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电能质量分析仪 浅析电能质量分析方法与控制技术



     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电网中各种非线性负荷及用户不断增长;各种复杂的、精密的,对电能质量敏感的用电设备越来越多。上述两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分析我国电能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发展趋势,有很强的观实意义。

  1衡量电能质量的主要指标由于所处立场不同,关注或表征电能质量的角度不同,人们对电能质量的定义还未能达成完全的共识,但是对其主要技术指标都有较为一致的认识。(1) 电压偏差(voltage deviation):是电压下跌(电压跌落)和电压上升(电压隆起)的总称。(2) 频率偏差(friquency deviation):对频率质量的要求全网相同。(3) 电压三相不平衡(unbalance):表现为电压的最大偏移与三相电压的平均值超过规定的标准。(4) 谐波和间谐波(harmonics & inter-hamonics):含有基波整数倍频率的正弦电压或电流称为谐波。含有基波非整数倍频率的正弦电压或电流称为间谐波。(5) 电压波动和闪变(fluctuation & flicker):电压波动是指在包络线内的电压的有规则变动,或是幅值通常不超出0.9~1.1倍电压范围的一系列电压随机变化。

  2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

  2.1电能质量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电能质量问题是众多单一类型电力系统干扰问题的总称,其实质是电压质量问题。电能质量问题按产生和持续时间可分为稳态电能质量问题和动态电能质量问题。

  2.2电能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2.1电力系统元件存在的非线性问题

  电力系统元件的非线性问题主要包括:发电机产生的谐波;变压器产生的谐波;直流输电产生的谐波;输电线路对谐波的放大作用。

  2.2.2非线性负荷

  在工业和生活用电负载中,非线性负载占很大比例,这是电力系统谐波问题的主要来源。

  2.2.3电力系统故障

  电力系统运行的内外故障也会造成电能质量问题,如各种短路故障、自然现象灾害、人为误操作等都将造成各种电能质量问题。

  3电能质量分析方法

  3.1时域仿真法

  时域仿真方法在电能质量分析中的应用最为广泛。采用时域仿真计算的缺点是仿真步长的选取决定了可模仿的最大频率范围,因此必须事先知道暂态过程的频率覆盖范围。

  3.2频域分析法

  频域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频率扫描、谐波潮流计算和混合谐波潮流计算等,该方法多用于电能质量中谐波问题的分析。

  3.3基于变换的方法

  在电能质量分析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基于变换的方法主要有Fourier变换、神经网络、二次变换、小波变换和Prony分析等5种方法。4电能质量的控制策略与技术4.1几种电能质量控制策略

  (1)PID控制:这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易于在工程中实现。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其缺点是:响应有超调,对系统参数摄动和抗负载扰动能力较差。

  (2)空间矢量控制:空间矢量控制也是一种较为常规的控制方法。其原理是:将基于三相静止坐标系(abc)的交流量经过派克变换得到基于旋转坐标系(dq)的直流量从而实现解耦控制。常规的矢量控制方法一般采用DSP进行处理,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与暂态性能。也可采用简化算法以缩短实时运算时间。

  (3)模糊逻辑控制:知道被控对象精确的数学模型是使用经典控制理论的"频域法"和现代控制理论的“时域法”设计控制器的前提条件。模糊控制作为一种新的智能控制方法,无需对系统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它通过模拟人的思维和语言中对模糊信息的表达和处理方式,对系统特征进行模糊描述,来降低获取系统动态和静态特征量付出的代价。

  (4)非线性鲁棒控制:超导储能装置 (SMES)实际运行时会受到各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可通过对SMES的确定性模型引入干扰,得到非线性二阶鲁棒模型。对此非线性模型,既可应用反馈线性化方法使之全局线性化,再利用所有线性系统的控制规律进行控制,也可直接采用鲁棒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

  4.2FACTS技术

  FACTS,即基于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的灵活交流输电,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美国电力研究院(EPRI)提出的。它通过控制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来灵活控制系统潮流,使输送容量更接近线路的热稳极限。采用FACTS技术的核心目的是加强交流输电系统的可控性和增大其电力传输能力。

  目前有代表性的FACTS装置主要有:可控串联补偿电容器、静止无功补偿器、晶闸管控制的串联投切电容器、统一潮流控制器等。

  4.3用户电力(Custom Power)技术

  用户电力技术就是将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运用于中低压配电系统和用电系统中,其目的是加强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并减小谐波畸变,改善电能质量。该技术的核心器件IGBT比GTO具有更快的开关频率,并且关断容量已达MVA级,因此DFACTS装置具有更快的响应特性。目前主要的DFACTS装置有:有源滤波器(APF)、动态电压恢复器(DVR)、配电系统用静止无功补偿器(D-STATCOM)、固态切换开关(SSTS)等。

  5电能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

  5.1研究电能质量分析控制领域的基础性工作

  一方面要深入探索电能质量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同时,积极研究电能质量控制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策略,将更为先进、科学的控制理念和控制思想借鉴到电能质量管理领域。

  5.2推广使用数字化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以DSP为基础的实时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为:①可提高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和灵活性;②由程序控制,改变控制方法或算法时不必改变控制电路;③可重复性好,易调试和批量生产;④易实现并联运行和智能化控制。

  5.3对电能质量检测技术的新要求

  传统的检测仪器一般局限于持续性和稳定性指标的检测,而且仅测有效值已不能精确描述实际的电能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发展新的监测技术。具体要求包括:①能捕捉快速(ms级甚至ns级)瞬时干扰的波形;②需要测量各次谐波以及间谐波的幅值、相位;③需要有足够高的采样速率,以便能和得相当高次谐波的信息。④建立有效的分析和自动辩识系统,反映各种电能质量指标的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5.4大力发展应用新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FACTS、CusPow等新技术更是为解决电能质量问题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一些非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很迅猛,将这些技术融合发展,并合理使用、大力推广,必然会逐步满足电力负荷对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程正兴. 小波分析算法与应用[M].西安:西安大学出版社,1998.

 三相电能质量分析仪 浅析电能质量分析方法与控制技术
  [2]何大愚. 用户电力技术及柔性交流输电技术[J]. 电网技术. 1995,19(12):59-6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655.html

更多阅读

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数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2006年春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基本分析:四年级学生有5个班级,总人数为311人,实考308人,优秀人306人,优秀率99.3%,合格人308,合格率100%;,总分29614分,平均分95.5。二、命题指导思想:1、注重数学"双基"的理解、掌握,强化过程与方法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质量分析叶金德 三年级美术教案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学质量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三、六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学期结束了,下面是我对本学期美术教学质量的一些看法。1、学生分析。美术的培养,应该面向全体,但是对特长生的需求却更为迫切,因为不仅美术比赛需要特长生,而且美术

初一期中考试政治质量分析 初一政治试卷分析

初一期中考试政治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此次期中试卷,含两个大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试卷以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能力的考查。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试题难

声明:《三相电能质量分析仪 浅析电能质量分析方法与控制技术》为网友莫笑桃花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