。 另外有一种解释是,虽然科龙的主营产品科龙空调以及容声冰箱的市场销售并未因管理层地震而下滑,但全行业都在进步,两相对比就会显出落后来。这次的转让价格其实就是市场对科龙现状的新评估。科龙是需要调整状态的时候了,否则市场份额会被其他品牌逐渐蚕食。
更多阅读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9节:温故之变(5)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这次通气会后,媒体对该事的报道始有改观。 “我希望科技界、新闻界、投资界对企业家们应该有一个宽容的气氛,不要在一个人失败的时候把他骂成狗屎,成功的时候又把他捧得好像是天才。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8节:温故之变(4)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如果有一天老了,走到街上有人说,这个老头是做冰箱的,他对中国冰箱产业还是做了些贡献的,那我就没有白做。” ——这是在2003年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谈及产业整合梦想时,顾雏军的一句感慨之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7节:温故之变(3)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面对媒体的大规模轰炸,兼之科龙2002年若再不盈利,就有退市之虞,顾雏军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他曾这样说过:“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家还没有被认可,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性命做企业!有人提出我们一股独大的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6节:温故之变(2)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尤其科龙在当时以乡镇企业的身份走过来,就如潘宁在临别科龙时留下的“纵横家电愤争先”一句,特意注解“愤争先”并非“奋争先”笔误,之所以“愤”,是因为乡镇企业的科龙从前被人轻蔑、贱视,从这,可
《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第35节:温故之变(1)
系列专题:《资本和舆论的博弈:科龙变局》而在2004年年末,中国证监会也分别指派广东、江苏、湖北、安徽四地的证券监管部门,联合调查顾雏军掌控的格林柯尔系。这些地方正好是顾雏军的格林柯尔收购的科龙电器、ST亚星、美菱电器和襄阳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