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2)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行为学家的建议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学家的研究,他们提出如下方法供父母选用。

  强制休息片刻对于又蹦又跳总是"恶作剧"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转移注意力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转移成有序的竞赛。如果孩子要求没完没了地做,可对孩子解释等与客人谈完事情后再由父母引导做另一种精彩的游戏。

  轻柔地暗示如果孩子总是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得很大,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饭前必须去洗手……久而久之,他便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理性看任性,点拨靠行动

  孩子任性有时是心理需求

  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为了达到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哭闹不止、沉闷不语、持久对抗,把父母搞得精疲力尽。有人把这种任性归咎于家长对独生子女太娇惯,其实不尽然。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随着生理发育,幼儿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但却不能像成人那样对这些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孩子只会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有些参与行为会对他们不利。家长们大多是以成人的思维考虑结果,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些兴趣与要求也正是孩子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12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2)
  例如:4岁的杰克看到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他便缠着母亲,非要马上得到同样的玩具。当时已是夜深人静,市内商店已关门,母亲不可能马上给他买到,结果杰克哭闹一夜。这件事表面看起来是杰克太任性,在无理取闹。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看到新玩具上有个小灯很漂亮,杰克想搞清楚那个小灯为什么会闪亮,这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和满足时,杰克只能以哭来表示抗议。如果杰克的母亲能够问明原因并理解这种心理需求,及时表扬他爱动脑筋,再讲清楚晚上无法买到玩具的道理,大概杰克就不会哭闹了。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对一切事情都想亲力亲为,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行为,往往不合情理地表现出来,家长对此既不可唯命是从,也不应断然拒绝。要知道,孩子任性有时也是心理需求,应该弄清"背后"的原因,这需要父母的耐心,也需要父母用心智去体会,以采取适当的对应措施。

  任性的孩子爱学习

  任性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重,有某种程度的韧性。父母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这些"闪光点",正确引导,把"闪光点"变为"兴趣点"。例如小强与小贝为一件事争论起来,小强说理讲不出道道,辩不过小贝。小强先是强词夺理,后气急败坏,伸手就要打人。这时父母和在场的人不应是简单制止就完了,而是教导孩子说话技巧,并经常练习。

  3~6岁是孩子智力发育的关键期,如果父母这时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任性的孩子,他们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天性,而且经验证明这样的孩子一般有很强的注意力,对同样的事物比其他孩子关注的时间更长。他们爱思考,不轻易去盲目服从,对喜欢的事情非常执拗,有钻研精神。这样学习同样的知识时,任性的孩子由于注意力集中,就容易理解记忆,比不任性的孩子更聪明,就很容易受到父母和老师的鼓励。在好胜心的作用下,他们自然就爱学习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6052.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声明:《第12节:别让孩子出问题(12)》为网友欠缺未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