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现出害怕和退缩。然而,当它们的恐惧变得习惯些,它们就会逐渐表现出寻衅和敌意。这就给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使这些隔离者学会爱,以便接纳群居生活呢?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心理调适",即寻找"治疗者"。那么,谁来充当"治疗者"呢?于是,"接触安慰"问题又被提了出来。由于"接触安慰"是使隔离的猿猴转为正常猿猴的关键,所以心理学家选择群居适应良好的小母猴作为"治疗者"。这些"治疗者"由它们的生母抚养,除了"行医"期间,它们仍旧和生母住在一起。由于这些小母猴比它们的诊疗对象小得多,所以是不会去伤害这些隔离者的。

  心理学家建立了一个"心理调适所"。在该调适所里,先让"治疗者"每天花两个小时与其"病人"接触。当它们第一次见面时,隔离者面对陌生者,马上退缩到墙角,自抱成团,四肢颤抖,尽可能回避"治疗者",而"治疗者"的反应则是接近隔离者,试图去抚摸或拥抱它们。虽然隔离者开始时一再拒绝"治疗者"的主动表示,但时间长了它们的害怕逐渐消失,学着来拥抱"治疗者"了,并能一起热情地游戏和嬉耍了。此后,这些隔离者能够接纳正常的猿猴群体,对群居生活做出成功的调节。

  这使人们联想起儿童住院治疗的情境。在住院治疗的儿童中,由于疾患方面的原因,有些儿童必须与母亲隔离,于是这些儿童难免表现出"依赖性抑郁"。例如,有一个出生17个月的女孩,不幸遭受严重烧伤,其受创面积达37%。这个女孩一入院便被隔离起来。第一天,她相当安静,但后来几天却大声哭叫,猛烈地舞动四肢,表现出极度焦虑的样子。医疗的方法主要是用剧痛的银硝酸盐间隔性地喷在她的伤口上,以备后来皮肤移植。治疗一个月以后,女孩拒绝饮食,而且只要她一看见医生或护士,就会变得相当烦躁。

  在这节骨眼上,心理学家出现了。他们发现,当这个女孩极度紊乱时,护士通常中止剧痛的治疗程度,试图通过唱歌、摆弄玩具、交谈等来安慰女孩。结果,护士越想给女孩爱,女孩就越强烈地拒绝她们的关爱。护士的苦心适得其反,孩子的情绪不是变好而是更糟。

  心理学家对女孩的抑郁进行了分析,发现她还不能分辨爱和痛。对她来说,护士的出现已经成为一种剧痛即将来临的信号。虽然护士的安慰可能暂时缓解她的依赖性抑郁,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护士出现在病房门口,孩子就会把痛和护士联系起来,而不是把爱和护士联系起来。于是,心理学家的调适方案是:让孩子把一组刺激与痛联系起来,把另一组刺激与关爱联系起来。改革措施如下: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当护士准备冲洗孩子的伤口时,就开亮白灯,护士穿白色外套,不和孩子多谈,不抚摸她,不同她游戏,不在病房里滞留过长时间。在另一些时间,就开亮红灯,护士穿红色外套,尽可能与孩子一起游戏,抚摸她,和她一起交谈,给她食物,此时不进行任何治疗。

  几天后,女孩开始对这两种情境做出不同的反应。当白灯亮时,冲洗伤口开始,女孩继续哭叫,但时间短暂;当红灯亮时,她停止哭叫,对护士的惧怕消失。两周后,她已经在红灯开亮时愉快地游戏。这时医生就进行皮肤移植。几周后,女孩痊愈出院。

  有趣的是,在执行心理学家的方案伊始,女孩的母亲曾竭力反对。她认为,无论穿什么颜色的外套,无论开什么颜色的灯,只要她出现在房门口,女儿总会把她当作母亲来认的。可是,令其吃惊的是,每当她穿着一般的衣服出现在女儿面前时,女儿就啼哭不止。当她经过劝说穿着红色外套去看女儿时,随着红灯亮起,女儿接纳了她。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学》:王耘、叶忠根、林崇德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版。

  《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

  《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我的第一本家教书》:李慧生等著,海豚出版社,2005年8月版。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好习惯,坏习惯》:杨冰、王秋虎、时隧营主编,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徐汉林编著,海豚出版社,2005年8月版。

  《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张义宝著,海豚出版社,2005年6月版。

  《中国孩子成长手册》:杨文译,李雁宁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点亮孩子成长的心灯》:舒丹枫主编,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3月版。

  《变态心理学》:五维亮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美)米尔腾伯格尔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石林等译,2004年7月版。

  《社会科学百科全书》:(英)亚当·库珀、杰西卡·库珀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2月版。

  《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美国心理治疗协会出版,1994年第4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56015.html

更多阅读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第36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6)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抑郁使孩子感到孤立、恐惧和不快乐。抑郁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哪里不对,只知道自己的感觉糟透了,不像以前的自己。当他感觉越来越糟的时候,会感到自己越来越没有力量,不能控制自己的心情和

声明:《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为网友无所谓没形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