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困扰着他们。在睡觉前和孩子聊聊天,给他一个机会说出心里话,这有可能会改善他们的睡眠状况。 声称有病 如果孩子叫嚷肚子疼或头疼,但又没有任何外在的症状,那么他们可能就是精神紧张。作为父母,即使你怀疑孩子在装病,也应该带他们去看医生。应首先治疗儿童的情绪和心理,而不是身体。 有攻击性行为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激怒或欺负他的伙伴。家长应该尽量少地告诉孩子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孩子需要无忧无虑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减轻孩子的暴躁行为只能按后边所述的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新闻中灾难的报道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说谎 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经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 拒绝吃饭 一些挑食的孩子胃口小,没有食欲;另一些孩子在饭桌上明确表示不喜欢某些饭菜,但最终他们会吃掉喜欢的饭菜;而对于可能患有饮食紊乱的孩子,他们就干脆不去想自己饿不饿。谈到饮食,简单地把食物分成"好的"或"坏的"或过量运动以"燃烧脂肪",可能意味着你的孩子正在试图通过一种不健康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身体,从而达到控制压力的目的(摘自中国儿童网)。 ★抑郁的危害 长期抑郁影响孩子的心身健康,影响学业成绩,以致影响成人后的事业,如不及时治疗甚至危及人生。 据一家权威媒体称,"目前我国患抑郁症的人数超过2600万人"。全世界每40秒死一个人,抑郁者占70%;有抑郁行为的人中有15%~20%最终选择自杀方式结束人生。 ★儿童抑郁矫正 预防儿童抑郁 抑郁使人觉得疲劳、无力,抑郁的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进而绝望,甚至会想要放弃生命。但是,这些负面的想法只是疾病的一部分,它会随着治疗效果消失。为了让孩子尽快脱离抑郁,请牢记以下各大要点: 1?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定下难以实现的目标和任务; 2?教会孩子有条不紊地做事情,按时间计划有顺序地安排好应该完成的项目,做到尽力而为,尽量轻松,不要强迫; 3?设法让其同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避免经常独处,把自己封闭起来; 4?多让孩子参加自己能够感到快乐且有兴趣的活动,例如轻松的运动、看电影、去游乐园同其他孩子做游戏,不要任意给孩子增加负担,让孩子干不愿干的事情;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41094222407.jpeg)
5?父母及家庭主要成员出现离异等重大变故时,要首先顾及到孩子,妥善安排子女,应将对孩子的刺激和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6?孩子有了抑郁症,不要急于突然治好,要尽力想办法宽松环境,父母乐观向上,比如把自己忧虑的往事说出来,并解释自己摆脱的办法,宽慰孩子的心情,帮助他们克服"心结",自我解脱; 7?避免让孩子接受负面联想,有了抑郁后,一是不必介意,按医嘱有计划就诊;二是让孩子形成轻松概念,只要注意治疗,病情就会消失; 8?愈早治疗,效果愈好; 9?对大一点的孩子及抑郁严重者,要慎防自杀或杀人的举动; 10?吸烟、喝酒的儿童是出现抑郁的先兆。对于儿童的这些行为,应多问些为什么,一一查找原因,针对性地矫治。 如何对待抑郁的孩子 消除忧虑孩子的忧虑可能是很没有道理的,有时看不见妈妈,就担心妈妈不要自己或担心妈妈受了伤害。在这个时候,母亲就要告诉孩子:妈妈会小心照顾自己,不会受到伤害;妈妈也绝对不会丢下心爱的小宝贝。通过交流,消除孩子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