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大秦之声”的秦腔,是西北地区的主要戏种,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秦腔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面临着发展困境。在“救救秦腔”这一呼声的感召下,近年来经过陕西省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和各地院团的不懈努力,秦腔正逐步走出低谷。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发展繁荣秦腔艺术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明确出台了一揽子兼具指导性和操作性的具体政策,目的就是全力扶持秦腔的发展和振兴。打造“秦腔戏曲”特色文化品牌。 隐忧仍在
![国家振兴东北政策 振兴秦腔 政策加力](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164314039336.jpeg)
近年来经过陕西省各级政府、文化部门和各地院团的不懈努力,秦腔正逐步走出低谷。 2011年,沉睡已久的秦腔在陕西呈全面爆发之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担负秦腔传承任务的两大重要基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在这一年里不断出招大比拼,唱响了秦腔的“对台戏”,让戏迷们大饱眼福。 去年3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推出大型秦腔现代剧《西京故事》,自上演以来好评不断,在第12届中国戏剧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截至今年1月,该剧已演出138场,观众达10万人次。与此同时,去年该院的“西安天天有秦腔”活动,共举办惠民演出327场。此外,该院下属各院团去年足迹遍布西北地区,观众达580多万人次。 西安秦腔剧院成立于2005年,是由原西安易俗社、三意社、五一剧团、秦腔一团这四个历史悠久的秦腔剧团合并而成。2009年,该剧院正式更名为西安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去年4月,该公司斥资1300万元对有百年历史的易俗社剧场进行了修缮,使秦腔有了高端演出场所,经典剧目在此常演不衰。岁末,他们又启动了“文化惠民·秦腔经典传统剧目演出月”活动,共演出30场,10元的低票价深受欢迎,自开演以来场场爆满。春节期间启动的“文化惠民·秦腔春节演出季”如今仍在进行中。 秦腔在2011年的确火了一把,而且这股热潮还在持续之中,但在繁荣的背后其发展困境依然存在。 这几年随着一些优秀秦腔演员纷纷退休,剧团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日渐突出,尤其是县级剧团形势更为严峻,“有些秦腔剧团已经凑不起一台戏了”,如果这一现状不能迅速加以改变,这些剧团最终也将走向消亡。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不管是在都市还是在乡下,台下观众以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中年人寥寥无几,“80后”、“90后”更是不见踪影。秦腔的繁荣振兴之路究竟在何方? 打出组合拳 让戏迷有戏看、让演员有戏演,才能保证一个剧种的长盛不衰。为了振兴秦腔,陕西省有关部门想了各种办法,打出了组合拳。 《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繁荣秦腔艺术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并纳入年度预算。同时,要从省级文化发展基金中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秦腔艺术发展。 为鼓励引导剧本创作,省上决定设立编剧奖。对列入省级重点创作剧本的,将给予创作人员5万—10万元的前期资助;对获得国家级大奖的,给予创作人员30万元的奖励。为了发现好剧本,省上每年还将组织一次剧本评审,对遴选出且经院团立项演出的优秀剧本,给予重点扶持。 陕西省还将加大对优秀剧目的奖励扶持力度,对列入省级重大文化精品的秦腔剧目,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作及排演资助;对获国家级大奖的秦腔剧目,给予创作演出单位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秦腔剧目,给予创作演出单位一次性奖励50万元至100万元。 为了让更多老百姓看上精彩好戏,陕西省将加大政府购买秦腔剧目演出服务力度,对各级秦腔院团开展的惠民性演出,省财政将以成本购买的方式给予大力支持;对省级秦腔院团开展的低票价演出,省财政给予补贴。对年演出达到250场以上的市、县剧团,给予30万元的奖励补助,并对其剧场维修改造及设备购置给予政策倾斜。 文化的终极目的是要惠民,此前,省戏曲研究院尝试了低票价演出、“天天有秦腔”等惠民举措,渭南秦腔剧团也探索出了“一元剧场”等惠民模式,都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如何让更多的秦腔院团参与到惠民的演出中来,这就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制度和经费的保障。 如果秦腔观众永远是白头发,那么再美的戏曲也是没有前途的。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近秦腔,一直是振兴秦腔要努力的方向。为了扩大年轻观众群,陕西省将鼓励各级文艺院团深入学校举办秦腔讲座和优秀剧目进校园等活动,并在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试点开设秦腔选修课,而且进校园开展活动也是有政策和资金支持的,比如院团进校园开展的秦腔普及性演出就将纳入政府补贴范围。《意见》还明确提出,鼓励开展优秀剧目品鉴活动。 出好戏的前提首先是出人,在秦腔的人才培养方面,文件也作出了一系列规定。陕西省将支持办好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陕西艺术职业学院等艺术院校秦腔专业和学员训练班,并在招生上给予政策倾斜,对秦腔专业学员给予学费和生活费资助。秦腔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也将获得定期补助。对列入国家“千人计划”和陕西“百人计划”的优秀秦腔艺术人才,将给予专项津贴补助。对市、县基层院团秦腔专业人才免费进行培训,并在职称评定上给予政策倾斜。 这些对秦腔的系列扶持政策,是从根本上繁荣秦腔等艺术的系统工程。振兴秦腔,在陕西被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