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77节: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8)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转变观念,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只有在培育好了自己的接班人之后,才能获得升迁。例如,作为台湾旗舰企业的宏基集团的施振荣在定下的升迁考核制度中就规定,如果一个主管没有“替死鬼”(接班人)可以接替他的工作,他就不会获得晋升。 今天我们知道,“规模经营”是工业时代企业管理重要的法宝,它既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又在创造效率。但是,我们忽略后个问题是:规模经营也意味着“可复制性”。 事实上,无论是设立分支机构,还是连锁加盟,其本质都是在考验企业自身是否具备“组织复制能力”;反过来说,假如一个企业不知道组织是如何复制的,那么,企业的扩张或连锁就不可能成功发生。企业组织的自我复制能力,首先是基于岗位或职务的可重复性,它是组织复制能力的基础。 在工业革命出现之前,几乎很少发生厂商组织的大规模扩张或连锁经营,就是因为传统的管理充满了个人的随意性的工作,同时,现代企业管理之所以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正是基于每一个岗位或职务的“可重复性”而取得。 美国的肯德基和中国的全聚德是如此相似,但企业成就却相差几十倍之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正是传统商业的随意性和机密性经营,在现代企业管理的复制能力面前败下阵来。 因此,最好的人才管理模式就是要像共产党一样,建立起系统的人才复制模式,随时储备和培养能与自己的使命和价值观保持高度一致的人才。 第四章 ■ 透过纪律监督提升组织战斗力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律是革命成功的保证 在古今中外的军史中,纪律是取胜的最关键因素。今天,全世界现代化的部队都是用同样的方法向士兵灌输遵守纪律的思想。入伍的第一天士兵就开始学习站列队和齐步走,紧接着体能训练开始了,他们每天都要跑步,并按要求进行训练。 纪律严明的军队能从容应对危险,在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也道出了六种克敌制胜的战机:当敌军士兵开小差之时;当敌军纪律涣散之时;当敌军部队被疲弱的士兵拖泥带水入困境之时;当敌军因叛乱而崩溃之时;当敌军组织混乱之时;当敌军改变行军路线之时。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纪律涣散导致的恶果,孙子说这些都是“将之过也”。 自革命战争年代起,中国共产党就相当重视军队的纪律建设。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毛泽东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中国工农红军制订的纪律,其具体内容在不同时候和不同部 队略有出入。 在红军初创时期,就已提出部队对待群众要说话和气,买卖 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 1928年春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时候,规定了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1928年夏提出了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1929年以后,毛泽东又将三大纪律中的“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来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对于六项注意,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虏腰包”两项内容,从而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这些纪律,曾经是红军以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民军队的建设,对于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和确立人民军队对待俘虏的正确政策,都起了伟大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用近乎苛刻的标准向士兵灌输遵守纪律的观念,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于纪律建设的认识,已上升到组织建设的一个很高的高度。 1.纪律告诉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
有些工作需要这种监督,但是总体而言,组织需要的是那些有自觉性的人,不必对他的一举一动都进行严密的监督,所以纪律就要发挥作用了。 纪律使组织的行为标准化。它囊括了行为的所有含义:行为本身的意义、有哪些任务、任务本身的含义,以及违反纪律会得到什么惩罚。纪律能使士兵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按照标准执行命令、完成战斗任务,取得胜利。 在进入北京城之前,毛泽东对革命胜利后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问题新考验,毛泽东是有清醒认识和充分准备的。他说:我们这是在进京赶考,绝不做第二个李自成。 他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响警钟:“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提醒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他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话语,语重心长、字字珠玑,成为共产党人防微杜渐、抵制腐化的座右铭之一。 为了防止党内骄傲自满,脱离群众和突出个人的现象的发生,七届二中全会采取了以下防范措施:不给党的领导者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并列。这“六不规定”,为新中国的清新之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纪律保证了思想工作的有序进行。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97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恰在这时,苏联政府又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给中国提供技术援助。 中国核工业从创建一开始就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主要放在自力更生
《红色管理》第9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邓小平理论创新实际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马列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没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
《红色管理》第95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以后的道路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马列主义的“本本”,也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经验。因此,党始
《红色管理》第94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其次,共产党的解放思想是一个永远坚持不间断的过程。而企业所追求的思维创新则是间断不连续的,当新的“蓝海”开辟,它们就会停止创新,当“蓝海”再次变为“红海”,它们又开始创新。 最后,“解
《红色管理》第93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第四,是“导向性”原则。组织的导向决定着全体成员的注意力。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企业的导向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导向型、产品导向型、促销导向型、营销导向型的发展历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