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单位》第51节:文化和行为冲突(31)
系列专题:《走出单位》
成功的项目规划需要规划者对项目所涉及的领域和问题有专家见解和经验,对公司的战略和规划有明确的认知,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做仔细的调查分析,在组织系统内对预算的承受力有准确的把握,对重要合作伙伴所期待的合作条件和参与的可能性有准确的预见。 游说在本质上是一个推销过程,我们得知道自己提供的是不是对方想要的或认为是必要的。本地雇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清楚对方的关键需求,不能“正中要害”;不知道怎样达成实施与合作的条件,让对方觉得我们能力不够或缺少资格;缺少专家见解和经验,对对方的质疑做不出有力的反驳,无法让对方对项目有信心。 本地雇员的游说质量不高还因为外语的熟练程度有限,本来就不太充分的想法,表达清楚的就更少。 怎么才能提高游说能力呢?除了不断实践以外,就是不断研究问题和总结经验,积累专家知识,形成专家见解。这样,即使语言能力不够,也可以通过变通的方式达到游说的目的,比如书面游说或借助翻译游说。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对时间、预算和质量的管理。本地雇员一般都能按时、按预算完成项目,但在质量的管理上有许多问题,比较典型的两种缺陷是陷入细节、忽略大局和不参与实施、不过问具体实施情况。 前一种“事无巨细型”对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但由于花大量时间参与细节工作,往往失去了对项目的总体把握,导致对关键环节的失控。有一个非常敬业、能干的经理主持一种新产品上市,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他样样亲历亲为,许多细节近乎完美。但在上市后不久,该产品被工商局查出不合格,原因是产品的中文标签上漏了一项必须说明的产品规格。这项规定是他在筹备产品上市期间才出台的,此前这项产品规格只要在英文标签里说明就行了。 后一种“甩手掌柜型”万事不管,知道每件事都有人做就行了,不审查具体实施方案,不跟踪实施过程,有人问起项目情况,他就会说,这件事问张三,那件事问李四,而他自己什么都不知情,遇到问题,就丢给具体做事的员工或上交给老板。总的说来,这种人只协调,不管理,也不负责解决问题。有一个项目经理就是这样,每天也很忙碌,但问题得不到解决,因为他总是在催促别人解决问题,自己不插手,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工作程序不畅,团队成员也经常出错。 这两种典型作风都是领导力缺乏的表现。前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管理方式容易使整体项目偏离预定方向,达不到预定目标。后一种只动嘴不动手的管理作风很有点官僚习气,容易使项目失控,导致混乱,达不到预定目标。这也是单位领导们常有的两种作风,被称为“老黄牛”和官僚作风。 下篇 跨体制生存与发展 体制适应 一种生活,两种体制环境,这就是跨国公司本地雇员的跨体制生存。
本地雇员穿梭于公司内外的两种体制之间,在两种组织结构和两种体制中协商、合作,努力办成同一件事,几乎每天都会遇到来自两种体制的程度不同的阻碍,其中既有单位体制的阻碍,也有跨国公司体制的阻碍。
更多阅读
《走出单位》第50节:文化和行为冲突(30)
系列专题:《走出单位》寻求帮助和支持 职能部门之间,团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都经常需要相互提供支持和帮助,无论是项目还是日常工作,我们都无法全部独立完成。虽说提供支持和帮助是每个人的本分,但大家都是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要在已
《走出单位》第49节:文化和行为冲突(29)
系列专题:《走出单位》本地雇员对待竞争的非建设性态度和方式表现为妒嫉、不支持、不配合、不打交道,更糟的还有拆台、恶意攻击、讽刺挖苦、诬告、打小报告。这些人不知道,这些行为起初会对对方产生不利的影响,但过不了多久就会反过来
《走出单位》第48节:文化和行为冲突(28)
系列专题:《走出单位》我也多次接到咫尺之外的团队成员在办公室里打来的电话,讨论很具体的事。我多半会说:“我过来跟你谈。”我总是鼓励团队里的同事面对面交流,因为这不仅有利于工作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团队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团
《走出单位》第47节:文化和行为冲突(27)
系列专题:《走出单位》自满与精英意识降低了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职业发展。首先,我们不清楚该学习什么或怎样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我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什么还没有到那里?于是各种抱怨层出不穷,比如天花板理论、性别歧视
《走出单位》第46节:文化和行为冲突(26)
系列专题:《走出单位》另一名资深经理希望拓展自己的领域,在为公司领导层提供专家建议时,积极介入自己不熟悉但自认为熟悉的职能领域,提出通过新华社内参向中央政府反映情况的建议,并向外籍领导解释说“内参”是中央政府高层领导人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