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16节:纲领解决根本问题(1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这位汽车巨头还宣布福特汽车公司要改变两班倒、每班9小时的工作制度,而将实行昼夜工作、三班倒、每班8小时的工作制度。这将多提供几千人以上的就业机会。

  这项新计划的另一方面规定任何人都不会被随意解雇,除非证明他是不忠诚或是工作效率不高者。任何一个人如果在一个部门工作不好可以给予在工作另一部门好好工作的机会。

  在福特宣布新计划的时候,一位福特公司的代表说:“我们相信,社会公道在国内开始了。我们要让那些帮助我们产生这一伟大制度并保持它的那些人和我们一起分享我们的成果。”

  从此,美国工人所得的工资不再是仅能维持生计,而劳资关系一步步包括了养老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不久美国诞生了一个新阶级——中产阶级,从此美国不再是只有富人和穷人,并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富裕的国家。

   3.实现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的统一。

 《红色管理》第16节:纲领解决根本问题(14)

   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共同意象或景象,创造的是万众一心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的全面活动中,使不同的活动融合起来。个人愿景的力量是源自一个人对愿景的深度关切,而共同愿景的力量是源自共同的关切。当这两种关切统一在一起时,组织就实现了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的统一。这种统一达到的是“上下同欲”的成效,其爆发出来的力量就是管理学所说的“协同的力量”。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使全国四万万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奋力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汇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严格地说,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只是包括自己的党员和自己领导的军队,但是共同愿景让工农群众也成为共产党领导的重要的力量,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都是革命的重要方式,因为本身就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党的党员大都来自人民群众。

   所以,共同愿景是中国共产党赋予崭新内涵的一个具有先进思想定义的红色管理术语。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很多企业制订了共同愿景,但这种愿景只是该企业对自己目标的追求,它并没有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企业顾客的角度去考虑这些问题。一句话,当你忘记了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就会忘记你。

   共同愿景是一面旗帜,它会唤起人们的希望。共同愿景的生命力来自它的每一个细节。比如中国共产党树立的旗帜是实现共产主义,为了实现这个愿景,组织必须在各个地方,各个时间段,设立具体的更有感召力的愿景,在每一个山头插上一个旗帜:土地改革的时候我们告诉农民,要分土地了;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告诉人民我们要打倒帝国主义,夺回自己的家园,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要告诉人们如何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哪个阶段,我们还要走的路是什么,等等。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建设组织的精神家园

   在长征结束之后,延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大本营。这是陕北偏僻山沟里一个清贫而简单的集镇:300多家门面至少有50家是打铁铺,商店里只有日用品,橱窗纯粹是摇鼓担式的。走在街上就可以听见打铁铺传来的叮叮当当的声响和骡马的嘶鸣声。

   抗战时候的延安是清贫的,国民党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及其他的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不让一粒粮,一匹布,进入边区。”

   然而,延安同时也是一个充满阳光的地方。黄土高坡上成排的窑洞,山坡中间流淌的延水,以及山顶上的古塔,这些象征中国革命意识形态的地理剪影,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最经典画面。

   这是一个悖论。当年由于日军的残酷进攻,加上华北的年年灾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的困难局面。根据地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情况极端困难。有些地方抗日军民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用,没有菜吃,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然而,全国各地的爱国志士、进步青年和海外青年华侨不顾国民党当局的阻挠和迫害,冒着生命危险,冲破敌人重重封锁,跋山涉水奔赴延安。

   这是很值得思索的。在共产党的发展史上,这种现象一再出现。这些不停出现的奇迹,使共产党迅速壮大起来,渡过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渡过的历史难关。

   我们在上一节提到了共产党人的丰盛的生命,这些生命一次次地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让历史的天空一片光明。这些人聚在一起,让边区的天空一片晴朗。

   1943年,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信心满怀地对国民党驻延安联络代表徐佛观说:“蒋先生不相信天上有两个太阳,我偏要出一个给他看,再过五年、八年,看鹿死谁手!”

   毛泽东针对的是蒋介石在当年3月发表的《中国之命运》。此书一出,国民党内大声叫好,但是在延安呆了大半年,亲眼看到共产党励精图治的徐佛观却十分担忧。当年10月,他返回重庆后呈上“延安印象意见书”,那时他已经预见到了一个不祥的结局:“用武力,在目前政治现状下,前途并不乐观。”

   此前,1939年和1940年,毛泽东在他那个只有一铺大炕,一张木椅、桌子、一条木凳和一盆木炭的窑洞内,阅读了大量马列理论、经济学和哲学书籍,然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毛泽东分析说:“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是新生的……是中国古老社会的孪生子,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抗。在这个基础上,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是合理的。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革命两步走,这两个阶段又必须相互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6195.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9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邓小平理论创新实际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马列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没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

《红色管理》第93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第四,是“导向性”原则。组织的导向决定着全体成员的注意力。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企业的导向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导向型、产品导向型、促销导向型、营销导向型的发展历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使命

《红色管理》第59节:干部是组织建设的关键(1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内部矛盾  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党的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党用来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的团结的重要武器。  在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中,正是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

《红色管理》第45节: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16)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有人问韦尔奇,在企业管理中是独裁领导好还是民主领导好?他说最好是二者的结合,即决策前应该广泛征求意见,但决策时必须一个人说了算。通用电气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一方面,公司普遍推行“群策群力”,

《红色管理》第19节:纲领解决根本问题(17)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企业精神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培植企业精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般说来,培植企业精神的工作可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是领导的示范作用;其二是政策的引导和强化,即有一套明确的

声明:《《红色管理》第16节:纲领解决根本问题(14)》为网友独自一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