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2)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洗澡

  常让幼儿游泳和洗澡,不仅是现在育儿的时尚,也确实给孩子以锻炼嬉戏的机会,孩子会十分兴奋。但因为水温高低,刺激物造成不适(比如香皂水弄在眼里),动作不协调(抓握孩子的力量过重),孩子也会产生害怕洗澡的心理。假如孩子嫩嫩的肌肤一次次受到刺激,他们肯定不会配合你的行动。

  噪声

  实验表明,噪声不仅对人有害,而且使人很敏感。1~2岁的孩子对异常声响会格外注意,尤其对噪声感到恐惧,如尖声叫唤、爆竹声、吸尘器的响声等。

  去医院和见到医生

  孩子害怕去医院主要是环境、场合增加了他的心理负担,使他产生了恐惧感,那苦苦难闻的药味,医生手里尖利的针头,以及诊治时带来的痛苦,都给了孩子惧怕的感受,有时候家长会以"不听话就叫医生来给你打针"吓唬孩子,更增加了孩子的恐惧和厌恶心理。

  动物

  18个月~2岁的孩子开始会用牙齿去咬东西了,他开始注意动物的牙齿,看到狗有牙齿就会担心它咬自己,从而产生对动物的恐惧。即使对一些不咬人、看上去比较友善的小猫小狗,孩子也可能产生害怕的感觉,因为这些动物行动敏捷,蹿上蹿下地令人不可捉摸,有时候还发出怪叫声。

  上述相对简单的幼儿恐惧现象比较容易避免和纠正,下列现象较为复杂,更应引起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伤害与威胁带来的恐惧

  受到欺负、威胁和伤害而产生的恐惧行为往往会扭曲爆发出来,孩子多出现哭泣、发抖、出汗或进行疯狂地反抗、暴打亲人等,孩子这些反常的行为要引起亲近人的注意,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认定孩子已经处在极度愤怒和痛苦之中。他害怕、气愤那些欺负和伤害带给他的威胁,逼他忍无可忍地进行抗击。

  孤独和无助带来的恐惧

  弱小无助,抗争无法,救援无望,处境危险。过度的惊恐会使孩子产生退缩、发呆、躲避、默不作声、呼吸困难的现象,这时孩子好像马上要崩溃的样子。这些惊恐骇人的时刻会给孩子留下深深的记忆,即使脱险之后孩子仍常会感到恐惧挥之不去,这是那些可怕遭遇所引起的。

  过度保护带来的恐惧

 第32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2)
  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或跟其他亲人在一起,父母就过分担心,一离开孩子就有特别的迟疑、内疚和难过的表情。这些举动肯定会使孩子特别"在意",好像父母不在身边就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加上有的父母一听到孩子房间里有什么响动,就大呼小叫跑进房间来保护孩子,结果适得其反。这种表现只能增加孩子的恐惧、依赖心理,使他的行为表现越来越怯弱。

  严厉管教带来的社交恐惧

  育儿专家指出,1岁的孩子想争夺别人的玩具,其实就是他最具代表性的社交活动的开始。他对周围的兴趣,对同伴的注意都证明他有了社交的向往。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爱护,不愿让孩子同别的孩子交往,出门也不让孩子同别人一起玩。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管束太严,过分干涉,惩罚过度,缺少情感温暖和理解,致使孩子产生了社交恐惧,害怕与别人来往,害怕与小朋友共处,严重影响了孩子志趣的发展和视野的扩展。

  教育误区带来的学校恐惧

  有项调查证实,全国22个城市数万名4~16岁孩子中,被诊断有轻度学校恐惧症的占千分之一,这些学生表现为厌学、逃学、逃课、害怕考试,学习压力过重,害怕老师的冷漠、严厉;害怕交流活动、当众出丑等。这些现象有的没有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有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出现很多错误教育理念,只重学习成绩,不重品行教育,进学校如同进"监牢"。有的学生出家门上学就想大小便,实际并无肠胃不适;有的学生见到老师,如同"老鼠见猫"一般胆怯,重者离家出走,甚至自杀逃避。

  影视图画传媒带来的恐惧

  家长不要让孩子在没有大人讲解的情况下,看太多灾难事件的电视恐怖画面,过多的血腥场面,会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误以为暴力是社会上的正常行为。医生们说,12岁以上儿童懂得思考有关生死、对错等课题,这时要特别关注他们在电视上得到的信息。恐怖事件对孩子来说相当陌生,但突然接触到许多这方面的新信息,可能会使他不知如何判断这种行为的对错,误以为恐怖事件的报道既然这么多,恐怖事件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6024.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声明:《第32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2)》为网友夜清冷一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