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25节:路线是高于战略的战略(6)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4.在战略实施方面,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具体战略:推动社

  会主义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行依法治国;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行以德治国;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和反腐败斗争;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既然路线是一个战略群,在它的内部就会有战略的排列组合。这种秩序的排列的核心原则,是基于愿景的实现。所以我们可以说路线是为了实现组织最佳效率而对它内部的战略决策所作的最佳选择、最佳规划、最佳组合和最优排列的战略群。所以一条路线的建立一定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统筹把握,分清主次、轻重、缓急、先后、高低。

  路线是一种协同效应的战略集合群

 《红色管理》第25节:路线是高于战略的战略(6)
  可以看出来,路线与战略的区别是,战略是关注一事一点的,而路线关注的是全局的整个系统。也可以说战略和路线其实是点和系统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路线就是战略集合群。

  战略集合群能产生一种系统的力量。

  现实中,单个的战略很难发挥完全的作用。无论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企业,只有当战略形成群的时候,才能彼此造势,发挥出战略应有的作用。

  目前有很多企业制定了战略,却无法取得应有的效果,就是忽略了战略集合群的重要性。对一个企业来说,战略和战略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没有哪一个战略可以单独的取得完全的胜利。就如同一个人用力举起一块石头,并不仅仅是手对石头作用的结果,而是全身肌肉互相协调的结果。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虽然没有提出“战略集合群”这个概念,但他们在实际的军事活动中却早已具备了这种行为。

  1947年7月29日,鲁西南战场上,刚刚指挥完羊山集战役的刘伯承、邓小平在前线指挥所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电报。这份电报是由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上面标有三个A字,代表最紧急,而且极秘密。

  密报的内容是要刘邓大军“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

  直出大别山”,以牵制胡宗南军一部的力量。

  接到电报后,刘邓大军立即出发,冲破了重重封锁与阻击,终于于1947年8月27日进入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

  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二十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邓小平刚用他特有的语气说:“这个跃进的意义可不要小看了,中国从北到南没有多少个一千里,从长江再跃进一千里就到了广东、福建的边界,剩下不到一千里了,蒋介石的反动政权就要垮台了。”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同时;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全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后来有人对刘邓南下大别山的战略作用产生过疑问,之所以出现这种疑问,就是因为疑问者并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去看待刘邓挺进大别山的意义,而仅仅是从南下大别山部队的局部形式来理解问题。

  其实,这个战略行动的意义在于刘邓、陈谢、陈粟三个方面相互配合形成新的战略态势,夺取战争的战略主动权。

  刘邓南下大别山,调动敌军尾随南下,为陈谢、陈粟创造条件,陈谢随后进军豫西威逼潼关,就调动了进攻陕北的胡宗南集团,随后西北野战军就转入了反攻,同时陈粟也有了进军豫皖苏的条件。而陈粟、陈谢的行动,反过来又调动了围攻刘邓之敌。三军的战略配合,在战役方面就为陈谢陈粟创造了战机。这样,战争的主动权就稳稳掌握在解放军手里,所以,刘邓南下是战略反攻的序幕。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就如同一把尖刀横立于南北敌军的中间,完全牵制了敌军的力量,对林彪能够专心进行辽沈战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只要刘邓大军呆在大别山,哪怕每天什么都不干,敌军也已经被牵制得不敢稍有异动。如果没有刘邓大军的牵制作用,辽沈战役就无法全面展开,至于胜利就更无从谈起。所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看似和辽沈战役无关,实际上却是辽沈战役的关键。它们之间是一种战略协同的作用,如果单独把某个战略提出来,没有其他战略的合作,就都无法获得成功。

  可见,战略集合群能够产生强大的系统作用,实质上是一种战略协同的力量。

  美国战略理论研究专家依戈尔?安索夫在其《公司战略》一书中,把协同作为公司战略四要素之一,并阐述了基于协同理念的战略如何可以像“纽带”一样把公司多元化的业务联结起来,从而使公司得以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优势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并以此确立了协同的经济学含义。

  确切地说,战略协同是一个管理学的概念。所谓战略协同,简明一点说,即:功能多元化的企业组织,通过对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可以使公司的整体效益产生大于各独立组成部分效益总和的效应,经常被表述为“2+2=5”。

  虽然是管理界提出了“战略协同”这个概念,但对于该理论的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却是最深刻的。战略协同的重要性更是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可见一斑,纵览共产党的历史也不难发现,其每一个路线的实现,其实就是众多战略协同产生力量的结果。所以,对企业来说,要向共产党学习的就是要建立这种战略协同并使之产生力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6169.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69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10)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这样的发展时期,创始人已经成为企业界明星的时候,往往其个人魅力对公司品牌的树立,对吸引人才,都会起到很大的吸聚作用。张瑞敏是中国企业界的明星,他的个人领导和管理风格,个人魅力肯定对吸引人

《红色管理》第68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9)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经验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激励方法:  1.一个优秀的组织提供“从奴隶到将军的机会”。  为什么要当兵?当兵改变命运!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色管理》第67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8)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领导者在进行演讲、报告、谈心、对话、谈判等各种场合中,如能把握好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常能收到奇效。领导者对于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现实工作中的问题,首先要认真思考,融会贯通,深刻分析,

《红色管理》第66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7)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对企业来说,当今时代是个沟通的时代。沟通是组织赖以生存的重要过程。万科董事长王石先生说:“我是个职业董事长,我领导万科的秘诀,就是不断地交谈沟通——与投资人、股东、经理层和员工。” 

《红色管理》第65节: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6)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毛泽东发现罗荣桓是个人才,经过他的介绍,罗荣桓以一个下层工作干部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前委委员。毛泽东相信罗荣桓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政工干部。几年后,他还感慨地说:“荣桓是个

声明:《《红色管理》第25节:路线是高于战略的战略(6)》为网友深海不及你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